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能不知道HPV

2014-05-26王煜

新民周刊 2014年19期
关键词:危型宫颈癌筛查

王煜

“百变天后”梅艳芳,40岁;“中国最漂亮女演员”李媛媛,41岁;阿根廷前总统妻子贝隆夫人,33岁……三位风情万种的魅力女人,生命却因宫颈癌而过早地终结。当这些美丽女性的脸庞从眼前掠过,我们除了感叹命运无常,更对宫颈癌的凶险有了最为直观的认识。

全世界每年约有52.8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和26.6万死亡病例,全球的死亡率约为50%。其中约85%新发病例和87%死亡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中国每年约有13.1万新发病例,发生率高达发达国家的6倍,每天约有93人因宫颈癌而死亡。与此同时,宫颈癌又是当前唯一明确病因、可以通过疫苗有效预防并有望被完全消灭的癌症;达到这个目的的关键在于阻断宫颈癌的诱因——HPV的感染和传播。

遗憾的是,当下国内大多数民众对HPV本身、HPV与的宫颈癌的关系的知晓率并不高,在预防方面更是知之甚少。

“起底”HPV

HPV(Human Papilloma Virus)的中文名为“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组病毒的名称,主要引起人类皮肤和黏膜的增生性病变。它是全球范围最常见的一种性传播感染因子,已经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几乎每个性活跃的人,在一生当中都存在感染HPV的风险。

HPV共有130余种亚型,按照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致癌的可能性,可划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低危型主要引起生殖器尖锐湿疣、扁平疣等良性病变,高危型不仅能导致低度或高度癌前病变,还能诱导癌发生,尤其是宫颈癌。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与儿少卫生教研室副教授史慧静介绍说,高危型HPV感染不仅被确认是生殖器疣、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致病因子,也被认为是大多数外阴、阴道、阴茎、肛门直肠部位癌变的重要原因,并可能与皮肤、咽喉部恶性肿瘤的发生相关。此外,还能造成女性不孕症。

从宫颈持续感染高危型HPV到引起宫颈疾病到发展成为肿癌,平均有6-8年的时间,有的甚至潜伏10余年;相比之下,生殖器疣一般在感染后数月就出现。高危型HPV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的清除作用有限;并且大多数感染者都是无症状的,只有在进行检测时才被发现。

HPV的传播途径有三类:一是皮肤直接接触,这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二是性接触;三是母婴传播,母亲生殖道的HPV可以通过阴道分娩传播至婴儿的口腔和咽喉中,导致婴儿反复发作的呼吸道乳头状瘤病。

通常认为,青少年是性接触感染HPV最危险的人群。研究数据证明,近年来,国内的宫颈癌发病人群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史慧静整理的数据显示:在美国,虽然青春期人群仅占性活跃人群的25%,但约50%的性传播疾病发生在这个年龄组。HPV在青春期和年轻女性中的累积感染率可达到82%。对女大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发现:约 30% 入学时HPV阴性的女大学生在性接触开始后12 个月内感染HPV,而 4 年内 HPV 阳性感染率达到50% 以上。在英国,每年可出现50万-100 万生殖器疣新发病例,高峰患病年龄组为青春期的年轻人群。

史慧静表示,在中国,虽然暂时未能收集到HPV的相关数据,但可以参照HIV数据看到青少年人群的性活跃趋势,判断经性接触途径感染HPV的风险:据原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卫组织联合发布的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的报告,2006年至2011年9月,每年新检测发现的HIV感染者、患者中,职业报告为“学生”的,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0.96%升至2011年的1.64%;感染的学生,经同性性传播比例从2006年的8%升至2011年的55.5%,经与异性性传播比例从4%升至19.3%。

疫苗与筛查

现在已知的人类癌症有100多种,大多数癌症的危险因素、致病因素都是非常复杂的,包括遗传、个人的行为方式、环境状况,甚至整个社会的因素都有影响。“但是宫颈癌比较特殊,它跟HPV感染的关系已经研究得非常透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防治科主任郑莹表示。

据了解,目前全球上市的HPV预防性疫苗,有默沙东公司的四价疫苗和葛兰素史克公司的二价疫苗两种,所谓“几价”,指的是能预防几种HPV高危亚型。不过HPV疫苗只能起到预防作用而无法治疗已有的感染,因此疫苗接种的主要目标人群是尚未发生性行为的青少年人群。根据美国相关的研究数据,接种疫苗后,被调查的14-19岁的青少年人群的HPV感染率下降了一半。

HPV疫苗2006年起在美国上市,目前在全球132个国家获批,在52个国家纳入强制免疫范围。不过,疫苗尚未在中国大陆地区获批上市。

关于对HPV和宫颈癌的预防,郑莹提出:筛查和疫苗要并举,疫苗是一级预防,筛查是二级预防。“没有感染HPV的人应该接种疫苗,感染之后可以做早期筛查,现在在临床上有很好的方法来检查是不是感染,或者说是不是持续感染,因为最危险的是高危型持续感染。早期发现后,采取临床治疗,就不会转发成癌症。”她说,除了专门做HPV检测外,还有一般都包含在常规体检项目中的巴氏涂片可以筛查宫颈癌。只要认真参加体检不去逃避,基本上适龄女性都有机会得到筛查。

战胜和教育

在全球范围内,HPV相关知识的传播率并不高,媒体的传播缺位是重要原因。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教授孙少晶举了一个实例:他在最近的两年中一直讲授一门健康传播的课程,听课的学生来自全球十几个国家。他有意识地多次在课堂上向学生询问他们是否知道HPV是什么,是否了解相关知识。两年来的观察发现:来自美国的学生对HPV都知道,而且对HPV的预防知识也有一些了解;但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哪怕是来自欧洲的学生就不一定了,有的只是零星知道一点。了解HPV知识的学生说,他们大多是从媒体上获得知识的。

孙少晶观察到,美国的媒体,例如《纽约时报》,出现关于HPV的报道是非常多的,有些报道还上过头条,但其他国家媒体的相关报道就没有这么多了。《瞭望东方周刊》上海新闻中心主任黄琳做了一项粗略的查询:2013年4月16日至2014年的4月16日的一年中,国内纸质报纸期刊上关于HPV的学术研讨文章有743篇,然而相关新闻报道只有11篇。这11篇中,还有10篇都是制药公司的相关信息通报,“这是非常尴尬的一件事情”。国内媒体对HPV相关知识的传播力度之弱,可见一斑。endprint

不仅是媒体学者和从业者,专业的健康教育机构也看到了教育在HPV和宫颈癌预防中的重要性。国际知名的非营利性健康教育机构“世界健康基金会”(Project HOPE)在过去的3年中为全国范围内的1200多名环卫女工做了免费的宫颈癌筛查,检出率达10%;但他们发现,在某些经济落后地区,他们为当地女性提供免费的宫颈癌筛查机会,但她们不愿意去。而医务人员对此的认知也不容乐观。基金会上海办公室项目经理周佳雯发现:“国内的医务人员对HPV的认知度,并不是像我们想象中那么高。普遍情况是,做专科的人还知道一些,不做这个专科的人对此就不感兴趣了。”

4月23日,世界健康基金会与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联合主办的“HPV与青少年健康专题研讨会”暨“宫颈癌/HPV预防教育项目”启动仪式上,该基金会总裁兼CEO约翰·豪威尔说:“新项目充分体现了基金会应对宫颈癌的核心战略,那就是教育。”

这是一项为期5年的项目,将于上海、北京、广州、武汉、沈阳等14个城市开展,主要针对医务人员(妇科和儿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免疫人员)、青少年家长、学校卫生老师、媒体、普通公众这五类人群开展关于HPV和宫颈癌预防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预计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总人数超过15万人次。

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傅华说:“大众现在对HPV和宫颈癌这方面的了解还很不足。当然,公众接受知识教育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希望各界相关人士共同携手努力,为青少年们护佑未来。”

关于HPV的误区

1、没有性行为就不会感染HPV

HPV的传播途径,除性行为外,还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比如手接触了带有HPV的物品后,在如厕、沐浴时有可能将病毒带入生殖器官;或者是生殖器官接触到带有HPV的浴巾等物品,都有可能被感染。

2、如果年纪还小,没有性生活,就不需要关注HPV

HPV不仅通过性行为传染,同样也能经口和接触传染。

3、中老年人与性绝缘,不用担心HPV和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的潜伏期一般长达十几年,如果40岁左右感染上HPV病毒未能及时消除,又从没有做过宫颈筛查,即使到50岁不过性生活了,病毒可能在宫颈继续存在。

4、没有出现症状就说明没有感染HPV

HPV感染后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因此很多人感染了却不知道,但没有症状并不代表没有感染。

5、人体免疫系统有能力清除HPV

HPV感染有低危型和高危型感染。如果感染的是低危型HPV,那么将来导致尖锐湿疣、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的可能性相对小一些。而高危型HPV感染后免疫系统的作用有限,持续感染比较容易导致宫颈癌,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6、男性不会感染HPV

男性也有机会感染HPV,而且感染的几率达到50%,这与女性感染率十分接近。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莫菲特·李癌症中心的研究表明,男性感染HPV的生理机制与女性类似,而且男性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的能力弱于女性。

7、感染了HPV就会得宫颈癌

大多数HPV感染者在初次感染后都会自愈,不是所有的HPV都可以导致癌症。不同类型的HPV对健康的影响是不同的:

高危型HPV是16和18型:导致75%宫颈癌,70%阴道癌和50%外阴癌。

中危型如HPV-31,HPV-51型:有一定致癌可能,但致癌性弱于高危型。

低危型HPV是6和11型:导致男性和女性约90%的尖锐湿疣病例。

(来源:《HPV媒体健康传播指南》,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编撰)endprint

猜你喜欢

危型宫颈癌筛查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研究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200例妇女高危型HPV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