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探讨

2014-05-26罗秀利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探讨新课改教学法

罗秀利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改革现有的陈旧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的新路径,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全体小学语文教师的共同面临的课题。所以,本文作者就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以下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25-01

速写是在短时间内迅速将对象描绘下来的一种绘画形式,作为造型的基本手段,它具有收集绘画素材,训练造型能力两大方面的功能。速写也是美术专业必考的科目之一。笔者根据十多年美术培训的经验,整理部分速写训练的要求和方法:

一、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1、画得像

画得“像”,是一种综合的感觉,并不是将头画像就行了,还包括手脚的表情,肢体语言以及全身的动态。速写一定要重点表现模特儿全身传达出的感受,这才是表现模特儿独有气质的关键。

2、人物的形象的生动性

适当夸张人物形象,可以使画面中的人看起来更“像”,但只能在模特儿原有形象的基础上略作夸张,千万不要夸张过度,否则就会出现“假”的感觉。只有将全身协调一致配合人的“表情”将力量打在一个点上。人物形象才能真正生动起来。

3、人物放松的状态表现出来

(1)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非常放松的状态,你千万不要随着模特儿的放松而松懈。

(2)把典型,鲜活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

4、遇到“硬气”的形象,一定要把人物的那股劲儿画足

(1)追求整体。画速写最忌讳观察不够整体,千万不要只注重头颈肩的扭动关系,而忽略身体所带来的“表情”。否则人物全身的联动关系必会出现问题。

(2)细节也不容忽略。头部的动势,轮廓的远近虚实,袖口的处理等细节,看似随意,但却是获得最高分的重要因素之一。

(3)将人物适度夸张,略微夸张人物动态,可以让外轮廓的剪影效果更强烈,适度的夸张可以让你笔下的人物“活”起来。精彩的速写一定有明确的兴趣点。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程序,首先要注重外形。其次,对人物结构相关的衣褶应强化。

二、加强快些训练

1、快写要抓住要害 要将所有的形串起来看,观察必须整体,表现手法要大气,敢于拉长线。

2、加强快写的训练 是为了避免细节而丢失对大形所传达出形象的把握。

三、摆动作与外轮廓的重要性

1、经典的动态

(1)站姿的精彩与否,取决于头、胸、盆腔这三大体块扭动关系。三大体块在纵向和横向上的扭动关系,再加强人物的性格,这样在形体和情感上都将远离“平”的概念,至于四肢只是起到增强动态,加强情感的作用而已。好的动态,成就好的作品。

(2)要表现有性格的坐姿,三大体块扭动关系也不容忽视。

(3)“两横一竖”是衡量人物动态生动与否的依据,胸腔和盆腔方向恰好相反,导致腰部左右两侧产生一定挤压和拉伸的对比。人体结构穿插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决定你的速写品质。

2、生动的外轮廓

(1)站姿。站姿在确定好头、胸腔和盆腔的扭动后,就要擅长利用四肢来增加画面的生动性。

(2)画坐姿时,同样要选择外轮廓具有一定特点的角度。多动笔能让你画得更加熟练,才能培养出笔和纸之间的默契感,进而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然后再回到动脑的层面上来。动脑比动手更重要些。

四、黑白灰的重要性

1、黑白灰归纳整体后,可以使正面变得更加富有节奏感。

2、对于投影的表现注重黑白灰节奏的同时,“体感”也很重要。

3、学会主动去控制画面的黑白灰脸部面积虽不大,但又非常重要,黑白灰的对比也必须贯穿其中。

五、表现手法

1、用光影去表现世界

一幅优秀的画作想要吸引他人的“眼球”,除了对本质的比例、动态、结构以及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提升外,还需要有着个人富有才华的绘画手段作为后盾。绘画大师的作品中,外轮廓不仅准确表现内在结构,而且边缘部分少许的亮灰也很好地将体建立起来。采用大实大虚的手法。

2、采用线与揉相结合的手法

该揉的揉,该用笔的用笔,画面的质感和节奏才能得以拉开。要画出“笔断意连”的韵味,需要在很好的感受下整体观察并自信表现。要想画好速写,光靠表面的猛或放松是远远不够的,你只有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拥有一颗把握大局的心,并自信,放松的去表现,否则又怎能理解“笔断意连”的画面。另外,奔放的速写表现力很强,如果能处理好很容易拿高分。

3、个人的修养也很重要

从事艺术的人,思维应该活跃一些,要有创新精神。只有自己满意的画面,才能打动别人。所谓的“风格独特”,就是画面比较有“性格”。“风格”与“概念”且两回事。独特的表现手法一样能拿高分,找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当然,速写训练有多种方法,表现方法也有不同方法。只要我们能抓住整体,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形体比例、结构、动态就行。也希望各位同行能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乔 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分析[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21)、

[2] 宋维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语文学刊, 2011,(18)

猜你喜欢

探讨新课改教学法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