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建构 突出发展

2014-05-27谢淑美

新教师 2014年3期
关键词:平均分经历公平

谢淑美

一、教材解读——整体把握,突出重点

在《表内除法(一)》这个单元中,分为了两个板块的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除法口诀求商”。

其中,在“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板块内容里有5个例题:例1~例3,意在于:让学生经历从“不平均分”到“平均分”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认知冲突,初步感知为什么要平均分以及“平均分”的概念;同时在分的过程中,体验“平均分”的方法,进行方法的优化;孕育了“平均除”“包含除”的意义感知。例4和例5,意在于:引出除法的两种意义,读写法,各部分名称,以及算式中各个数字表示的意义,初步感知除法运算。

在“用2~6的除法口诀求商”这一板块内容中有3个例题:例1,意在从直观中抽象出算式,在3种思维模式的呈现对比中,优化出简便方法——想乘算除;例2,意在建立整体认知,从情境中捕捉乘、除法相关问题,在算法中铺垫“想乘算除”;例3,意在让学生经历“知道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这样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在对比中形成对除法计算的整体认知,渗透对比的学习方法。

通过例题的整体解读,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把握,我们更清晰地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的支点,清晰地确定课时内容的重点,使得数学课堂在发展支点中彰显得立体饱满。

二、生情解读——把握起点,突出针对性

光有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还不够,因为这还不能让我们清楚:课堂教学的起点在哪?哪些内容是本节课真正的提升点?这就要求我们对学习主体——学生,进一步的解读,这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的放矢。

“平均分”作为二年级下册的“表内除法(一)”的第1课时,此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经历过数字的分成、加减法和乘法的计算;已有的生活经验是:知道要分得一样多,才公平。

而至于“怎样分得一样多”的方法,并没有系统地思考过,也不曾比较过;同时,“分得一样多”的分法叫什么,也不曾思考过。

在“分得一样多”的活动经验中,如何结合数学知识进行数学说理的提升;在经历从生活经验到数学思考的过程中,如何对方法进行概括,建构数学概念;如何将方法进行全面的呈现与对比优化的学习方法渗透,形成数学学习的习惯,这则是本课时内容的提升点。

三、课型解读——把握本质,突出内涵

“平均分”一课,属于概念课。学生如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一遍发现、创新的过程,那么在获得概念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低年级学生以“概念形成”作为建立概念的主要形式,这一认知心理活动的过程是“感知辨别,建立表象—对比归纳,提炼加工—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因此,在概念教学中应遵循这样的3条原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与数学概念的教学紧密结合;要把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贯穿于各年级数学教学的始终;适应小学生心理特点,注意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

学生理解“平均分”概念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逐步抽象概括的过程:“感知具体形象—形成数学表象—抽象概括概念”,在这样三种思维形式的有机结合中,组织学生经历逐步抽象概括的过程来学习数学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进而让学生在数学的活动经验中感受的数学概念的本质,突出了数学概念课的内涵。

四、教学设计——把握主线,突出发展

基于以上三个维度的把握,如何进行问题的导向使得学生的思维具有更好的连贯性呢?那么就要设计课堂的问题主线,在知识的发展支点上进行提升,突出学生学习成长的发展。

1.故事引入,激趣质疑——引发认知冲突。

故事情境:在参观科技馆时,小丽把自己带来的6个糖果,和小组的两名成员——小东和小琪分享。

问题1:那么她要把糖果分成几份呢?可以怎么分呢?

汇报交流,呈现3种分法:(1,1,4),(1,2,3),(2,2,2)。

问题2:如果你是小丽,你不选择哪几种分法?为什么?

归纳:分得不一样多,不公平。

2.动手操作,建立表象——平均分的产生意义。

问题1:那要怎么分,才公平呢?

引出:每个人分得一样多,才公平。

问题2:怎样将上面两种不公平的分法,变一变,就公平了呢?

引出:移多补少。

3.观察发现,形成概念——平均分的概念。

引导观察、思考。

问题1:变一变之后,你们发现什么?

引出:每份分得同样多。

问题2: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如果让你们给这种分法取一个名字,你们觉得可以叫它什么呢?

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问题3: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来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4.应用拓展,内化概念——平均分的方法。

故事情境:又过了一小会儿,有3位小朋友加入了他们这一小组,也把妈妈为他准备的砂糖橘拿出来,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他把砂糖橘倒出来数了数:有18个。

问题1:同学们,你们能帮他分一分吗?并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4人小组合作,将18个砂糖橘平均分成6份。

汇报交流,呈现3种分法:一个一个地分,两个两个地分,三个三个地分。

问题2:三种分的过程不一样。分得的结果如何?

得出:每一份一样多,都是平均分。

问题3:怎样分更快?是不是每份分得越多就越快呢?

得出:3个3个分更快,4个4个分就不够了。

问题4:那你们刚刚是怎么知道3个3个分就够了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当地引导:可以想6个几相加得18或者乘法口诀——几六十八。

5.练习巩固。

在以上“分享”的故事情境中,在“分得公平”的前提下,学生经历了“平均分”的产生背景、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优化、问题主线的系列思考等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从生活问题逐步抽象出数学问题,进而有效地实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成长与发展,彰显了问题导向学习方法的渗透。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育才小学)

猜你喜欢

平均分经历公平
不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平均分一半
公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