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初中生作文词汇贫乏现象

2014-05-28蔡淑卉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词汇作文

蔡淑卉

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而无文,行而不远。”其中“文”即指“文采”,这句话强调的就是“文采”之于文章内容的重要性。然而从目前中学生的作文现状来看,相当多的中学生作文词汇贫乏,语言干瘪,缺乏文采。作家秦文君几年前曾慨叹:“现在儿童语言变得越来越贫乏,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

令人忧虑的还有另一种现象,许多学生为了获得作文高分,买些《满分作文》作为秘笈,狂背开头、结尾,作文里大段排比、哲理性隽语随处可见,让文章看似文采斐然。可是细读之下,破绽百出,分明是些万能语段的拼凑。这样的文章忸怩作态,缺少清新自然之气,与其说是作文,不如说是“作秀”。空洞的内容、无序的表达都表现出文章的华而不实。这样的语言表达纵然华丽也只能称作“伪文采”。

其实,词汇贫乏只是表面问题,实质上与师生的思想观念有密切的关系。处在应试教育的大潮之下,学生眼光瞄准的不是作文能力,而是作文的高分。繁重的学业负担让学生无暇也无心广泛地阅读,学生们在题海中苦苦奋战,有些孩子每天连6个小时的睡眠都保证不了,静心阅读变成一种奢侈的享受。缺乏丰厚语言积累的作文怎么可能有血有肉,怎么能不“贫血”!为了取得高分,学生背诵大量的满分开头、满分结尾。这样的积累过于功利,一两段华丽的文字却无法掩盖学生语言贫乏的真相。

和学生同样承受升学压力的还有教师。为了追求考试的高分,许多教师教学作文处处讲“规范”:有的教师指导学生大量练习“三段式”结构却不关注学生行文间的逻辑;有的教师规定学生必须按照当年中考趋势进行文体写作,却不考虑作文是抒写真情实感的载体;有些教师不用心营造学生精心阅读积累的氛围,却对记背满分作文者赞誉有加。试想,学生写作宛如带着诸多镣铐的舞蹈,如何能抒写真性情,就算不“语言贫血”,也会“想象贫血”,最终必然表现为“作文贫血”。

导致学生作文词汇贫乏的另一原因,是文化快餐养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现代社会是一个色彩缤纷的时代,能够吸引孩子的东西实在太多,电视、电脑等视听的东西很多,尤其是一些快餐文化,对中小学生的诱惑力很大,这些在学生的作文中都有反映,他们对电视上的广告语言十分熟悉,对此模仿能力也很强,说出的话往往让你大吃一惊。有专家不无忧虑地说:“今天的小读者已经成长为视听的一代”,学生自觉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们跟着时尚转,懒得去动脑筋,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泯灭孩子的创造力,尤其是语言的创造力。

网络语言的泛滥。一方面是优美、典雅词汇的缺失,一方面是流行语的泛用。什么“酷毙了”、“我囧”……不一而足,诸多网络新词铺天盖地,似乎任意一个就可以包罗万象,通吃天下。应当承认,这些形象文化对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是有益的,但是,这种文化形式缺少互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少对想象力的追求,缺少对人的第二信号系统的训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对文学作品兴趣阙如的问题,自然就产生了词汇贫乏、书面表达水平差的问题。

笔者在实践中尝试从以下三方面来改善学生作文词汇贫乏的现状。

(一)重视课内识记,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当前中学生普遍学业负担较重,要积累“优美的原料”我们首先应重视课本与文学读本,毕竟这两者是学生最熟悉的。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意境优美的散文,情节起伏的小说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课文的语言形式对我们的言语实践所发挥的作用,其影响往往要隔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出来。虽然一些范文佳作,学生一下子还不能活学活用,但随着年龄增长,阅历的丰富,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和生活情境中学生的记忆会一下子被激活,从而很自然地理解、消化当初背诵的语言材料,达到朱熹所说的“豁然贯通”的境界。从积累来说,可引导学生积累课文经典片断,积累作家经典小故事,积累课文中的文化,积累古诗名句。倡导学生在熟读背诵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巧妙地运用课文中的语段,语言同样可以增彩。

(二)增加课外阅读,充实语言库存

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回忆自己的学生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在学生学习语文、学写作文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的内容不受时空限制,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古今中外,宏观微视,尽收眼底。它好像一扇窗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实践证明,多读读诗歌,语言自然凝练;多背背词曲,语言自然优美;多看看杂文,语言必然犀利。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其实就是在积累语言,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吕淑湘先生说:“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

笔者曾经采取了以下措施指导、帮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一是发动班级设立互助式的图书角,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发动学生订阅各类报刊,同学交流阅读,引导学生阅读赏析;三是教师选编优美文章印发给学生在早读时吟咏感悟,可以是语言大师名篇名作语言典范,也可以是报纸杂志精美时文;四是开展课前美文推荐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扩大了同学们的阅读视野。

(三)引导学生学习鉴赏,揣摩语言之精髓韵味

学生抄下大量深刻隽永的警句妙语,记下大段诗情画意的优美语段,并非就能使语言顿时生辉。要想真正能在下笔时自然流露,流畅成文,需要在日常语文学习中养成反复揣摩,认真品味的习惯。课堂教学中,我们常见许多教师由于功利心作祟,将对文字的品评流于形式,或停留在学生自由批注缺乏指导的状态,或演变成公式化的答题指导训练应对中考,这样的品评无法培养学生的鉴赏品评能力。没有经过咀嚼的语言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在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不能浅尝辄止,而应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将范文中的语句占为己有。如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查阅工具书的习惯,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想象,从不同角度体味文字的韵味,使他们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其“语言储备”。

语言的源头活水,就是阅读和生活,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在阅读中积累书面语言,在生活中汲取鲜活的口语。只有通过积累,才能解决学生作文语言贫乏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者通联:武汉市青山区钢城十一中]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词汇作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