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纤体的语文课堂更美丽

2014-05-28高晓东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环节教学内容课文

高晓东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上语文课,可讲可学的内容有很多。为了顾及“两性”学科特点,体现“三维”教学目标,新课改后的高中语文课堂一度呈现出多元的教学目标、丰富的教学内容、纷繁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这让语文教学变得不堪重负。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四个复杂:目标复杂、内容复杂、环节复杂、手段复杂。一堂课,课内课外皆要顾,眉毛胡子都想抓,上得枝繁叶茂、千头万绪,分不清主次轻重,搞得学生一头雾水。语文课堂就像一个臃肿、虚弱的“大胖子”,其效率、效益怎么高得起来呢?应该给语文课堂“消肿”、“减肥”、“瘦身”、“抽脂”了。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目标要“消肿”

目标是一切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明晰的学习目标作引导,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促其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调整。目标驱动教学,任务引领课堂,已成为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也是每位教师上课之前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简明扼要的教学目标,既可以让教师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与文本,也可以让学生听得明明白白,从而达成目标。这里的目标,有两层意思。宏观上指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大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将语文的目标搞得太复杂了,以至于抓不住本质的东西。微观上指的是具体的语文实践中,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要简明。目前在教学目标设定和表述上存在着复杂化的倾向,一些教师惟恐顾此失彼,结果一堂课结束哪个目标也没有很好落实。为数不少的老师,面对一篇课文,往往无所适从,不知道要教什么东西,看看这段,好!看看那段,也好!于是从头到尾,蜻蜓点水地将课文过一遍;或者将现成的优秀教学案例东拼西凑,课堂上花样翻新,目标多而杂。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握文本的特点,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涉及到具体的课文,则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根据文本的表达形式和人文意蕴,确立相对集中的,切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目标。需要强调的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堂课要彻底解决教学中切实需要解决的一两个问题,教材中值得探究的问题,这比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式的教学要有效得多。在宏观上,要加强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在微观上,要使教学目标落实在每个教学环节及每个学生的身上。

二、教学内容要“减肥”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而一篇课文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许多时候,教师把教材当作了整个世界,面对教学内容,总是认为这里需要讲透,那里需要体会到位,于是,条分缕析、喋喋不休,教学的效果常常看似面面俱到而又蜻蜓点水、“面面不到”。因此,精选简约的教学内容,特别是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兴趣激发点、知识生长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钻研、解读教材,对文章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把握,在深入解读教材上下工夫,在浅出教学内容上做文章。

语文教师要拥有一双“慧眼”,发现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那些东西,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正如那句话:“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要努力克服选取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做到该教的就教,不需教不该教的就坚决不教。具体到一篇文章,内容、结构、主题、语言、手法等都是可以探究的内容,但哪一点最准确、最新颖、最有效,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入思考的。

以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苏教版教材中的《老王》作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导入新课、走近作者、自读课本、整体感知、自主体验、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程序十分规范,整齐划一,过程相当完备,无一遗漏;活跃性、动态性、趣味性、艺术性突显,文字、图形、声音、影像、动画等诸多手段令人眼花缭乱,牢牢操控着执教者的双手和听众的大脑;课本、学案、练习册上清晰可见的作者简介、背景介绍、正音释词等知识又被教师拎出来花样展示;段落划分、主题归纳、语言鉴赏、练习处理等步骤均转化为教师不厌其烦的自问自答;画说老王、问询老王、走近老王、评说老王、品味老王、善待老王、怀念老王、关注老王,环节繁多,或重复或交叉,弄不清,理还乱。教者疲惫中带着无奈,学者疲惫中充满不解。

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面对繁杂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披沙拣金,删繁就简。为此,语文教师要练就“挖金子”与“串珍珠”的能力。

三、教学环节要“瘦身”

过去的教学设计,过程繁琐复杂,教师设置重重障碍,零敲碎打地进行提问,学生疲于应对,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受到强烈冲击,读书的时间少了,思考的时间被挤占了,积累运用的实践更是被挤进了角落。

教学环节要“瘦身”,实际上就是要优化精讲的环节,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对教学环节进行有科学根据的、合理的优化组合。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繁琐地、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抛开课文语言去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造简约、实用的语文阅读教学。复杂、繁琐的教学过程会破坏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学生不仅不能进行持续、深入的思考,长期以往还会形成厌学的情绪和浮躁的性格。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提倡简约,在搭好课文教学最基本的框架(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后再安排其他的教学内容。这样做,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层次性目标,使课堂教学更有条理;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防止教学流程的设想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有利于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朗读、去感悟、去思考、去体验。

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笔者认为突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即可:初读感知→精读理解→熟读迁移。初读感知,即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对课文内容获得一个大概的了解;精读理解,是指教师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把握和整体认识后,帮助学生体味、领悟课文的重、难点;熟读迁移,则是指教师主要通过对范文语言的迁移运用,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逐步地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悟性。

例如:鲁迅的《祝福》,从小说体裁角度,我们完全可以把解读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作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人物形象上,可以分析主要人物祥林嫂的三次眼睛描写、两次微笑描写、名字称呼、死因探究、反抗精神等;情节结构上,可以关注祥林嫂二次到鲁镇,文章倒叙的手法,首尾照应的结构等;环境上,可以注意文章中,四次描绘鲁镇的飞雪、五处有关钱的描写以及对祝福场景的描绘等。

课堂教学一定要三个主要教学环节清楚了,即达到了纲举目张之效。用整合的思路,整合的问题,将教学过程简约化。所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整合的问题覆盖面一定要大,要有思考的价值,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主动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感受。问题整合了,学生在课堂上读书、思考、积累、运用的时间就会得到保证,教学效率就会提高。

四、教学方法要“抽脂”

虽然说“教无定法”,但是最需要的还是“贵在得法”,努力追寻最简便、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因为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体会课文用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靠“读”,体察课文所蕴藏的丰富情感靠“读”,体悟由课文所带来的高品位的语感靠“读”。因而,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自如地读、动情地读,读出课文的节律、读出课文的情趣、读出课文的神韵。结构复杂、程序繁杂、氛围嘈杂是近年来阅读教学比较常见的课堂景观。

当下的语文课,尤其是公开课,成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大展台。声、光、电齐上,图、文、像兼备。教学课件极为精致,制作上费了很多心思。不可否认,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确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但平时的课堂,教师不可能有这样的精力制作课件,更何况把握不好尺度,现代教育技术反而会阻碍学生学习语文,过度使用,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想象,让他们的思维不再灵动。其实,语文的学习是要靠“读”去“悟”的,要使教学资源不浪费,课堂教学不作秀,简约而有效的手段就是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要强化课堂上的“精讲多练”与“精讲精练”。通过生动、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把握文本言语的内在精神,使文本语言训练与接受人文熏陶融为一体。

语文教学要删繁就简,返朴归真,简单实用,这已成为语文教育界的共识。高尔基说:“简约是智慧的灵魂,任何一朵花都不会因为多了一瓣显得更美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断从繁杂走向疏朗,从琐细走向凝练,从浮华走向恬淡。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盛开简约之花,纤体的语文课堂会更美丽!

[作者通联:江苏盐城市滨海中学]

猜你喜欢

环节教学内容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背课文的小偷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