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张老地图看“自古以来”
2014-05-27李而亮
李而亮
连日来,中国南海再次冲突不断。先是菲律宾在半月礁扣我渔船渔民,后是越南船只疯狂阻挠中国石油勘探作业。而最近几天,越南国内因中海油勘探井移动而引发一出反华闹剧……
可在这一次冲突中,中国民众的怒火没有立即点燃,甚至没有成为话题热点。当外交部发言人出来表态,有些人不无麻木地说:“又是那么几句套话。”
是的,无论是洪磊还是华春莹,无论钓鱼岛、黄岩岛还是仁爱礁、半月礁,中国公众早已熟悉了那几句话:“XXX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毫无争议,无可争辩”、“XX行为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中国政府保留采取下一步措施的权利”等等。
就因为一直强调“自古以来”,才在与邻国一次次冲突中,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民族主义浪潮,激发了亿万国民的爱国情怀。再加上疆独、藏独、台独等势力的闹腾,更使得大家义愤填膺、热血沸腾。可随着每一次的“雷声大、雨点小”,人们发现一味地强调“自古以来”似乎起不到什么作用,一些国家照样为所欲为、兴风作浪。
由此笔者很久以来心里犯嘀咕:“自古以来”,真的是国际上解决领土纷争的铁律吗?
今年3月31日,在德国访问的习近平主席接受默克尔总理赠送的一张由德国人绘于1735年的大清地图,把所有中国人都惊呆了。这张地图标注的领土面积超过1350万平方公里,比我国现有国土陆地面积多出350万平方公里,多出部分相当于10个德国。
我们不清楚默克尔赠送这份地图的真实用意是什么,但它却明白无误地向全世界昭示,被割裂出去的那350万平方公里土地,在279年前属于中国的版图。要按“自古以来”的思维,那弹丸之地的钓鱼岛、黄岩岛简直成了沧海一粟,不值一提。但是,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意识到,这大块的国土在现代国际秩序下要回来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当中华民族真正实现伟大复兴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也不可能将版图恢复到如此恢弘辽阔的地步。从这个逻辑上来讲,“自古以来”的理由显然有些苍白无力。
要深入研究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也会发现,在领土争端问题上,动辄拿出“自古以来”的理由,本身就有着简单化、概念化的色彩。似乎只要拿出这个理由,就可以站在正义和道德的高地;只要翻出古代的某些文字记载,就是确凿无误、无可争辩。
简单化的宣示,必然带来公众简单化的理解。所谓“自古以来”的说法,很容易让大家认为这个“自古”当从“三皇五帝”开始。其实,中国几千年历史充满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多的时候能有好几十个国家。同时还经历了多次为异族征服的朝代更替,国土面积大时横跨亚欧,小时偏居南方一隅。国人津津乐道成吉思汗开拓的疆域如何之大,可要知成吉思汗时代元朝还没有建立,将蒙古民族开拓的疆域当作中华祖先之功绩,岂不令人贻笑大方?
说到底,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几千年来版图一直在不断变化着。不能说只要与中华民族有关系的祖先足迹到过哪里,哪里就成了“自古以来”和“无可争辩”。这种虚无主义的历史态度不会增强我们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在领土争端上,对我国来讲损失最大的其实并非钓鱼岛、黄岩岛这样无人居住的不毛之地。笔者多次到欧美国家,发现他们所出版的中国地图与我国出版的不一样。那些国家出版的地图,已经将我国西藏的藏南地区、现在印度实际占领且设为阿鲁纳恰尔邦的9万平方公里,划到了印度版图中。对此,我问过不少一起出国的同胞,他们都不知道其中缘由,甚至没有注意到相当于三个台湾面积之大之国土版图的缺失。
美国人据说在主权问题上很反感对方说“自古以来”,因为对于一个建国仅200多年的国家来讲,他们没有“自古”,只有现在靠实力、靠腰杆硬、靠法律、靠话语权来捍卫自己的领土完整。在领土问题上,来不得阿Q那种“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的精神胜利法,不能靠占领道德高地来让别人自动退让,更不能靠后代懵懵懂懂的民族情绪能增强解决问题的智慧。
责任编辑 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