APP下载

论“中国梦”的社会、政治稳定意义

2014-05-28肖建飞

2014年44期
关键词:社会中国梦

肖建飞

摘 要:本文运用社会、政治稳定理论,考察了“中国梦”与我国社会、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提出并从社会、政治稳定的性质、类型、主体、领导核心、特征等方面阐述了“中国梦”的提出及其实现对于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实际,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习近平;中国梦;社会;政治稳定

社会稳定是指政治体系对于社会矛盾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调适功能,能够及时化解社会张力,有效控制社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不出现政治动乱,呈现出经济协调发展,社会稳步前进的有序稳定状态;政治稳定是指政治系统运行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稳定的政权体系、合理的政治关系和有序的政治过程等不同层次。探讨和研究“中国梦”的提出及其实现,对于凝聚党心民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实现安定团结,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稳定理论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稳定理论的形成

社会、政治稳定研究是政治学中一个古老的研究课题,它起源于古希腊,但把它作为政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进行系统研究则是在二战以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以后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不仅关心社会革命,而且十分重视革命成功后的社会、政治稳定,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包括社会、政治稳定的性质、地位、实质、根源、动力、主体、特征、保障、影响因素等在内的,全面、系统、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稳定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稳定理论的观点

第一,关于社会、政治稳定的性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学说可以看出,生产力的发展是一直向前的,因此,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起积极作用的社会、政治稳定,也有阻碍社会发展的、起消极作用的社会、政治稳定。第二,关于社会、政治稳定的主体和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政治稳定的主体。人民群众之所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主体,是因为人民群众不但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关于社会、政治稳定的实质和根源:实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协调解决,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建立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现代化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与方法的,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调整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行机制,实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这就是我国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实质。第四,关于社会、政治稳定的动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深刻的变革与发展是社会、政治稳定的动力。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五位一体”的国家,必须处理好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这几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中国梦”实现的动力。第五,关于社会、政治稳定的特征:马克思曾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以及它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都处在生成和死亡的不断变化中”。因此,稳固不变的社会、政治稳定状态是不会存在的。第六,关于社会、政治稳定的保障:法制是社会、政治稳定的根本保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政治稳定理论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治稳定理论,是我们考察“中国梦”与我国社会、政治稳定之间关系的理论依据,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中国梦”的社会、政治稳定意义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正式提出来的,他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①

(一)“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从习近平对“中国梦”的阐述来看,可以从其核心内涵、遵循的原则和基本属性等三个面来阐释“中国梦”的科学内涵,这三者构成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一,在其核心内涵组成上,“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就是综合国力增强、经济更加发达、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民族振兴即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民族文化影响、改变世界,中华民族领先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幸福就是人人得享共同发展,共享人生出彩机会,共享梦想成真、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在遵循原则上,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三,在基本属性上,“中国梦”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从集体意识来看,“中國梦”是中华民族的梦,它具有强大的理论指导功能。振兴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全体中国人民。

(二)“中国梦”的社会、政治稳定意义

中国社会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变动所引起的冲击,社会矛盾变得日趋激烈。要化解这些矛盾,维护社会、政治的和谐稳定,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的政治任务。进入新世纪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努力探索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的路径,在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现实根基、根本途径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

第一,中国梦阐明了我国的社会、政治稳定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政治稳定。

首先,它阐明了我国社会、政治稳定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社会、政治稳定。众所周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中国共产党不停地探索。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以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都是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梦想,但是这些运动都失败了。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经过28年艰苦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得“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②成立了新中国,实现了真正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经过7年的社会变革,开始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自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由于中国处在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经验,走了不少弯路,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才真正走上了伟大的复兴之路。③今天实现中国梦需要的社会、政治稳定,是继续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促进中国前进的、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社会、政治稳定。

其次,它突出了我国社会、政治稳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政治稳定。一是今天的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梦强调的稳定自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政治稳定;二是“人民幸福”的内涵表明了社会、政治稳定的社会主义性质,因为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在“本质上维护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要求”④的,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目的才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人民幸福;三是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而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首先是社会主义道路,这决定了中国梦强调的社会、政治稳定是社會主义性质的社会、政治稳定;四是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提出来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去努力实现的,这决定了中国梦强调的社会、政治稳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政治稳定,因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⑥。

第二,中国梦全方位地分析了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主体--国家、民族和人民。因为中国梦最核心的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国家要富强需要稳定,中华民族要振兴需要稳定,中国人民要幸福需要稳定,因此,谁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这是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主体。其实,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而是否做到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只有人民自己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块抓到十八大的“五位一体”,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充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第三,中国梦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是维护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领导核心。

近代中国历史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不断进取,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唯一能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的政党。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进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驾驭全局,统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政治稳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协调各方的力量,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凝聚大众的力量共同建设美丽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积极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保证我国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就是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最大限度的凝聚各方力量来实现“中国梦”。

第四,“中国梦”阐明了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特征,即整体性、时代性。

首先,“中国梦”指出了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整体性。“中国梦”的提出是从整个国家的视角提出的,一是从中国梦的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来看,国家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指的是中华民族,人民指的是全体中国人民,这些都是从宏观和整体角度讲的,因此,它强调和维护的稳定具有整体性;二是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作为保证。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社会稳定不是指单个个体的稳定,或者是某个局部的稳定,而是指整个社会、政治的协调发展。在实际生活中,社会稳定主要是靠建立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协调发展基础上来实现的。⑦

二是“中国梦”突出了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时代性。在我国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中国梦”,这也体现出“中国梦”的时代性。因而,社会、政治稳定的内容、性质和表现方式呈现出不通的特征,从而使得社会、政治稳定呈现出时代性特征。社会、政治稳定的时代性,要求我们实现“中国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对策,促进社会、政治体系的稳定状态。

三、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中国梦”,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根据前面分析,结合我国实际,笔者认为,要实现“中国梦”,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提升综合国力,是实现“中国梦”,确保社会、政治稳定的关键。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以及其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因素等条件。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实现“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国梦”,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综合国力的提升是关键。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意味着国家的政治更加民主,经济更加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有序,人民更加幸福。没有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华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就谈不上民族的复兴。综合国力得到提升,“中国梦”就有了放飞的翅膀、就有了社会、政治稳固的根基。

第二,坚定“三个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色。坚定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梦”,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正确途径,体现了我们党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的坚定信念。坚定理论自信,是实现“中国梦”,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行动指南,体现了我们党既不僵化也不“西化”的坚定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正确的行动指南和思想基础。坚定制度自信,是实现“中国梦”,实现社会、政治稳定的根本政治保障。始终坚定“三个自信”,“中国梦”这艘巨轮就一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第三,依靠广大青年是实现“中国梦”,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主体和动力。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是推動历史前进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梦”,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广大青年一代是主体。当代青年只要发扬优良传统,志存高远,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长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能力和才干;锤炼意志,不断在社会实践中磨砺自己,就一定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阐述中国梦: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N].人民网,2013-03-18.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中国梦”蕴含丰富的政治智慧[J].领导决策信息,2013.

注解:

① 习近平: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12年11月29日21时30分;来源:新华社;http://www.gov.cn/ldhd/2012-11/29/content_2278733.htm。

② 吴波.中国梦必须有信仰牵引[J].当代社科视野,2013.

③ 李抒望.对“中国梦”的几点解析[J].社科纵横,2013.

④ 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2月,第247页。

⑤ 秋石.中国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能量[J].求是,2013.

⑥ 王惠岩:《政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152页。

⑦ 秋石.中国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能量[J].求是,2013.

猜你喜欢

社会中国梦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综述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管理的实证研究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浅谈如何开展“平安社会”建设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