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沂南县:大棚种植是未来趋势,设施农业需要现代化

2014-05-28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 2014年6期
关键词:沂南县黄瓜大棚

《中国农资》记者 郑 晓

彭存玲介绍身后的黄瓜大棚时感到十分自豪。

春节过后,记者走进山东省沂南县大庄镇彭存玲的蔬菜大棚。满眼的绿色藤架上翠绿的黄瓜带着露水长势喜人。虽然下过雪的室外温度很低,但是大棚内却温暖如春,泥土的清香伴着黄瓜的清爽,让人身心愉悦。彭存玲介绍她的这片黄瓜大棚占地约两亩。由于大棚薄膜不易延伸过长,否则支撑度和保暖性就会变差,所以每个大棚的面积都控制得刚刚好。除此之外,她还有另外几个大棚,种植中药和蔬菜等经济作物。

彭存玲说:“大棚蔬菜不受季节的限制,打破了原有的季度种植局限。由于温度和湿度是人为控制的,所以作物生长期被缩短,这些蔬菜能在市场上提前几周上市,价格就不一样。像黄瓜这种大面积种植的蔬菜,几天就能摘一轮。摘过后的瓜藤还继续生长,所以几乎不用过度打理。定期浇水、施肥就可以了。”关于用肥方面,彭存玲采取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大棚种植是精耕细作化农业,普通的复合肥不适合在狭小的空间内操作,所以水溶肥的市场相对广阔。在地垄铺上管道,水溶肥按照比例兑水,定量施肥。这样既完成了浇水,也完成了施肥,省工省时。另外,所谓的传统施肥,就是土肥,即动物的粪便。由于是自家养的家禽,所以无公害、成本低。

既然大棚种植有这么多优点,利润又高,那为何不广泛推广呢?记者带着问题,采访了另外一位大棚种植大户郑树红。他表示,虽然大棚种植打破了靠天吃饭的限制,但是由于蔬菜生长周期缩短,所以几乎每天都要采摘,否则成熟的蔬菜就会坏在地里。生长旺季时,早上把大棚打开,上午浇水,下午采摘,傍晚再关闭大棚,一天到晚闲不住,大棚里一刻也离不开人,农民挣的也就是个辛苦钱。而加上农村老龄化加剧,60岁以上的老人就受不了这么高的劳动强度,只能改种地,人工施肥、机械收割,省时省力,但赚不到什么钱。而进行精细化作业的年龄大概在40-55岁左右,他们有精力和体力管理大棚。郑树红还表示,目前本村的大棚还是以人工作业为主,像寿光等地早就实现了机械施肥、授粉、采摘等生产线,极大减少了人工成本。但目前他们这里还做不到完全的机械化,一是成本太高,二是没有相应的补贴政策。

彭存玲补充道:“大棚种植需要市场的引导和科学的理念。现在的种植技术也是农民摸索着总结来的,急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补充,如果政府能够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或者对种植方向进行引导,那么农民的热情将更高涨。”

设施农业前景广阔

从靠天种植到人工控制,随着设施农业技术的发展,我国蔬菜生产正在一步一步实现着从传统生产方式到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但是日益凸显的成本高涨、用工紧缺、价格波动、质量安全等问题,也对蔬菜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形成挑战。不过,精细化种植已经渐成一种趋势,地里不再都是一望无际的大田种植,精细化农业理念以及配套设施正慢慢影响着新一代的农民。随着现代种植技术和机械化进程加快,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设施农业作为新型现代农业前景会更加广阔。

猜你喜欢

沂南县黄瓜大棚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清新脆嫩的黄瓜
黄瓜留瓜要注意两点
我喜欢黄瓜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近57年沂南县气候变化对烤烟移栽期的影响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沂南县湿地资源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