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拯救悲情的阅读

2014-05-28葛春红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读书阅读教学语文

葛春红

放眼校园,语文教师们正殚精竭虑地培养着大批能考试通关的“优秀”学子,但毕业后他们中却鲜有人真正具有优良的阅读品质而继续读书。所以,这种表面的应试繁荣背后,隐藏着深深的阅读危机。拯救悲情的阅读教学,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危急时刻。

一、激发兴趣,做阅读拓荒的领路人

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的老师,才可能成为学生求学时最欢迎、工作后最感怀的优秀语文老师。阅读是一场“修行在个人”的精神自我生长,但“师傅领进门”的过程依然是个应有的前提。这个“领进门”的关键,即在于激发学生广泛、深入、持久的阅读兴趣。阅读垒砌着一个人精神屋宇的片片砖瓦,没有大量的原始积累,仅靠课堂内有限的被动阅读,是难以夯实地基并立起梁柱的。这个漫长而艰辛的精神造屋的过程,如果没有兴趣的引领,将会沦为一场痛苦的奴役,且最后乏味而死、寸功难收。

笔者以为,阅读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方法,而是兴趣。所有或继承、或创新的阅读教学形式,其实都应奔着一个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去——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笔者总结了三点激发兴趣的做法:

1.“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诱惑”法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孩子的天性。初中语文课本的选文大部分出自名家名作,在介绍作者时,教师如果一笔带过,孩子们记忆的只是考试用的文学常识,笔者认为不妨把知人论世的人生观传递给孩子,绘声绘色地讲诉作者的一些趣闻轶事,历史勾陈,某部经典作品中的经典段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然后戛然而止,卖个关子,乘机推荐阅读,“诱惑”孩子们去探索。

2.“关注心理个性,推荐适合读物”之因材施教法

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阅读需求,教师要研究孩子心理,推荐适合某个年龄段孩子的读物,让他们在阅读中享受想象和共鸣的快乐。当然,我们也听过很多饥不择食囫囵吞枣式海量阅读的范例,他们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就让好书去拓展他们生命的宽度和长度吧!当他们说出比同龄人更有思想的话时,你千万不要吃惊,是阅读让他们成长并成熟。

3.“以活动促交流,以比赛带阅读”之竞赛法

我们可以通过读书知识竞赛、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读后感写作大赛、影视名著互动等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对阅读逐渐产生一种心理的需要,由心理的需要而上升到一种精神的满足。笔者曾经在班上搞过一场阅读名著的“一站到底”游戏,以江苏卫视“一站到底”栏目的规则为范本,要求学生细致深入地阅读指定名著,题目内容都和名著内容有关,竞赛的机制一下点燃了学生的阅读热情,从小组选拔赛到最后的决赛,参与率百分之百,当阅读兴趣成为一种推动学生探索新知和陶冶精神的内在力量时,学生便产生了一种“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阅读动力,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吧。

二、保证时间,做孩子阅读的护航者

如今,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传媒无情地侵占了学生大量的文本阅读时间,并摧毁了传统的阅读营地。纵观历史,那些博学多才的文化智者,无一不是经历了一个“闭关修炼”式的读书成长期。一个人再聪明,在无垠的时间长河前都显得弱小无力,我们的很多智慧首先都来自于前人的经验及对他们的反思超越。没有足够的阅读时间的累积,阅读的“精神发育”功能是不能完全的。如何引领学生自觉抵制现代传媒的某些不良诱惑,如何让纸质经典文本的阅读时间得到有效保障,成了一个值得广泛关注又非常沉重的现实话题。

1.顶住压力,坚信时间见证奇迹

在应试教育硝烟弥漫的逼仄环境中,少做一张试卷,多开一节阅读课;少讲点题目,多一些阅读指导;少布置点作业,多推荐点好书;从有限的教学时间中挤出课外阅读时间,这样的“补救”虽然杯水车薪,但它对学生喻示的意义是深远的,古有“三余”“三上”的读书佳话,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并拼凑零落的时光,继而完成“时间见证奇迹”的读书旅程。日积月累,不用担心语文成绩会下滑,厚积薄发,总有一份收获在前方。

2.身先垂范,节约孩子的阅读时间成本

阅读是亟须拓荒,及时、广泛地推介课外经典,是所有语文教师都认同的阅读教学重要路径。但问题的症结在于,教师心态浮躁、疏于读书,使阅读倡导日渐苍白无力。现在的阅读存在着这样一种假设的状态,即教师是理论上博览群书的人,因而是阅读的当然指导者。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的阅读量甚或阅读能力,并未达到可以成为指导者的境界。一些教师深受社会世俗之风的影响,自己陷于种种功利事务而无心、无暇读书,以致对经典阅读长期疏离。教师自己不读书,却不断地倡导学生读书,其号召的苍白无力与指导的捉襟见肘是可想而知的。教师本身要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要有海量的阅读,要有深刻的阅读感悟,因为教师完善的阅读体系,实际上节约了孩子选择的时间解决了选择的困惑,控制了阅读的时间成本,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读好书。

3.家校共建,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营造教室的阅读氛围,比如建设教室的读书角,读后感上墙,课前五分钟朗读美文或演讲名著故事,让读书蔚然成风;并且积极和家长联系,家校共建,营造书香家庭,保证孩子手边有随时可以拿来阅读的好书,而不是手机电脑,监管孩子远离现代媒体;学校还可以和周边小区共同组办读书节,只有家庭社会学校三方共同努力,让孩子每走一步每到一处,都浸润在书香之中,保证了孩子的阅读时间,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培养。

三、淡化讲解,做享受阅读的继往开来者

阅读,就像吃饭,享受的是过程,滋养的是生命。一顿饭吃完,本来过程非常享受,可拦住不放,非要食客说出个原料好差、刀工粗细、火候早晚、做工优劣、作料浓淡、口感老嫩,并且还要甲乙丙丁地开单填列。吃的趣味,定然全无,这实在大煞风景!谁还愿吃这样的饭呢?阅读的原理,其实是一样的。我绝不是反对阅读考试,而是反对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考查方式。如果你稍微留心,会发现我们身边充斥着大量的舍本逐末、类于文字游戏式的阅读考题,没能考查出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能力,倒是与学生没完没了地进行着一番自我挠痒式的文字戏耍。阅读的趣味,被这样的考查剥蚀得荡然无存。

1.继承传统,诵读出新意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一大传统,对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和结构、主旨的把握力都大有裨益。故而我们的阅读教学可以在加强诵读教学、固守传统精华上稍稍发力。与其大讲特讲那些所谓实用的阅读技巧与写作技巧,倒不如精选若干传统经典篇章,让学生适当记诵体悟,或能收获更多的读写经验,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文学底蕴。继承传统,翻一阕新声,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比赛,诵读表演,让诵读走出死记硬背的枯燥,寓教于乐,诵读出新意。笔者曾经观摩过如师一附的经典诵读表演,孩子们以班级为单位,统一着装,辅以歌舞,诵读声此起彼伏,音韵和谐,极具美感。这样的诵读已经成了如师的特色、品牌,相信孩子们毕业后依然会记得大成殿前朗朗的书声和经典不绝的魅力。

2.美文美读,赏读出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在朗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英国诗人密尔顿也说:在琅琅的书声中,课文的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观点主张,常能得到充分酣畅的体现。一篇好的文章,绝不是佶屈聱牙枯燥乏味的,反复诵读,韵味悠然,情趣叠生,到手不释卷,情不自禁,意境主张自不待讲,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也。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笔者执教《再别康桥》,就是通过反复诵读,推荐阅读新诗闻一多的《死水》朱缃的《采莲曲》,个别读,小组读,表演读,在读中孩子们自然发现了诗歌的音韵美,诗行排列的建筑美,以及色彩表现的绘画美,理解了诗人蕴含其中的情感,发现永远比灌输记忆深刻。

阅读,奠定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基石,也铸造着一个民族未来的气象风貌。拯救阅读,需要每个语文教师在每一堂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语文课堂上勇敢坚守又不断开拓。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小海中学。

猜你喜欢

读书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