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高山蔬菜发展打好生态、错季、品牌三张牌

2014-05-27张蔚鸿邱涛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高山重庆蔬菜

张蔚鸿 邱涛

特约栏目主持:邱正明

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在职博士,湖北园艺作物引进与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行业专项“长江流域生态型高山蔬菜栽培及产业化示范”首席专家,科技部“国外园艺作物品种引进与改良(南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技术负责人,多个省县市蔬菜专家顾问。先后参与和主持省部级以上蔬菜课题项目3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8项;培育审(认)定瓜菜新品种16个,其中主持选育9个;发表文章、专著共40余篇(部),其中主编、主笔12篇(部);制订国家及地方技术标准17部;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等8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3项。

重庆蔬菜生产分布区域广、立体条件好、栽培种类多,具有周年可生产、产品自给率高、均衡供应能力较强等特点,是我国规划的冬春蔬菜和夏秋高山蔬菜的优势产区之一。2012年全市蔬菜总产量达1 509万t,近5年的平均增速居全国前列。目前全市已建成以武隆县为重点的高山蔬菜生产基地

2万多hm2,规划到2017年建成3.3万hm2标准化高山蔬菜基地,商品菜总产量达到100万t以上,成为重庆主城区及周边地区秋季蔬菜供应的优质菜源,有效化解蔬菜供应“秋淡”问题。为进一步增加和改善秋季蔬菜供应,提高本地蔬菜自给率和对全国蔬菜市场的贡献率,今后应着力打好生态、错季、品牌三张牌。

1 第一张牌:生态

1.1 优势与现状

重庆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生态区域,森林覆盖率已超40%,高山地区自然环境优美,且远离城市和工业,土壤、气候、水质等环境无公害程度高;重庆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农村地域广阔,农业资源丰富,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中心之一,国内13个菜类的绝大多数品种都有其适宜的种植地带,开发潜力较大;重庆高山蔬菜产区夏季气候凉爽,平均气温20~25℃,昼夜温差较大,冬季严寒和积雪可有效防止土传病害,不需大棚等设施调控生长环境,与南方低海拔暖季蔬菜产区和北方设施蔬菜产区相比,生产环境及产品内在品质占据优势,生态特征明显。

但是,伴随城市化、工业化加快推进,不同程度影响着农区大气、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蔬菜无害化生产压力增大。生态是高山蔬菜的生命力,保护产区环境不受破坏是生产发展的长期任务。

1.2 对策建议

①统筹规划,协调三次产业布局,在主要高山蔬菜规划产区不再新上城镇、工业、商业等项目,划定控制区域。

②加强产区环境和菜地保护,将蔬菜基地纳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使其成为永久生产基地。

③加强宣传和执法,严管投入品,杜绝禁用品投放基地。

2 第二张牌:错季

2.1 优势与现状

高山地区的农时与低海拔地区存在自然时差,在蔬菜生产上自然错季,在产品供应上交错上市,避开竞争,相得益彰。重庆常年高温伏旱,低海拔地区伏旱之前许多大宗蔬菜品种处于扫尾换茬阶段,而伏旱到来时部分品种播种又困难,伏旱期及之后一段时间的蔬菜供应常发生供求矛盾,这个时候高山蔬菜就自然担当着市场主力。重庆高山蔬菜的目标市场在秋季,这个时段不仅是重庆,我国广大南方低海拔地区对高山蔬菜均有巨大需求。

虽然重庆高山蔬菜发展起步较早,但部分基地生产布局不合理、品种较单一、部分散叶蔬菜偏少,导致“买贵”,加之个别品种与低海拔产区叠加出现“卖难”等问题。

引发个别品种“买贵”的主要因素有:基础建设滞后,设施配套差,抗灾能力弱,生产能力不足,产品供不应求;区域生产落差大,结构欠优化,部分品种上市量明显偏少;科技生产水平不高,预期产出不足;运销服务脱节,田间预冷设施不配套,采后处理设施落后,中间损失大;燃油费、入市费高和城区经销商生活成本高涨间接推高菜价;家庭蔬菜消费支出占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提高,人均蔬菜消费量提速较快,加上种子、农资、地租、劳务等成本推动;受部分游资投机炒作、媒体不当报道等影响。

引发个别品种“卖难”的主要因素有:种植结构失衡,个别品种产量大、产出集中;消费者对某些品种的喜好发生转移,市场需求结构向多元化发展;信息不对称,缺乏预警或预警滞后,组织化程度低,产销对接不力;部分品种经营利润小,经营者兴趣不大,甚至排挤一些品种;质量安全事件被不当传播,外来蔬菜竞争,季节消费爱好,猎奇追新等外部因素影响等。

2.2 对策建议

虽然与低海拔地区相比,在高山地区发展蔬菜生产本身就自然错季,但并不意味着可以种啥吃啥。发展高山蔬菜一样面临种植结构调整问题,要适应当今蔬菜消费出现的多元变化,变种啥吃啥为吃啥种啥,在品种、时段、空间上实现合理错季,获得比较效益,既保供又增收。

①认真研究目标市场需求规律,特别是投放的品种、时点、数量等,为结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②顺应蔬菜消费多元化走势,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有效缓解淡季供求矛盾。现阶段要减少莲白、大白菜等品种,增加瓢儿白、莴笋、菜心、菠菜等散叶蔬菜和番茄、辣椒、黄瓜、菜豆等精品蔬菜生产。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远离城镇的高山蔬菜产区不宜种植高投入、低收益、不具优势的品种。

③市内各主要高山蔬菜基地应根据市场需求增加产能,不断满足我市秋季蔬菜消费的较大需求,重点支撑重庆主城区秋季蔬菜供应,同时向周边地区提供重要菜源。其中,8~9月武隆高山蔬菜基地调入主城区的秋季蔬菜不低于实际需求量的20%。

④充分发挥重庆市农科院武隆高山蔬菜研究所等研发机构的作用,建立专家定向对接基地、企业、合作社、大户等机制,抓好生产技能培训,培养更多技术人员,加快提高高山蔬菜的生产水平。

3 第三张牌:品牌

3.1 优势与现状

高山蔬菜因生长环境相对优越,生产过程用药少,其内在品质得到公认,有天然的大品牌效应,但要形成具竞争力的品牌,还得有一定的种植规模和价格优势。同时,当今蔬菜消费,人们更加看重质量安全和康体功能,对绿色、营养、康体蔬菜的需求逐年增大,抓生产就要把握好这些消费特点。目前,重庆高山蔬菜的规模效应还不突出,高端产品输出不多,价格不具优势,需要加快提高其在全国的地位。

3.2 对策建议

①进一步完善高山蔬菜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种植区域、重点品种和目标市场,渝东南武隆等6个区县和涪陵、南川、丰都是规划重点,渝东北部分区县也要后来居上加快发展。

②发挥高山地区土地集中、流转程度高的优势,大力推广机械化耕作,减轻劳动强度和劳务支出,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以专业村为平台,积极创建蔬菜标准园或示范基地,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各基地应建好标准化菜地、育苗场、检测点、集散地、放心农资销售点、技术培训点、信息采集发布平台,并落实技术指导员,组建专业合作社,把产品做出特色,打造响亮品牌。

④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推进蔬菜安全链建设,支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高端产品认证,增加“三品一标”产品的生产和供应,确保消费者吃得放心。

⑤完善蔬菜产销监测预警体系,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信息监测、分析、预警和发布制度,强化对生产、需求和价格走势的分析预警,积极引导生产、经营和消费,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同时,积极推进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最大程度减少生产者损失,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高山重庆蔬菜
重庆客APP
高山茶
奇怪的蔬菜
蔬菜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高山从何而来?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在这里看重庆
高山台防雷实践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