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014-05-26陈小芳
陈小芳
摘 要: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这一切都是为了刻画、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好人物形象做了阐述。
关键词:典型人物;分析;塑造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233-01
小说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塑造了许许多多独特感人的典型人物形象。人物典型化的深与浅是衡量一篇小说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在阅读和鉴赏小说的时候,不能只停留在了解小说要素和明白中心思想等基本层面上,而应通过掌握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具体方法来把握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如何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外貌描写入手
人物的外貌,涉及的范围很广,一个人的身份、身材、面容、衣着打扮,乃至一个细微的眼神,都是外貌描写的范围。这种描写不但勾画出了人物的外貌,而且能够以“形”传“神”。
鲁迅先生在《孔乙已》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年没有洗,也没有补。”文中的孔乙已已经风烛残年,按理说科举制度下的“仕途”对他来说已经毫无希望,但他却依然画饼充饥,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另外,“又脏又破”的“长衫”长期不“洗”也不“补”,可见他的确很懒。简单的几笔外貌描写,就传神地向读者揭示了一位在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下思想腐朽、爱慕虚荣、好逸恶劳、落魄穷困的清代末年读书人的形象。又如《故乡》中作者对闰土的描写:“十一二岁,紫色圆脸,项带银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这是一个活泼、勇敢、英俊的少年。而中年闰土却变成:“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是一个饱经忧患、受尽劳累、饥寒交迫、麻木迟钝而又自卑的人了。鲁迅先生通过闰土的外貌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性格的巨大变化,从而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给人民造成了深重苦难。
二、从语言描写入手
俗话说: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最直接的反映,是展示人物性格的纽带、桥梁。从语言入手,能快捷了解人物的身份、教养、性格、经历以致人物的思想感情。如《孔乙已》一文,自欺欺人、执迷不悟是孔乙已悲剧性格的核心。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子曰诗云,之乎者也”,迂腐不堪地死守着陈腐的孔孟之道。以“君子固穷”来标榜自己却不知当肚皮喊着危机的时候,自己也“挡不住诱惑”而干了“偷”的勾当。明明偷了人家的书,却硬是跟酒客争辩,“窃书不能算偷”是他最为“著名”的辩护词,也是他自欺欺人、执迷不悟性格的折射。积贫、积弱、积弊,却从不肯正视现实,总是在幻觉中寻求精神和心理的安慰,这就注定了他悲剧的根本性,形象地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普遍心态。
三、从动作描写入手
特定背景下的人物都会有特定的动作,且人物的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如《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情节中,作者只用一个事例,通过一个相同的动作“摸”就揭示了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面对陷入困境的金氏父女,鲁达是倾其所有,毫无保留地“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栩栩如生地表现了他的豁达、豪爽。李忠呢?此时的他虽口袋殷实,但面对铁杆好友的请求,只是“去身边摸出二两银子”,一个典型的吝啬者形象跃然纸上。如《孔乙己》中前面写孔乙己付钱,是“排出九文大钱”,而后面则是“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一个“排”字,写出了孔乙己的虚荣和穷酸气;一个“摸”字,则写活了孔乙己的穷困潦倒。两相对比,前后遭际命运之别尽显。文中“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这个“走”字也十分贴切,“走”本来只适用脚,而孔乙己却用手“走”,说明孔乙己只能用手支撑身体的全部,腿已经完全被打断,受伤惨重,这就突出了丁举人的残忍霸道。孔乙己此时哪还有人的尊严可言呢?这样写更突出了孔乙己命运的悲惨。
四、从心理描写入手
情节是由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具体实践和矛盾冲突构成的,人物的性格就是在这个发展变化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情节就是人物性格形成的踪迹。要准确地掌握人物性格的本质特点,就必须分析情节发展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如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中“失街亭”这一情节时,我这样分析:小说从“马谡具状守街亭”、“诸葛亮周密部署”开始(情节的开端),从中可见诸葛亮“用兵谨慎、部署周密”的心理特点。接着写“失街亭”一事(情节的发展),可以说,这件事对诸葛亮的打击是相当惨重的,因为这使他统一天下的大业毁于一旦。在这种情况下,他一方面“拍案大惊”“跌足长叹”,一方面“布疑兵”、“修剑阁”、“安置三郡吏民”。诸葛亮的“沉着冷静”是惊人的,他“对吏民的爱护、对部属的体谅”更是难能可贵。最后写“挥泪斩马谡”(情节的高潮和结局),诸葛亮对马谡是有感情的,所以他“掉泪”、“流涕”,但他“绝不徇私情”,即使蒋琬再三劝阻,他也“毫不动摇”,反映了他“依法治军的思想”和“严肃执法的精神”。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诸葛亮的形象越来越鲜明,性格越来越丰富了。虽然,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但我认为,只要对准了直接描写这一关键处,也就能快速找到分析人物的切入口和突破点。
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是时代、社会的缩影,其意义是深刻的,鲁迅先生曾说过:“杂取种种人,合为一个。”因此,正确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物的性格、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小说情节的发展,把握小说所体现的时代背景,而且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同时帮助我们提高阅读和鉴赏小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