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选择
2014-05-28温晓丽
温晓丽
[摘 要]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立足于辽宁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辽宁三个现代服务业试点城市沈阳、鞍山、营口的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选择和发展重点。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4)04-0055-03
众所周知,20世纪中后期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已经达到60%以上,进入了服务型经济时代。在各国服务业发展进入扩张期的同时,传统服务业因不断被高新技术改造而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基于新技术的现代服务业崛起并成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球服务经济的发展趋势正在由服务经济向现代服务经济迈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成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而言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辽宁服务业无论从速度、规模、结构,还是从服务质量和效率上来看,都存在着差距。为推动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近年来辽宁将打造和建设服务业集聚区作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举措,同时服务业集聚区也成为全省构建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新型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因此,针对辽宁现代服务业发展及集聚区的研究和探讨成为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命题。
一、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
服务业集聚是从产业、空间和时间维度来理解的概念。集聚区是现代服务业空间组织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我国,上海率先提出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概念,上海市经委从政策集群的角度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定义为按照现代理念统一规划设计,依托交通枢纽和信息网络,将商务楼宇、星级宾馆、商业设施以及相关的生产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合理有效地集中,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功能集聚,形态美观、内外连通、生态协调、资源节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具有较强现代服务业集聚能力的区域,也称为微型CBD。这个概念侧重于从政府规划的要素角度给出较为具体的定义。如果结合最新的产业区理论,立足于理论研究和实践决策,将概念一般化,通常认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现代服务企业及其相关机构以一定规模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集聚,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服务企业处于核心地位,直接为市场提供服务产品或服务过程,并接受市场的信息反馈。
从有关产业集聚区的相关研究来看,多数研究最早是从研究制造业产业集聚开始的,服务业产业集聚研究少且起步较晚。近些年,随着人们开始更多关注服务业,服务业集聚发展也成为被探讨颇多的问题之一。从不同的角度,国内外很多学者将服务业集聚发展模式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归纳起来典型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美国学者马库森?穴1996?雪依照发达国家服务业集聚的案例提出将服务业集聚划分为马歇尔式、轮轴式、卫星平台式和国家力量依赖式,这是最为典型的划分方式之一。马歇尔式产业区又称之为意大利式产业区,该模式特点是集聚区内以小企业为主构成,企业间靠着竞争与合作关系相互依存,与集聚区外的企业联系不密切,集聚有着地方文化特征。轮轴式通常是指产业区中的大企业与围绕它的中小企业之间的紧密或松散的联系,强调一家或几家大型垂直一体化企业占主导地位。此模式集聚的典型案例为纽约市曼哈顿中央商务区。卫星平台式指集聚区内企业以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为主构成,该种模式主要是孤立式分支机构由于政府税收优惠和租金以及特殊区位的吸引而聚合在一起,企业间合作和地方性联系少,关键决策都由区外的企业总部作出。国家力量依赖式集聚区,简而言之主要是政府设立的公共机构和非赢利机构所引致的产业集聚。与其相类似的划分是根据企业的组织形式将服务业集聚区划分为:水平一体化(网络化)模式、垂直分离与水平一体化共存模式和垂直分离模式。Gordon和McCann又从社会生物学的角度提出了三种模式分类即纯粹式集聚、产业综合体式集聚和社会网络式集聚。另外,还有学者按照本地市场网络的需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等将现代服务业集聚模式分为原生型、嵌入型和外生型;按照形成机制可分为市场主导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按资金来源可分为外资主导模式和内资主导模式,等等。
依照不同的集聚特点和划分原则,服务业集聚模式有着多种划分方式。一个地区的服务业集聚发展,可能兼具几种模式的特点,也可能单纯依靠一种方式形成,具体到实践中,一个地区到底应采用哪种发展模式应综合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环境、既有产业基础、区位条件与优势等实际情况来考虑,没有简单套用的道理。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很多实践案例证明,一些地区将创新驱动效应明显的现代服务业采取重点集聚区布局策略是成功的。
二、辽宁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2年初,财政部、商务部为探索服务业发展新模式,总结发展示范经验,批准了辽宁省作为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省份,并选取沈阳、鞍山、营口为现代服务业试点城市。辽宁作为一个工业大省,服务业发展一直相对薄弱,此次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无疑对辽宁服务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现实情况来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辽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和战略举措,同时也是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城市能级的客观要求。
为推进现代服务业试点工作,全省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全省评审认定了6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并继续推进100个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据辽宁省服务业委统计,2013年上半年,全省56个城区重点规划建设了70个服务业集聚区,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和上缴税收分别为3250亿元和267.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3%和17.2%,13个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超百亿。6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中,沈阳12个、鞍山5个、营口6个,三个试点城市合计23个,占到省级服务区总数的38.3%。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前期辽宁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更多的是依靠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行为,还没有形成市场作用下企业内生的集聚力量,因此难免会造成政策的路径依赖和发展缺乏持久竞争力。尽管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发展障碍。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1.集聚区建设结构不尽合理。集聚区规划是具有着现代服务理念和前瞻性的,但在实际运作和招商过程中,不免受各种条件制约和阻碍,因此,实际的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内容通常与集聚区规划有较大差别,目前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集聚区居多,金融、商务、信息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偏少,而且即使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入驻的企业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传统服务企业。
2.偏重强调集聚区建设的外在形式而忽视其形成的内在本质。受传统体制、观念及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等因素影响,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过程中,往往重视集聚区硬件环境建设,偏重于强调企业地理上的邻近,惯于用工业发展的思维来思考服务业发展问题,过于注重项目建设带动集聚区发展,而忽视集聚区软环境建设,对服务业集聚区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特征认识不足,忽视集群形成和发展的本质条件,入驻企业间真正的相互嵌入的网络格局还没有形成。
3.生产性服务业基础薄弱,导致集聚区服务供给能力不强,需求不足。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中,多数需求来自于生产性服务,而目前辽宁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偏小,知识和技术水平较低,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导致现代服务供给能力不强,时常无法满足制造企业服务外包和降低成本的需要。同时受长期的体制环境影响,辽宁目前仍有部分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有着“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服务的观念,制造业链条上的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经营管理、会计服务、法律咨询、信息服务、广告策划、市场调研等诸多关键环节的分工、分离和专业化还很不充分,导致集聚区服务需求不足。
4.服务业集聚区存在产业同构现象。现代服务业具有着异质性、知识密集和信息密集性等特征,其发展对地区的自然禀赋、历史禀赋和后天人文因素等有着特殊的依赖性,但在集聚区规划和实际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城市和区域却形成了很多内部结构相似的集聚区,没有形成产业功能的空间差异。创意产业园、中央商务区、物流园区等拥有现代服务理念的项目纷纷在省内多个城市和地区上马,定位相似。由于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具有较强渗透性和辐射性的产业,物理距离上的邻近势必造成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
三、辽宁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选择
结合辽宁实际,目前全省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高级生产要素存量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以工业为依托,加强工业集群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互动发展,采用相关产业支持的集聚型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比较适宜。因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和特点、相关产业的配套、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等不同,每个城市应该采取的发展策略也不同,集聚区建设应按照地区产业功能布局要求,结合发展实际,突出产业优势,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和地区在发展服务业问题上应采取有所差别的发展策略,进而使全省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结构呈现梯度层次变化,不要脱离自身发展水平而追求跨越式发展。本文以沈阳、鞍山、营口三个现代服务业试点城市为例,来探讨各地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
沈阳市是中国传统的重工业基地,制造业有着强大的技术基础和产业综合配套能力,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未来应依托制造业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与先进装备制造业相配套的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从城市量级来看,沈阳市属于副省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辽宁乃至东北地区领先地位,内在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和积累,同时对外具有吸引外来投资的能力,城市内各个区域也都固有自己的产业特色并拥有具有一定发展优势的服务业基础,因此沈阳市应采取原生型+嵌入型的多核分散布局发展模式,可以发展多个点状集聚区,然后通过产业链条将彼此连接起来,重点发展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总部经济集聚区。
鞍山市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较高,具有大量的潜在顾客,能够发挥规模效应,具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可以借鉴嘉兴南湖区特钢产业服务集聚区等地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与钢铁相关的服务业,这样在空间上避开了与沈阳等城市的强势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摩擦,形成产业错位发展。因对外开放程度与发达城市相比不是很高,对外吸引力不足,因此,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应以原生型重点集聚的发展模式为主,重点培育本土企业,将有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的企业汇聚于服务业集聚区内,形成集群优势。
营口市是典型的港口城市,发展服务业首要的应依托港口优势,发展物流和船舶相关服务业,包括提供供应链管理、国际采购、保函质押、船舶设计等服务。同时,营口市又有着丰富的温泉资源,发展温泉海洋旅游服务业也是其可行选择之一。因城市量级不大,中央商务区应以单一集聚核心为主。总体来看,应以原生型服务业集聚模式为主,同时,可以考虑嵌入式发展模式的应用,引进先进的国际船舶服务公司,重点发展先进物流和船舶服务业。
参考文献:
[1]包晓雯.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理论与实践——以上海为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王先庆,武亮.现代服务业集聚的模式与结构机理研究[J].商业研究,2011,(11).
[3]高新民,安筱鹏主编.现代服务业:特征、趋势和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4]来有为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战略抉择[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魏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