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克强总理的经济公开课

2014-05-28张宏

中国报道 2014年1期
关键词:公开课李克强总理

本刊记者 张宏

李克强总理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中长期走势的深刻思考和研判,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用平民化的语言传递中国经济企稳的信心,阐释全面深化和加快改革的思路,权威、轻松、活泼,被广泛赞誉为“一堂生动的经济公开课”。

20 13年11月9日,中国网络电视台以“李克强总理的经济公开课”为名,发布了一段长达70余分钟的课程视频,课程全景展现了李克强总理2013年10月21日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经济形势报告。透过这节“公开课”,新一届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思路得到了清晰的展示。

稳增长 保就业

在“公开课”上,几乎谈到任何经济话题时,李克强都会落到就业问题上。比如在解释自己对出口的重视时,李克强表示,稳定出口不可轻视,因为现在出口带动的直接就业人数大概3000万人,加上相关的配套产业,带动大概一亿人;谈到与欧盟关于光伏产业的争执,李克强指出,光伏产业会涉及40万人就业;谈到减税,李克强算了一笔账,“八项规定”从中央机关开始做,行政经费砍了5%,腾出钱来给小微企业减税,涉及到600万户、上千万就业人员。

就业一直是我国政府挥之难去的压力,李克强曾指出,对中国政府来说,首先面临的问题或压力是要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是中央政府为什么始终把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放在首要位置上的原因。

中国经济运行的上下限也由此而来:下限是GDP按照全国“两会”上所确定的,增长7.5%左右;上限则为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不能超过3.5%。对于这一系列数据如何理解?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裴长洪称,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特征是进入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根据这种经济规律,中央逐渐明确以潜在的增长率作为GDP增长目标的决定因素。

“通过一年的观察,我们发现新一届政府更加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这种新的宏观调控思路将促使中国经济从此前的高速发展转向未来的高效发展。”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对记者说。“上下限”概念的提出,是新一届政府在宏观调控思路上的重大变化,财经评论员邹光祥表示,“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成为2013年经济的最大亮点,新一届政府针对经济走势的不同情况,把调结构、促改革与稳增长、保就业或控通胀、防风险的政策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2013年12月13日落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3年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经济大势,保持调控定力,坚持底线思维,按照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

货币政策“不放松不收紧”

在货币政策上坚持不扩大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这是在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关系、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中央始终保持定力的结果,是李克强多次着重强调的。在2013年5月13日的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他曾指出:“在存量货币较大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较高。要实现今年发展的预期目标,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

对这一政策的贯彻落实,在6月末的“钱荒”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事后,在央行稳定货币供应的思路下,金融机构开始主动调整自己的资产配置,其后货币市场资金价格逐步趋于平稳。当时有境外媒体分析称,这应该看做是中国新一届政府举重若轻的压力测试,可以看到“克强经济学”已初见端倪。

在“公开课”上,李克强称,面对“钱荒”形势,我们心不慌,但也不能不注意,一方面是要求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适度的货币供应,另一方面并未因此而放松银根,而是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和企业行为,产生了稳增长效应。对于为何没有采用扩大财政赤字、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带动投资,李克强用“抱薪救火”来解释其中的危害性:“薪不尽,火不灭,抱着柴火去救火,柴火不用完,火是灭不了的。”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则表示,李克强总理在货币政策上的理念,相当于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在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看来,中央的货币政策基调是紧的,坚持稳健,“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意味着顶住压力继续调结构。“货币不会放水,股、债承压。倒逼金融机构去杠杆,挤压融资平台,在紧环境下淘汰落后产能。”

结构性改革

在李克强总理上任之初,曾代表本届政府作出承诺,要把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的1700多项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12月10日,国务院再度取消和下放82项行政审批项目,截至目前,本届政府已经完成221项,开局之年就完成了接近五分之二的改革任务。

简政放权作为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成效不断显现。全国各类企业登记数增长25%,其中民营和个体企业增长37%,带动了民间投资以23%左右的速度增长,明显超过政府性投资增速。“政府职能转变已经进入全面深化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此前,中央政府通过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激发民间活力,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放权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李克强总理还提出了要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扩大内需,包括4G牌照发放、大力发展信息消费、电子商务、养老和健康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以及城市棚户区改造等。在三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更是赞许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创造了一个消费时点”。

另外一个战略是扩大开放,李克强极力促成中国制造“走出去”,成为中国装备的“超级推销员”,在其出任国务院总理后的三次出访中,积极向其他国家推销高铁、4G技术、航天技术、核电水电、可再生资源……

当然,李克强总理的经济管理工具中还包括“预期引导”。在2013年三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再次强调,在坚持发展优先、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中引入“预期管理”,“经济增长率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不超出‘上限’,使经济运行在这个合理区间内。”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叶旭晨表示,中国经济未来要实现平稳增长,必须强化预期管理,针对预期来做政策,“预期管理”应该成为未来宏观调控的一种常态。

李克强经济学

(Likonomics)

巴克莱资本创造的用来指代李克强的经济政策施政纲领,包括三个重要“支柱”: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结构性改革。

克强指数

(Li keqiang index)

英国政经杂志《经济学人》在2010年推出的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指标,源于李克强任职辽宁省委书记时,喜欢通过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分析当时的辽宁省经济状况。

猜你喜欢

公开课李克强总理
新总理
李克强在甘肃考察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李克强在江西考察
总理答记者问最『强』音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