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记叙文阅读的几点思考
2014-05-27刘松
刘松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叙具体、真实的事件来反映生活的一种常用文体。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写人类、记事类、状物抒情类等;从形式看,新闻、游记、传记、回忆录、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都属于记叙文。
一、阅读记叙文的知识要点
(一)一般记叙文
1.明确文章的记叙要素和线索。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常见的线索有六种:物(具体实物)线、事线、人线、地线、时(时间)线、感情线。
2.概括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主题。任何文章,都要学会用一句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至于文章的主题,一般通过具体的人、事、景、物表现出来,可从分析题目、开篇、结尾、议论抒情句等入手。特别是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更应引起重视。
3.理清文章结构思路,概括段意。分析段落、层次的依据可以是:记叙要素(人、时、地、事)的变化,语言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的变化,选材内容或角度的变化等。概括段意的方法有:提取内容要点概括法、提取中心句法、具体描述法等,甚至可以给每个部分添加小标题。
4.明确详略安排、表达方式及叙述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明确文章的详略安排,领会这样处理材料的原因及与表达主题的关系。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常用的还有说明、议论、抒情,要理解不同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作用。重点理解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其中人物描写包括外貌(外形、服饰、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景物描写包括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记叙文的叙述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这三种叙述方法,可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适当运用,阅读时要注意分辨。
5.理解重要词、句的特定(深层)含义。理解词语和句子,不可脱离语言环境,可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立意,用多方面多角度揣摩的方法去理解、体味、领悟。理解分析重要词语的含义,要结合上下文,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章,准确掌握词语在特定环境中的具体含义。有的词是多义词,需要确定在具体语境中的义项;有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作用也不相同,阅读时,要善于比较分析,仔细体味文中的语境,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还有些词语在特定语境中具有特定的色彩或含义,因此,更应该根据上下文仔细体味其表达效果,才能对词语作出准确的分析。特别是感情色彩变化的词语,文中所用的已不是其本义,更应根据具体语境,才能正确地分析、理解。分析句子,必须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分析在阅读中至关重要。这些关键词语根据叙述中表情达意的需要,可以是动词、形容词等实词,也可以是副词、连词等虚词。分析句子时,既要理解其表面的含义,更要认真、深入地体会它的深层含义。分析挖掘句子的深层含义,必须着眼于全文的思想内容,在了解文章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去分析,而决不能主观臆断,牵强附会。
6.对常见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进行鉴赏和辨识。如设置悬念、对比、侧面烘托、伏笔、前后照应、欲扬先抑、以动写静、虚实结合、讽刺等。
7.重视欣赏、感悟、联想、探究等“开放题”的答题训练。
(二)小说和散文
二者均属于文学体裁。《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阅读课程目标中特别提到:“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分析文学作品,与上述一般记叙文阅读分析的要点、方法基本相同,不过小说、散文还各有侧重的方面。
读小说:
1.感受人物形象,领悟文章主旨。要从中心事件或生活图景入手,在情节的变化发展和矛盾冲突中,感受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外貌言行、神态心理等,从而把握其思想、情感、品质、精神,进而领悟文章主旨。有时考题会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借文学形象来表现,因此,对形象、主旨、作者感情三者的分析,可兼顾考虑,相得益彰。
2.区分环境描写的类别及作用,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环境描写的作用有:烘托气氛或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等。
3.重视“体验法”。所谓体验,就是读者真正进入作品的生活场景中去,与人物形象同呼吸,共命运,在人物形象的喜怒哀乐中体验作者的爱憎,这对准确感受人物形象大有帮助。平时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真谛,积累心理体会,是阅读体验的必要基础。
读散文,除可借鉴上述有关小说的要点、方法外,还要注意:
1.理解象征意义。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中,“形象”可以是人,也可指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生活图景。理解事物、景物的象征意义,对把握文章主旨大有裨益。
2.了解散文的线索及想象、联想、以物喻人、托物抒怀、欲扬先抑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3.分析、领悟散文的哲理。可抓住文中的警句或从“形象”入手来分析。
4.欣赏、感悟优美的语言。要培养感悟语言的敏锐性,在解读词语的表层意义时善于联想和挖掘其潜在或深层意义。
二、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及训练要点
做好记叙文阅读,至少要读三遍:
第一遍,略读浏览,整体感知内容。阅读记叙文,首先是要读懂文章,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明确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叙述方法。对于重在写人的记叙文,要能够了解文章写了谁或哪些人,描写了人物的哪些方面(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与人物相关的诸因素(时间、地点、场景、背景、事件),从而感知人物是怎样一个人。对于侧重记事的文章,要能够了解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以及和所述之事相关的诸要素(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从而大体感知事件的社会意义。对于写景状物的文章,应初步感知作者写的是什么景,什么物,以及景或物的特征,作者通过景、物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第二遍,细读精读,品味深层含义。这里包括理清文章结构、归纳文章中心、体味文章情感、理解重要词句等。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要着眼于全文,分析文章各段的叙述重点有何不同;段与段之间,把内容联系紧密、意思接近的归纳为一部分。这样由段到部分,由部分到全篇,就能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文章的中心安排决定的。因此,通过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文章的中心。常用的归纳中心的方法有: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和关键性词语,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即可;有的记叙文在叙述过程中直接告诉了读者记述的中心意思;有的记叙文则应把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同时,应能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之情,褒贬态度、思想倾向等。至于对词语和句子的分析理解,前面已谈过,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遍,回顾思考,探究开放题型。开放性试题,注重题目的开放性和答案的弹性,是平时学习的拓展和迁移,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大的创新空间。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但也不能脱离原文中心。阅读这类文章时,还应把自己融入文章中,要抒发自己的感受,要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开放题一般采用主观题型,常见的有感悟题、补充题、仿写题、联想题、赏析题等。感悟题,即谈阅读后的体会、感想、启示等;补充题,即联系上下文,补充一句或几句话、补充论据等;仿写题,即根据例句的句式特点、修辞方法、前后句和其中的关键词语的内在关系等,按照题目要求进行仿写;联想、想象题,即根据设定的情境造句或写一段话等;赏析题,即选择文章中的美点,如语言美、内容美、结构美、形象美、手法美等,进行欣赏分析。答这类开放题型,一定要斟酌出题意图,结合文章内容和思想,挖掘知识积淀,调动生活积累,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
以上所谈记叙文特点、阅读分析方法,必须和阅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必须在训练中应用,在应用中训练,这样阅读理解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同时,阅读时要树立整体意识,将每一道问题置于全文中心之下来思考,这样回答问题才能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