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作业批改中评价的几种策略

2014-05-26郑秀华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激励评价

郑秀华

摘 要: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所以本人认为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价能收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它能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关键词:分项评价;激励评价;跟踪评价;延迟评价;协商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08-01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学习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巩固课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反馈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学生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批改作业中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用得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用得不好,就会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

新课程中小学数学作业中评价的策略主要有:分项评价、激励评价、跟踪评价、延迟评价、协商评价。下面结合这几种评价策略谈谈批改作业的几种做法:

一、“等级+等级”评价相结合,诱发学生反思意识

好的作业应体现学生的全方面素质,因此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评价学生答题的对错与否。在作业批改中,为了便于学生了解自己作业的成败优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可以采取分项评价的批发策略。“等级+等级”式作业评价,即对学生每次作业水平与学习行为进行综合评价。前一个“等级”是对学生作业水平的评价,后一等级是对学生作业行为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简洁,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促进他们自觉地形成反思意识。例如,在一次作业批改中,我发现一位作业向来工工整整的女学生,这次作业却做得零乱和潦草,而且错误不少。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轻易否定这次作业,而且是在作业旁写上“优+良”。看到批改后的作业本,该生告诉我,当时她爸爸妈妈吵架,她很难受,作业也就不认真了。知道原因后,我表扬了她刻苦学习的精神,并给其改正后的作业评了较高的等级:“优”字加上代表基础牢固的“小红花”,“良”字加上代表勇士的“绿星”。这样的作业评价,帮助学生认识了自我,建立了学习信心,促进了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自觉地调整了学习心态,有利于发挥学习积极性。

二、“等级+评语”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一直提倡激励式教学,如今我们更注重学生个体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都有值得表扬的一面。而在作业评价中,也应与教学相结合。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先找准数量关系式”、“利用逆推方法试试看”、“第二步该干什么”等评语实际是提示学生思考的路线。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思考、改正。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评语此时取得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三、“等级+跟踪”评价,让学生自我完善

跟踪评价并不是单纯地把学生原来做错的题改到他做对为止,而是对于同一题,在不同的阶段给予他不同的评价。一题多改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沉重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改,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 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为了增强实 效,教师还可以在前一次批改时,加些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的眉批。比如有一位小学生在做38×199+38=( )时计算为:“38×199+38=7562+38=7600”,教师给他评了中等,并眉批道:“得数正确,但可以简便计算,再想想!”学生补了一种算法:“38×199+38=(38×200-38)+38=7562+38=7600”。教师为他提高了等级,批道:“好,你跨出了可喜的一步!”还在题目中38下划了红线,做了暗示。果然,学生又补了一种算法:“38×199+38=38×(199+1)=38×200=7600”。教师再次为他提高了等级。这种做法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样简便计算,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寻求更优的解题方法,学生在评语中获得激励,并最后获得解题的信心。

四、“等级+面谈”,拓展学生的思维

协商批改作业中,有时会出现了些令教师疑惑不解的情况。如一个知识基础较差,智力水平不高,平时作业不认真的学生,有时却做得很好,他是有了突出进步,还是搞了虚假作业呢?一个向来作业水平较高的同学有时却做得很不好,这就有可能是特殊情况造成的。又如,有的同学解题过程很特别,很简略,而结果是正确的。这是一种结果的偶然巧合还是一种新颖别致的解法呢?为了实事求是地批改作业,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禁止抄袭作业的现象发生,我们可以采取当面了解情况,协商批改的策略。例如计算401-(8 +7)×25 时,有一位学生这样做:“401-(8+7)×25=25+1=26.”教师对这种解法有点疑 惑,就找来该生询问,学生说:“减数(8+7)×25是15个25,被减数401是16个25加1,这样得数便是25+1=26.”教师对他这种富有创造性的思路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作业中应该用解题步骤把思路表示出来,通过协商给他评了一个恰当的等级。

数学作业是检验学习成效的一面镜子,也是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通过批改作业,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智能,也能矫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因此,教师应该善于研究学生心理,提高数学作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和挖掘课外作业自身的特点,使学生的课外作业活起来,量减质不减,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2]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

猜你喜欢

激励评价
论中职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市场经济”
小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倾听
让激励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助推器”
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