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黄海区域海陆一体化产业体系的构建

2014-05-28薛巍

党政干部学刊 2014年4期

薛巍

[摘 要]北黄海区域要构建海陆一体化的产业体系,需要立足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通过发挥自身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临港工业、海洋产业以及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并不断深化改革,切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政策手段吸引聚集优势资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

[关键词]北黄海区域;海陆一体化;产业体系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4)04-0049-06

自2009年7月,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整体开发区域被纳入国家战略以来,北黄海区域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一翼,经过多年的开发,集聚了诸多优势要素资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与沿海经济带渤海翼相比还存在综合实力相对较弱、临港产业发展较慢、沿海产业园区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已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辽宁乃至东北开发开放的步伐。为了更高水平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实现沿海经济的均衡发展,增强我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的影响力,必须进一步加快北黄海开发建设,构筑具有北黄海区域特色的海陆一体化产业体系。

一、北黄海区域发展基础的辩证分析

辽宁北黄海区域包括大连、丹东两个市所辖的庄河、东港、普兰店、金州、长海5个县市,陆地总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大陆岸线长约876公里,海岛283个,岛岸线长约541公里。这里既具有区位、资源、交通等优势和一定的产业基础,又具有地缘政治复杂、技术人才缺乏、机制体制不活等劣势,既充满发展潜力,又充满不确定性,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中蕴含着发展良机。

1.地理位置优越,地缘政治复杂。北黄海区域,毗邻黄海,与日本、韩国和朝鲜隔海邻江相望,与俄罗斯和蒙古陆路相连,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区,是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交汇点,也是连接朝鲜半岛—辽东半岛—东北内陆地区—欧亚大陆的“纽带”。丹东对朝贸易口岸就有9个,是我国对朝贸易最大的口岸,对朝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60%。从历史上看,这个区域曾经充满政治、军事对抗,各种矛盾也是错综复杂、相互交织,虽然随着政治形势的缓解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的加速,东北亚各国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也都在以积极和开放的态度争取区域经济合作,但是,领土争端、朝核问题以及对于历史问题的态度等,都使这里的政治高度敏感,尤其是朝鲜半岛局势的动荡,更增添了这一区域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正是此原因,这条连接欧亚大陆物流、客流的“黄金通道”不能畅通无阻,发挥自身作用,使“纽带”变成了“瓶颈”。不过风险越大,收益就越高,朝鲜作为一个尚未开放的市场,相当于一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国内市场的需求相当大,有很多商机可以利用。

2.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约束较大。北黄海区域毗邻黄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是辽宁主要鱼场和海珍品生产基地,生物种类繁多,呈现出难得的生物多样性。这里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和电力资源,山清水秀,风景秀美,且冬暖夏凉,极适宜人居,还是中国沿海地带唯一一块没有经过整体开发的区域,分布着很多平坦的国有未利用地和村屯占地,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土地支撑。但是,北黄海区域的生态环境同其他沿海地区一样也是比较脆弱的,例如作为我国二级自然保护区的丹东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对于维持近海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工矿企业增多,海水PH值和挥发性发酚、汞等的含量上升,已超过我国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严重破坏生态平衡。此外,海水入侵、海岸侵蚀、土壤盐渍化等也时有发生。2013年6月辽宁正式出台《辽宁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划》,将包括北黄海在内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土空间划分为重点保护功能区和重点建设功能区,确定不同板块和岸线的功能定位,严禁在重点保护区内开展工业、城镇、港口等开发建设活动。这决定北黄海区域开发必须保护优先,科学开发。

3.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技术、人才等关键要素缺乏。完整意义上的北黄海区域,行政区域应该涵盖大连和丹东两市,随着大连对外开放日益成熟,大连城区到金州海岸线的发展空间利用得比较充分,因此,现在所说的北黄海区域开发,主要是指从大连登沙河以东岸线,到丹东鸭绿江入海口。北黄海区域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两翼之一,经济发展取得显著的成效。这里的特色农产品和海产品以及以此为依托的农产品加工业颇具规模和知名度,已经走出国门,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等装备制造业和纺织服装、实木家具等产业已粗具规模,商贸物流、旅游休闲等服务业蓬勃发展,大连的花园口经济区、循环产业经济区、金州登沙河新区、皮杨中心产业区、长山群岛海洋生态经济区、普湾新区和丹东的新区组团、前阳组团、东港组团、大孤山经济区等一批沿海经济带重点产业园区正在成长壮大,发展前景广阔。此外,丹东作为辽宁的第六大城市,也是我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已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而东港、庄河、普兰店均进入中国百强县行列,发展实力不可小视。但是,北黄海区域毕竟地处沿海沿边地带,距离区域中心城市较远,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传统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现代产业体系远远没有发育起来,缺乏先进技术,更缺乏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以及成熟的产业工人。

4.港口与腹地互动条件优越,经济合作尚存障碍。北黄海区域多深水良港,辐射地域广阔。丹东港的直接经济腹地为本溪、抚顺、鞍山和吉林省通化地区,间接经济腹地可达东北东部10几个城市,东北东部地区的货物经丹东港运出,无疑是最便捷的,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在陆地上,丹东至沈阳、通化、大连、海城等高速公路和滨海公路在此交汇,铁路与全国铁路网连接,随着东北东部铁路的贯通以及丹沈、丹大两条客运专线的开工建设和新鸭绿江界河公路大桥年内的通车,丹东港的辐射能力和范围将进一步增强;在海上,丹东港同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香港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七十多个港口开辟了散杂货、集装箱和客运航线。皮口港、庄河港作为大连港的组合港,都有高速公路同省内其他城市连通,其作用也在不断攀升。同时,为了加强腹地与港口的联系,2009年9月24日,首届东北东部12市(州)区域合作圆桌会议在丹东召开,12个城市共同签署了《东北东部12市(州)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东北东部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2010年,东北东部区域合作和鸭绿江经济合作先行区被列为首届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议题,使东北东部区域合作得到更高层次领导的关注。但是,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下,政府主导的行政区经济往往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进行资源和产业配置,“条块”分割严重,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更偏向区域行政中心,跨区域、跨行业的经济合作和联系困难重重,阻力也很大,沿海腹地的衔接尚待强化。

5.优惠政策充分,机制体制改革尚待深化。北黄海区域是我国开放较早的地区,大连是1984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丹东在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也成为沿海开放城市,并在1992年设立边境经济合作区。21世纪初,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2006年北黄海区域成为“五点一线”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区域,2009年包括北黄海区域在内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更是引发国内外的普遍关注。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尤其重视北黄海区域的开发,下大力气全面推进北黄海沿岸开发开放,而正在建设的新鸭绿江公路大桥和中朝合作开发黄金坪、威化岛经济区,更是为北黄海区域开发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支持。这些政策支持都为北黄海区域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要将优惠政策深化为发展机遇,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机制体制。而北黄海区域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是,传统观念和原有的体制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政府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管理和服务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行政审批需要进一步减少和规范。

二、北黄海区域海陆一体化产业体系的重点

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已进入第二轮开发开放的关键时期,北黄海区域必须加快开发开放的步伐,补上“短板”。而一个区域要发展,产业必须先行,区域产业体系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北黄海区域开发的关键,就是要根据北黄海自身的优势和条件,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差异化定位错位发展的要求,构建海陆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1.发挥港口和腹地优势,发展临港工业。世界上许多沿海城市都是通过依托港口发展临港工业而实现经济起飞的。借助于便捷、廉价的海上运输,大量的工业原料、燃料和产成品,从世界各地集中到港口地区,再从港口地区运向世界各地,港口地区成为高效率的生产加工基地,临港工业也成为港口和城市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而发挥沿海地区的区位资源禀赋优势,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既是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方式,也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主旨。为发展临港工业,北黄海区域已建设大连花园口经济区、辽宁海洋产业经济区和丹东新区组团、东港组团等重点发展园区,发展起石化、冶金、船舶修造、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仪器仪表、风电装备、再生资源、农产品加工等临港工业。北黄海区域要进一步发展临港工业,实现港口与工业联动、沿海与腹地联动、产业与产业联动。港口与工业联动,在具体工业项目选择上要充分发挥海运便捷的条件,主动承接国外,特别是日、韩产业的转移;港口规划时就要充分考虑工业发展的需要,建设专用码头,提供各种专业服务。沿海与腹地联动,腹地的企业借助沿海的开放,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加入国际分工体系;沿海则充分利用其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将腹地优势产业中需要依托沿海来发展的产业或产业链条中的某些环节吸引到沿海地区来发展,并沿着高速公路、铁路进行产业布局,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沿海到腹地的产业辐射网。产业与产业联动,以临港工业中的支柱产业为核心,按照产业链进行横向或纵向合理延伸,并不断拓展产品和功能,优化供应链,提升临港工业整体竞争力。

2.依托沿海优势,培育海洋新兴产业。近20年来,海洋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最具潜力、最具发展空间的重要领域。伴随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各个沿海省份也相继提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预示着我国海洋经济将会出现跨越式发展。北黄海区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众多待开发的港口资源和悠久的海洋开发历史,已形成了海洋养殖捕捞加工、海洋运输和修造船业等优势海洋产业,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而且各地海洋新兴产业都正处于成长阶段,在同一起跑线上,市场竞争尚不激烈,而一旦抢占某一市场或技术的制高点,将为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北黄海区域发展海洋新兴产业要突出特色有所选择,根据现有基础和市场状况,重点发展海洋生物育种技术和健康养殖以及海洋装备业中的风电设备、海洋环保设备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争取在新型海洋生物制品和生物材料、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化工等领域中的某些行业或产品上有所突破;鉴于海洋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性,北黄海区域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必须要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依托大连海洋大学等区内外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海洋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制定和实施海洋高端人才、研发团队引进计划,培养大批海洋技术人才,并培育一批中小型海洋科技企业;传统海洋产业是新兴海洋产业发展的基础,要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的海洋产业,提高传统海洋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转变传统海洋产业的发展方式,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

3.凭借边境口岸优势,壮大贸易物流产业。陆上的边境口岸、铁路公路网络以及众多的已建成的港口和待开发的港口,赋予北黄海区域发展贸易物流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北黄海区域要充分发挥边境口岸和出海口的双重作用,努力增加港航运输能力,扩大物流贸易规模,特别是针对朝鲜的边境贸易。虽然目前朝鲜的局势不稳,不可控因素很多,但是,从长期来看,每一个国家都是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北黄海区域的丹东作为我国对朝贸易的最大口岸,不仅要巩固中国对朝贸易桥头堡的地位,还要全力打造成东北亚地区对朝贸易的桥头堡和集散地,使北黄海区域成为对内涵盖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及内蒙古和河北省东部,对外辐射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周边国家和地区,“陆、港、区一体化”的交通枢纽和对朝物流中心。在基础设施方面,要加快东北东线铁路建设,丹东至大连、沈阳等城市快速铁路建设,以及东北东部高速路网建设,打通丹东至东北东部出海通道,增强北黄海区域的辐射力和带动力;统一规划岸线资源,推进大东港、海洋红港、庄河港、皮口港和登沙河港等港口建设,扩大航运能力和规模;抓紧陆港建设,促进通化、牡丹江海林等已开工陆港早日投入运营,并逐步推动陆港建设向黑龙江、内蒙古等腹地延伸,加快海陆一体化的步伐;以港口和陆路通道为轴线,建设鸭绿江大桥国际口岸、大东港临港等物流园区,发展航运、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口岸服务等产业。在综合服务方面,要围绕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整合区域内港口资源,突出港口特色定位,实行错位发展和专业化,提高各个港口的综合竞争力;加大国际级、国家级大型物流企业的引进力度,探索现汇、加工、转口等多种对朝贸易形式,扩大贸易规模,降低贸易风险;提高贸易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搞好物流网络中央平台、物流标准化建设,实现公路、铁路、海运一体化。

4.立足边境特色旅游资源优势,打造旅游休闲养老产业。北黄海区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品种多样,海滨、海岛、山峰、河流、温泉、历史、人文样样具备,而且相对而言,温度适宜,生态环境优良,还是赴朝旅游的主要陆路通道,是辽宁省内最适合发展旅游休闲养老产业的地区。而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旅游休闲养老产业的前景十分可观,市场空间广阔。北黄海区域发展旅游休闲养老产业,要全面规划,综合发展,把旅游休闲养老产业同城镇带建设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旅游与文化、休闲、养老、度假等有机结合起来,把休闲与观光、美食、健康、养生等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旅游生态资源,开发一批能适应不同需求的休闲小镇,提供旅游、养老、度假等服务。要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开辟特色旅游线路,在进一步丰富、提升赴朝旅游、鸭绿江沿江、滨海海岛、朝鲜风情及山区生态旅游的基础上,通过开辟“甲午海战”古战场等新的旅游资源,探索冬季温泉、滑雪、民俗一体的组合产品,争取赴朝旅游的免税购物,等等,提供更多高档次的旅游产品,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延长游客滞留时间,促进旅游要素的全面消费。要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产业链,鼓励在海滨或旅游区域附近,设立各种养老院和度假村,加快海岸线交通码头、渔港码头、旅游码头以及旅游公路、通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健全商业、医疗、健康等配套服务。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知名度,将传说、典故与优美的风光结合起来,借鉴“好客山东”的品牌营销方式,通过提升服务水平、联合推介宣传、举办旅游节等方式,并借助旅游网络广告、旅游电子商店和旅游网络服务等网络营销手段,扩大北黄海旅游知名度,打造北黄海旅游品牌。

5.挖掘产业基础优势,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北黄海区域的水果、蔬菜、菌类、畜禽等农产品,在省内外一直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海产品养殖和加工更是出口到国际市场。北黄海区域应扩大特色农产品和海产品的种养殖,优化品种,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建设一批名特优农产品示范基地,提高质量安全水平,还要以农产品保鲜、保活和精深加工为重点,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知名度,增加市场占有率,推进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和企业化经营。北黄海区域还是辽宁作为著名的重化工业基地,难得的轻工业基础比较好的地区,农产品加工、家具、服装、纺织、手表、玩具、造纸等产业都达到一定规模。庄河已经成为中国实木家具生产基地,成长起华丰、华夏等一批家具精英企业,产品远销日本、美国、东南亚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庄河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也被评为辽宁省首批示范产业集群。发展轻工业,不仅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相对减弱辽宁重化工业结构的刚性,降低行业景气和经济周期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从目前市场状况看,北黄海区域发展轻工业,必须在工业设计上有所突破,彻底改变传统东北轻工产品的形象。工业设计是将技术、经济、文化和艺术等知识交叉运用的创新活动,它从研究人的心理、生理需求与市场消费潮流入手,使企业生产的产品更具个性魅力,进而占领市场,征服顾客。实际上有些产品创新需要高新技术,而有些产品创新特别是消费品则源于新颖与众不同的主意。因此,要改变重技术、轻设计,重模仿、轻创新的观念,支持企业和相关部门成立工业设计中心,聘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师讲学、传授经验、提供作品,举办产品设计展示和设计论坛,选择工业设计的示范项目,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

三、构建北黄海区域海陆一体化产业体系的措施

当前,北黄海区域开发建设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与老工业基地振兴之初相比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国际形势看,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低迷,总需求疲弱的状况仍将持续,各国都面临着产业变革和调整。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在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已开始由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向6%—8%的潜在增长区间,钢铁、建材、造船等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已经由经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往开发建设就是增加产业园区数量、扩大产业园区规模、招更多的商、引更多的资的做法已难以为继,北黄海区域开发建设,在发展思路上必须要有根本性的转变,由追求“大”转向追求“强”,由追求“快”转向追求“高”。要切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充分利用政策手段吸引聚集优势资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

1.继续深化改革,统筹协调北黄海区域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北黄海区域要赶上其他区域,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彻底解放思想,克服经济体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僵化束缚。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支持北黄海各重点区域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加快土地、技术、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释放改革红利,调动上上下下各个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职能从市场准入规则的制定者和审批者转变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积极推进北黄海区域重点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切实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水平,降低行政成本,探索适应北黄海区域发展需要的行政管理模式。要继续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在北黄海区域开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试点,探索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监管、公平竞争及金融创新等方面的配套改革措施,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大连、丹东两市还应组建北黄海区域发展协调机构,实行行政协调机构、战略规划机构、产业研发协调机构统一管理的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负责北黄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微观协调,承担规划布局、政策制定、行政协调、科技研发、跨区域产业整合、宣传策划、公共服务配套等职能,以提高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率和效益,加快区域发展一体化进程。

2.提供专业性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增强产业园区的吸引力。产业园区作为一种成功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能够有效地推动产业集聚,拉动经济增长,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产业载体,受到各个地区普遍重视。而北黄海区域之所以是沿海经济带的“短板”,也是因为其产业园区发展水平低于沿渤海一翼。从目前各地产业园区建设上看,基础设施都已实现“八通一平”或“九通一平”,政策优惠水平或程度也普遍提高,政策优惠程度的差距越来越小乃至消失,在这种形势下,要提高北黄海区域产业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为入驻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优质行政服务的基础上,必须在专业性特色服务上下功夫。产业园区在规划时,要深入挖掘地域的特色资源,并依托特色资源形成项目优势,将优惠政策由原来的向区域倾斜转向特色产业、关键技术倾斜,在土地使用、人才选用、资金融通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由此产生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要根据园区主导产业的特点,建设相应的特色基础设施,提供专业性的公共服务,例如,化工产业园区建设公用运输管廊、污水集中处理厂,生物医药园区成立检验分析中心等。尤其要重视提供技术性公共服务,围绕着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技术研发、产品设计、质量检验等方面的专业服务,为园区的研发合作创新提供支撑,同时鼓励和支持组建各类技术战略联盟,建立开放式的技术研发体系。

3.发挥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民间资本等各个方面的作用,增强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鉴于我国目前各地招商引资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北黄海区域特别是丹东地区源于朝鲜的投资风险,北黄海区域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引进企业、金融机构、民间资本等各方面的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样化,投资方式股份化,既集聚资金,扩大投资规模,又增强抗风险能力。尤其要注重拓展个人投资空间,强化软环境建设,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潜力。应调整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在重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基本完成的前提下,将专项资金更多地投入到重大产业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上,以贴息、担保等方式支持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发展。申请成立北黄海投资基金,可由政府财政出资或者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创业投资母基金,再通过私募方式向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成立风险投资公司,建立各种形式的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和柜台交易,调整政策降低相关税费,为风险资本的退出搭建平台,使之实现良性循环。还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将丰富的民间资本引入产业园区,缓解北黄海开发建设的资金不足。

4.围绕产业链完善引进人才的政策体系,提供全过程的个性化服务。当下,作为知识载体的人才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资源也成为各地争夺的焦点。而北黄海区域相对其他沿海地区,更加缺乏优秀企业家、技术带头人、发展新兴产业的创业创新人才以及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于一身的高技能人才,甚至成熟的产业工人。而北黄海区域本身又不具备吸引人才的突出优势,因此,北黄海区域在引进人才方面,必须出台更加完整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要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的需要,每年编制引进人才规划,规划应尽可能涵盖从研发、产品设计、制造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和生产、服务各个领域,并通过各种渠道在国内外进行广泛宣传,让更多人才了解北黄海区域开发建设的前景。要搞清北黄海引进人才的主要障碍,整合现在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引才政策,构建起包括创业、激励、社保福利、居住等各个方面的引才政策体系,实现引人、用人、留人的全覆盖,打造人才高地。要以重点园区为依托,引进高层次创业人才,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引进研发团队,以猎头等中介组织为补充,引进管理、财务、法律等专业人才,应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开设专门的服务窗口,为各类人才提供全过程、一站式服务,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李靖宇等.加快北黄海沿岸经济带开发开放的战略布局[J].区域经济评论,2013,(1).

[2]满海峰.辽宁省“北黄海经济带”开放开发与中朝边境旅游经济发展[J].东北亚论坛,2010,(3).

[3]周克坚等.辽宁沿海区域“五点一线”经济带中的丹东产业园区开发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9,(16).

[4]常丽等.辽宁海洋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商业时代,2013,(25).

责任编辑 宫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