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作风建设正气歌
2014-05-27王英赫
王英赫
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营口市站前区高度重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聚焦解决“四风”问题,严格考核干部作风,明确具体考评标准,加强群众有效介入,丰富群众参与渠道,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
强化制度意识,突出以作风为导向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结合省市的具体规定,站前区强化制度意识,制订并下发《站前区干部作风考核方案》,重点注重四方面的考核:一是考核思想作风,把“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强调党员干部的大局观念和群众观念,即是否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对群众感情是否真挚,能否得到群众拥护。二是考核领导作风,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领导作风考核的第一标准,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四风”问题的种种表现,在反“四风”中作好表率,清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慵懒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勇于担当,有所作为,真正把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干事创业上来,投入到站前区发展上来,用工作成绩证明自己的智慧才能,用智慧才能贡献于站前区事业的发展。三是考核工作作风,把“想实事、干实事、创实效”作为考核标准,强调党员干部的敬业精神和操作能力,即是否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观点、做法是否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具体工作落实是否具有实效性,为民服务能力是否得到群众认可。强调领导干部要脚踏实地干事创业,工作实绩要经得起历史考验和人民群众评说。四是考核生活作风,按照“自重、自省、自警,慎独、慎微、慎欲”的要求,强调党员干部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素质,即工作中是否能够保证廉洁自律、遵纪守法。要求党员干部“吾日三省吾身”,择善而交,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谨慎地遵守道德准则,仔细地把握生活小节,始终做到见钱不贪、见色不迷,算好亲情账、家庭账和名誉账。
强化监督意识,营造扶正祛邪的良好氛围
以扫除“四风”积弊为靶心,站前区强化监督意识,增强干部作风考核的针对性,多维化设计考核内容,根据不同的参与对象,科学合理地设置考核内容,方便群众有效地参与到干部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之中,让党员和群众帮助查找问题、揭短亮丑,用群众的评判“照镜子、正衣冠”,找准作风之弊、行为之垢。一是聘请群众代表担任作风建设监督员。让群众对干部的作风表现进行日常监督,每年年终由作风建设监督员根据平时了解和掌握的情况,对班子和干部的作风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确定干部作风考核结果的重要依据。全区在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中,通过建立社区公示制度、双向监管制度、双向考核制度,有效地拓宽了作风建设监督员监督渠道。二是在建立干部作风状况监督评价机制中为群众介入铺路。将听取群众意见由原来的干部作风考核“间接指标”转变为“直接指标”,增强群众参与感,突出群众介入具体性、直观性、可感受性。三是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原则,实现干部作风监督检查工作常态化。站前区把监督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贯穿于干部作风考核的始终。全区统一下发“群众反馈卡”,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强化日常监督,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强化民本意识,确保作风转变到位
在干部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中,站前区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民本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以人为本、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体现从严治党、执政为民的要求。在干部作风考核中注重考核结果,依据考核实施奖惩,确保作风转变到位。一是联系干部的切身利益。特别强调考核结果与干部职务晋升、调配使用挂钩,加大对那些作风廉洁、肯办实事、讲求实效的党员干部提拔使用的力度,切实整治那些不够“人民公仆”的基本条件、“四风”问题严重的干部。二是结合干部的评优评先,对作风考核优秀者给予荣誉奖励,并记入个人档案,对表现较差者进行诫勉谈话,给予经济处罚、纪律处分,真正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
□本栏编辑/程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