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2014-05-26陈嵩伟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灌输等式评析

陈嵩伟

摘 要: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应当在教学中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基于以上认识,教者没有停留在引导学生简单的识记方程表面层次上的意义,而是从学生的预习入手,深入挖掘已知量与未知数之间的关系,一步步走近方程,理解方程,运用方程,超越方程。

关键词:方程的含义;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2.4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270-0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54页。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应当在教学中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基于以上认识,教者没有停留在引导学生简单的识记方程表面层次上的意义,而是从学生的预习入手,深入挖掘已知量与未知数之间的关系,一步步走近方程,理解方程,运用方程,超越方程。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分类、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让学生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教学方法:从知识的生长点引入,在反馈交流中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过程:学生预习课本第53、54页“方程的意义”。

师: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节课要学习什么知识吗?生1:方程。生2:什么是方程。生3:方程的意义。师:关于方程,你们已经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学生谈谈对方程的了解。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关于方程的资料,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有关方程的历史的阅读资料,指名朗读,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倾听。

二、探究新知,构建概念

师:什么是方程呢?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构成方程的要素是什么吗?生1:未知数。

生2:等式。师:什么是未知数?生1:未知数就是不知道的数。生2:未知数就是未知的数。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未知数?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师:比如?生:a、b、c、-、x、y、z,也就是26个字母都可以。师:什么是等式呢?生:像1+1=2这样的式子就是等式。师:这个同学采用了举例子的方式来说明问题,真厉害!举例子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谁还能再举几个例子?生1:50+50=100。生2:100+200=300。生3:75+63=138。师:难道等式只在加法算式中成立吗?生4:我能举出不一样的例子:120-35=85。生5:60×7=420。生6:120÷3=40。师:仔细观察这些等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它们都用等于号来连接。师:表示什么?生:表示等式左右两边相等。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未知数”与“等式”的特点,又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那方程到底是什么样子?你能从众多的式子中把它找出来吗?出示: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①150=χ-15 ②Y+24 ③5χ+32=47 ④28<16+14 ⑤6(a+2)=42 ⑥ 0.49÷m=7 ⑦35+65=100 ⑧χ-14>72⑨χ=3 ⑩χ+y=70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说说判断的理由,最后总结出判断方程的方法。学生小组讨论,集体汇报。生:①③⑤⑥⑨⑩是方程,②④⑦⑧不是方程,因为①③⑤⑥⑨⑩都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②④⑧不是等式,第⑦题虽然是等式,但它不含有未知数。师:可第⑦题是等式啊!生:等式不一定是方程,还要含有未知数才是方程。师:那方程是等式吗?生:是!师:一定是吗?生:一定是!师:为什么?生:因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方程的前提条件是等式。师:所以,判断方程的方法是。生:一看有没有未知数,二看是否是等式。师:同学们已经掌握判断方程的方法了,那你们能试着写出一个方程来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写方程,指名部分学生板演。师:同桌间互相检查一下,看大家列的都是方程吗?再看黑板上这几个同学写的,也都是方程吗?

师引导学生一一进行判断。(评析:根据小学生的思维水平,验证的策略往往是列举多种多样的例子,这样的验证方式形成了真实丰富的学习资源,本环节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用直观手法向抽象过渡,用递进形式层层推进,通过举例验证,让学生经历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尽可能让他们用语言表达描述出自己对学习过程中的理解,最后形成新的知识脉络。)

三、闯关游戏

学生独立判断,指名回答,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第三关:

一只鹅重5千克,x只鹅重100千克 。

一本书x元,5本书100元。

你能编出也能列出方程5X=100的实际问题吗?

第四关: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评析: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形成技能的主要途径,训练是课堂教学的主线,本节课针对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安排四道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闯关题,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参与练习,注重教学的实效性。把课堂总结放在闯关游戏中的第四关,目的是突出总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抽象出概念后对思路进行检验和自我评价,探索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而对概念的认识上升到理性水平。

猜你喜欢

灌输等式评析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组成等式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一个连等式与两个不等式链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速填等式
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
《车营叩答合编浅说》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