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教子不“呐喊”
2014-05-27
鲁迅之子周海婴曾在回忆录中讲到几件往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与众不同的教子方式。
信守对孩子的承诺
有一回,在吃饭的时候,海婴听说父亲已经预购了马戏团的票,有狮子、老虎、大象的表演,心花怒放。当天晚上,他一直不肯上楼睡觉,等待着父母带他去看马戏表演,但一直等到深夜也不见父母来叫他。后来他才知道,原来父亲考虑到这些节目多为猛兽表演,而且是在深夜临睡之际,他怕小海婴受到惊吓,所以就和许广平偷偷地从后门走了,把海婴留在了家里,由保姆照顾。海婴知道后,号啕大哭起来,一直哭到累了才睡去。第二天,鲁迅先生知道了这件事,就耐心地向海婴解释为什么不让他去,而且答应他另找机会白天带他去看马戏表演。1933年10月20日午后,鲁迅和许广平带着海婴去看了一场马戏。虽然只有马术和小丑表演,但海婴非常高兴。通过这件往事可以看到,鲁迅作为父亲的拳拳爱心是何等细致。当海婴不满大人的做法时,他不是怒目呵斥,而是耐心地讲道理,而且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最终还是在白天有选择地带孩子去看了场马戏,使孩子如愿以偿。海婴也在回忆录中感叹:“由此可见,父亲为了我的身心健康,是何等煞费苦心。他的慈爱之心,至今仍时刻在温暖着我,也使我认识到如何才能当一个好父亲。”
不打不骂,关爱入微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海婴上学堂之后。有一天,海婴不肯去上学。几个小伙伴儿堵在海婴家门口,一起大喊:“周海婴,赖学精,看见先生难为情……”鲁迅见状,就用报纸卷成卷儿,假装要打海婴的屁股,但并没有真打,只是比量了一下,问海婴为什么不去上学。海婴说自己喘得厉害,难受。鲁迅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海婴果然是气喘病发作了。于是,他让许广平向老师请假,同时向那些小朋友作出解释,说海婴不是赖,而是患病了,一会儿还要去医院,所以才不能去上学。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鲁迅遇到事关孩子的问题时,并不是盲目地打骂,而是了解情况后再作决定。据周海婴回忆,他成长的过程中,很少挨打受骂;即使有,也只是父亲虚张声势,并不真打。这一点,从鲁迅给母亲的信中也能看得出来。鲁迅在信中提到了教育海婴的事,他说:“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有时是肯听话的,也讲道理的,所以近一年来,不但不挨打,也不大挨骂了。”
支持孩子的兴趣
小时候的海婴是一个“破坏王”,无论什么玩具,他总是能拆的都自行拆卸,想看看里面的结构,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想尝试一下自己拆完后能不能复原。就连瞿秋白夫妇送给他的一套“积铁成象”玩具他也给拆了,鲁迅给他买的留声机他也给拆了……但鲁迅从来没有阻止过他,也没有因此而打骂过他。显然,鲁迅明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海婴后来才成为一位无线电专家吧。
海婴的叔叔周建人在出版社工作,参加编辑了《儿童文库》和《少年文库》,每套有几十册,他便各购了一套给海婴。《儿童文库》内容较浅,许广平当即就让海婴看了。《少年文库》内容较深,许广平担心海婴看不懂,就收藏起来,想等海婴大一点儿再让他看。但海婴看完了《儿童文库》后,就向许广平吵着要看《少年文库》。许广平不肯给他,海婴坚持要,争论的声音被鲁迅听到了,他便让许广平把《少年文库》拿出来给海婴看。但鲁迅从来不过问海婴的阅读,不问他看了些什么,也不指定让他看哪几篇或要求他背诵哪几篇,采取完全放任自流的方式。对于鲁迅的这种教育方式,许广平也曾在回忆中提过,她总结说:“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