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总蛋白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4-05-28胡元会耿彦婷宋庆桥褚瑜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生化年龄血压

魏 艺,王 欢,胡元会,耿彦婷,宋庆桥,褚瑜光,肖 响,孟 昊

人体血清总蛋白(TP)是血清固体成分中含量最多的一类物质,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了解机体营养状况,以及肝脏和肾脏病变的诊断、治疗判断与监测等具有重要作用[1]。但是关于老老年高血压患者TP水平及其与血压水平和各项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索,以期研究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12 年7月—2013年7月心内科住院及2012年—2013年体检科查体的高血压患者187例,男性108 例,女性79 例。根据年龄分为4组:年龄≥80岁(30例)为1组,男16例,女14例;60岁~79岁(35例)为2组,男18例,女17例;40岁~59岁(81例)为3组,男,45例,女36例;年龄<40岁(41例)为4组,男29例,女12例。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根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2]规定: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为高血压;分为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代谢性疾病、内分泌性疾病、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肿瘤等。

1.2 方法

1.2.1 血压测量方法[2]要求受试者坐位安静休息5 min后开始测量。选择定期校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者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大多数成年人使用气囊长(22~26)cm、宽12cm 的标准规格袖带。测量坐位时的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以柯氏音第1音和第5音(消失音)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连续测量2次。测量双上臂血压,以测量较高读数一侧的上臂血压为准。对疑似有体位性低血压者,应测量直立位后血压。

1.2.2 体质指数(BMI)计算方法 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3]规定。

1.2.3 血清总蛋白监测及生化指标检测 总蛋白监测采用双缩脲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 红 素(TBIL)、直 接 胆 红 素(DBIL)、乳 酸 脱 氢 酶(LDH)、肌酸激酶(CK)、血糖(GLU)、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仪器为日本YMPUS AU 4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录入Epidata软件,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样本满足方差齐性,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若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等级资料或不满足正态分布相关性使用Spearman 相关系数表示;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各年龄组间总蛋白及临床资料比较 各组TP 平均值比较,1组<2组<3组<4组(P<0.01);BMI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1组<2组<3组<4组;SBP水平:1组<4组<3组<2组;DBP水平:1组<2组<4组<3组;HDL-C:1组<2组<3组<4组;LDL-C:3组<4组<2组<1组(P<0.05)。1组HDL-C水平最低,LDL-C 水平最高。其余生化指标各组间比较详见表1。

表1 各组BMI及生化指标等比较

表1 各组BMI及生化指标等比较

与1组比较,1)P<0.05,与2组比较,2)P<0.01。

指标 1组 2组 3组 4组年龄(岁) 83.80±2.81 70.83±5.872) 49.43±5.951)2) 30.68±5.212)BMI(kg/m2) 22.79±3.87 26.14±3.701) 27.99±3.021) 28.66±4.701)SBP(mmHg) 137.34±14.48 145.10±13.481) 145.06±16.351) 142.12±11.991)DBP(mmHg) 64.99±6.71 81.99±11.351) 91.54±12.391) 85.10±9.401)ALT(U/L) 16.82±17.01 18.17±9.15 33.90±26.79 47.82±36.28 AST(U/L) 22.60±12.11 19.98±6.71 22.56±10.34 28.27±18.19 TBIL(μmol/L) 21.87±26.77 16.58±5.49 16.76±6.081) 15.80±4.481)DBIL(μmol/L) 3.01±1.85 3.71±1.34 3.76±1.591) 3.85±1.301)LDH(U/L) 168.62±36.62 198.45±83.691) 182.47±35.27 185.20±40.30 CK(μmol/L) 79.65±119.49 91.27±51.081) 120.17±65.45 107.90±47.24 GLU(mmol/L) 5.95±1.97 7.32±9.45 5.31±1.40 4.87±1.06 BUN(mmol/L) 6.09±3.28 7.43±17.53 4.08±0.94 4.10±1.07 UA(μmol/L) 340.14±131.56 356.94±89.68 384.95±85.601) 411.07±102.421)Cr(μmol/L) 84.21±22.05 81.47±16.50 69.67±11.391) 70.29±11.691)TC(mmol/L) 4.58±1.34 4.80±0.74 4.81±0.81 4.69±0.76 TG(mmol/L) 1.27±0.61 1.60±0.81 2.56±1.901) 1.93±0.91 HDL-C(mmol/L) 1.28±0.38 1.67±0.361) 1.81±0.371) 1.82±0.341)LDL-C(mmol/L) 2.81±1.00 2.44±0.551) 2.14±0.651) 2.16±0.601)TP(g/L) 64.80±6.89 70.10±6.032) 73.75±3.921) 75.17±3.962)

2.2 血清总蛋白与年龄、BMI、血压、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以血清TP为应变量,以年龄、BMI、血压、生化指标为自变量,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TP与年龄、GLU、BUN、Cr呈负相关;TP与BMI、SBP、DBP、AST、ALT、LDH、UA、TC、TG、HDL-C呈正相关;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详见表2。

表2 血清总蛋白与年龄、BMI、血压、生化指标等相关性分析

2.3 血清TP影响因素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以血清TP为应变量,以年龄、BMI、SBP、DBP、AST、ALT、LDH、GLU、BUN、UA、Cr、TC、TG、HDL-C自变量,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DBP、LDH、HDL-C 为血清总蛋白的影响因素。详见表3。

表3 血清总蛋白影响因素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3 讨 论

人体血清总蛋白是血清中所有蛋白质的总和,大部分由肝脏合成,具有营养、缓冲与维持胶体渗透压,运载、免疫与防御,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及参与各种酶类反应等功能[4]。调查显示[5,6],在成年人中,血清TP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下降的趋势。本研究结果显示,老老年组患者血清TP水平最低,与以上临床报道一致。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患者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降低,特别是老老年人,多脏器出现衰老,故血清总蛋白水平最低。

本研究显示,老老年高血压组DBP 水平最低,可能的原因是动脉壁中层出现玻璃样变,管壁增厚,动脉壁内胶原与弹力蛋白比值升高,导致动脉弹性减退,并且血管中钙盐沉积,使动脉壁变得僵硬,致使动脉顺应性下降,故舒张压较低[7]。本研究显示,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DBP水平与血清总蛋白呈显著相关性,且DBP为血清TP 的影响因素之一。DBP 水平与血清TP的关系问题,国内尚无报道,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压、血清总蛋白之间的内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研究显示,高密度脂蛋白通过减少细胞因子释放、直接抑制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白细胞迁移至动脉壁、抑制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中和脂多糖的细胞毒、抗单核细胞、保护内皮、抗氧化等途径发挥抗炎症的功能[8]。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病发病过程存在氧化应激及炎症机制[9,10]。有研究发现,血清HDL-C水平是原发性高血压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11]。本研究显示,血清总蛋白与HDL-C水平关系密切;在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炎症反应、血清总蛋白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待进一步探索。

乳酸脱氢酶是一种含锌的糖酵解酶,在诸如心肌梗死、肾脏疾病、脑梗死、某些恶性肿瘤、肝脏疾病、血液疾病或肌肉疾病等多种病理情况下升高,用于多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及观察[12]。本研究显示血清总蛋白与LDH 存在相关性,血清总蛋白对于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预后及靶器官损害也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疗中,血清TP的观测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在临床治疗中应关注TP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脑血管病预后。具体治疗方针的制定和TP目标值还需要进一步临床和实验研究。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5.

[2]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8):703-743.

[3]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联合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简介[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5):349-350.

[4] 杨云霞,朱习海,王刚.某地区健康成人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测定结果的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4):413-414.

[5] 伍绍国,李志海,鲍蓓,等.广州成人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A/G 比值参考值调查[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6,12(2):135-137.

[6] 冯志伟,冯朔,瞿幸华.忻州地区健康成人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清蛋白/球蛋白比值的参考范围调查[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6):1958-1959.

[7] Dorjgochoo T,Shu XO,Zhang X,et al.Relation of blood pressure components and categories and all cause,strok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ortality in urban Chinese women:A 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study[J].J Hypertension,2009,27(3):468-475.

[8] 舒燕,何森.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炎症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2):125-130.

[9] Weiss G,Goodnough LT.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J].N Engl J Med,2005,352(10):1011-1023.

[10] Garcez ME,Peres W,Salvador M.Oxidative stress and hematologic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in individuals with Down syndrome[J].Mayo Clin Proc,2005,80(12):1607-1611.

[11] Badimon JJ,Fruster V,Badimon L.Role of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s in the reg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J].Circulation,1992,86(6):86-94.

[12] 赵丽洁,李克.泌尿系统疾病检测LDH 的临床定义[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2):131-131.

猜你喜欢

生化年龄血压
变小的年龄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最怕啥
年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