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世界观,美国迟早亡”
2014-05-27戴舒华
戴舒华
奥利弗·斯通一向被很多爱国的美国人讨厌。他大肆批判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却赞扬美国人最恐惧的“独裁者”卡斯特罗;他从偏袒刺杀者的角度来拍摄广受爱戴的悲剧总统肯尼迪,却为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树碑立传。因为他用最刻薄无情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国家,因此被视为“最独立”的独立导演和“最不美国”的美国人。
1946年出生于纽约的奥利弗·斯通有着多重身份: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作家。但在那之前,他首先是一个战功赫赫的越战老兵。从1967年到1968年,他先后在美国第25师和第一骑兵师服役,凭借在地面作战中的英勇表现获得“铜星勋章”,并因负伤两次被授予“紫心勋章”。之后他转入空战部队,参加了近30次直升机突袭战役,由此获得“空军奖章”和“陆军嘉奖奖章”。
但奥利弗·斯通自己对这段历史充满嘲讽。从1986年到1993年,他用越战三部曲《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和《天与地》表达了自己对这场战争的彻底否定态度,并由此跻身最伟大的战争电影导演之列。因为片中的反战观点一部比一部激进,美国人对这三部影片的态度也从赞誉到争议,最后到冷落,但奥利弗·斯通的立场却从未有丝毫动摇。2012年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他再次放炮:“什么‘最伟大的一代(美国对参加过二战和越战的一代人的尊称)?你我都很清楚,这只是一个噱头而已,是出版业为了卖书而编造出来的最大的谎言。我和‘最伟大的一代一起在越南待过,他们挂着中士、上将、将军的头衔,所持的傲慢远高于信仰。这种傲慢让亨利·基辛格说出‘越南将成为我们消灭的第四个敌人。就是这种愚蠢透顶的傲慢!”
刀子嘴“电影对社会负有道义责任,不能随意渲染暴力。如果不能传达给社会有价值的思考,任何人哪怕是电影导演,都没有理由为了杀人的感官刺激来拍摄战争或暴力影片。”
“(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纪念仪式)很有讽刺意味,安倍首相等发表了讲话,谈到和平以及弃核,可我不相信他。了解历史的人都不会相信他。日本民族主义重新复活,特别是安倍及其支持者,对二战、中国的南京大屠杀、慰安妇问题胡说八道。”
“我们不是要拍旅游电影,不是要拍以村姑为主题的明信片。我们对此不感兴趣。我们需要了解历史,感受中国。”
——奥利弗·斯通
和很多杰出的艺术家一样,奥利弗·斯通的人生阅历极为丰富。17岁时,他便在法国巴黎商品交易所打短工,贩卖糖和可可豆,这段经历日后反映在电影《华尔街》中。18岁时,他被耶鲁大学录取,但很快休学前往位于越南南部的自由太平洋研究所教授英语,享受了越战前短暂的和平。半年后,他登上一艘美国商船,成为负责清洁引擎的年轻船员,横穿太平洋和大西洋,最后经墨西哥在美国俄勒冈登岸。
1971年,奥利弗·斯通在纽约大学取得电影学士学位,师从马丁·斯科西斯。他跨入影视行业的第一部作品叫《越南最后的日子》。这部12分钟的半自传短片展现了一个陌生而悲哀的越战,主角是一名患有日益严重的幽闭恐惧症的年轻士兵,仿佛一头牢笼中的困兽,在越南的沼泽和丛林间寻找生存的意义。
接下来的数年间,奥利弗·斯通继续在动荡不安的生活中丰富自己的“打工经历”:出租车司机、片场助理、邮差、销售员、撰稿人等等,直到1978年凭借《午夜快车》赢得毕生的第一个奖项“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讲述了一个被囚禁在土耳其监狱饱受虐待的美国人,但无人同情他的遭遇,因为他是个大麻贩卖者。这与奥利弗·斯通在现实中的遭遇也有点相似,当时他正因走私毒品和吸食海洛因而遭到拘捕。
4年后创作《疤面煞星》剧本时,放浪形骸的奥利弗·斯通终于戒掉海洛因,以更加清醒的姿态在颠覆美国主流价值观和撕碎美国梦的路上狂奔。《华尔街》给了那些信奉“贪婪是美德”的金融精英们一记响亮的耳光;《龙年》释放出深埋人们心底的种族歧视怪兽;《萨尔瓦多》粉碎了各种自诩正义、实则残酷虚伪的现代政治理念,并为美国左派正名;《刺杀肯尼迪》则将人们最不愿意面对的可能的历史真相一一呈现出来。
在这部影片中,奥利弗·斯通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指出正是备受爱戴的肯尼迪总统在遇刺前签署了将年轻士兵送往越南战场的法令。虽然这部电影没有取得期待中的巨大成功,却迫使美国国会成立暗杀记录审查委员会,并在1992年通过了暗杀机密文档的解密条例。该委员会最后宣布,刺杀肯尼迪是一次组织周密的间谍活动,而不是之前美国政府一直宣称的个人行为。在无情抨击美国政治的同时,奥利弗·斯通也逐渐抹去暴力和批判之间的界线。
1994年,奥利弗·斯通发行了他最受争议的电影《天生杀人狂》。这部电影意在嘲讽现代媒体如何变相地赞颂暴力以及大众如何在不知觉中将杀人罪犯英雄化,但对暴力的露骨刻画使影片在上映之前就被美国电影协会定为“17岁以下未成年人禁止观看”的NC-17级,连剧本原创者昆汀·塔伦蒂诺都认为“画面过于血腥,让人无法接受”。奥利弗·斯通不得不删去4分钟的情节,才使该片得以作为R级片(17岁以下未成年人须由父母或大人陪同观赏)公映。
但奥利弗·斯通还是不肯做出丝毫的妥协。“如果,美国人不改变看待这个世界的态度,亡国是迟早的事情。”他直截了当地对《纽约时报》的记者说,压根没想斟酌一下措辞,“我们总表现得好像我们在控制棋盘上的每一个棋子,但我想阿拉伯人已经告诉我们,棋局不是由美国人说了算的。”
50年来,奥利弗·斯通我行我素,就像一个不断刺戳美国人、让自己的国家和同胞很不舒服的牛虻。但他为自己的存在深感骄傲。如果你准备看他的电影,那么再听一句来自他的建议:“在看我拍的电影时,哪怕只错过一个镜头,你也会觉得痛不欲生。所以,最好别吃爆米花。”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