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仁德馨

2014-05-26王金辉李自豪胡灿国

决策探索 2014年8期
关键词:洛阳市医院

王金辉 李自豪 胡灿国

个人简介:

黄合超,洛阳市青年科技专家,洛龙区人大代表,“洛阳市新世纪学术技术学科带头人”,享受市政府津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编写专著2部;在1995年洛阳市卫生系统的“双十佳”活动中,被评为“十佳医务工作者”;1998年被评为“洛阳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00年被评为洛阳市卫生系统“十佳医生”,同年还被评为“洛阳市医院医疗管理先进个人”;2002年获洛阳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二等奖及“洛阳市医疗管理优秀工作者”称号,同年又被选为洛阳市医学会普外专科学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7年被评为洛阳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08年在洛阳市医学会第四届普外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上被选为副主任委员;2009年荣获第二届“洛阳优秀医师”奖;2010年获洛阳市“优秀名医”荣誉称号,并连续两年获此殊荣;2014年被洛阳市委宣传部授予“最美洛阳人·十佳百星”称号。

引言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今用医,必选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贯微达幽,不失细小,如此乃谓良医。

2014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卫生事业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不久前,在由洛阳市委宣传部举办的2013年“最美洛阳人·十佳百星”人物评选活动中,洛阳新区人民医院院长黄合超被授于“最美洛阳人·十佳百星”荣誉称号。近日,记者有幸到洛阳新区人民医院(原洛阳钢铁集团职工医院,下同)探访,对该院院长黄合超进行了采访。

决策探索:2010年,作为全国16个医疗制度政策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洛阳市委、市政府遵循国家医改精神,针对洛阳市区公立医院数量相对较多的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通过完善区域卫生规划,把现有市区市属18家公立医院分为两大类同步推进改革、改制工作,其中14家医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4家医院进行运行机制改革。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贵院改制以来的发展情况。

黄合超:洛阳新区人民医院是一家产权制度改革改制后的股份制医院,改制基准日确定为2011年3月31日后,在洛阳市企改办、洛阳市医改办的直接领导以及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医院积极宣传改制精神、把握改制政策、按照法定程序、规定动作、规定时间,精心组织、谨慎实施,改制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医院于2011年11月30日分别完成了资产核定及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土地评估及产权交易摘牌手续及新医院章程、首期出资人管理暂行办法的修订、召开首届出资人代表大会等工作,同时选出了新医院管委会主任及新医院院领导班子成员。2012年11月5日,完成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更名工作。

改制后医院自筹资金4000余万元新建成的1.7万平方米的外科大楼投入使用,使医院的各项功能单元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同时住院床位数实现翻番,达900张——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2013年3月份,医院投资400万元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老病房楼加层工程完成,内设RICU、NICU及附属病房单元,使医院的整体规划更加合理,为医院迈进三级医院行列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制盘活了医院的资产,也拓展了融资的渠道。2013年,医院引入社会资本1750万元购置的德国西门子原装直线加速器已安装调试完成并投入使用;最近又通过融资购进了飞利浦高清手术直播系统、奥林巴斯电子腹腔镜、西门子高端彩超机、西门子超导磁共振等水平先进的设备,使医院的整体医疗设备配备更加完善,使医院的诊疗技术更加先进。

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全院门诊量达312686人,较上年增长18%;收治住院病人20701人,比2012年增加4661人,增长率29%;手术5152例次,比2012年增加771例次,增长率19.81%;2013年急诊出诊4254次,较上年增加518次,增长率13.87%;2013年新农合住院人数8971人次,比上年增加3370人次,增长率60%,人次均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医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降低药占比,2013年为33.4%,较上年下降4%,抗菌药物占药品收入比例为13%,门诊处方合格率均在98%以上。

改制激发了医务人员求技术、钻业务的热情,医务人员的技术不断提高、科研平台的建立不断加快。2013年,医院科研项目申报5项,在研课题3项,其中河南省科技厅课题1项,卫生厅课题1项,市科技局课题1项。

随着医院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专科被河南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定为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脑血管病研究所顺利通过了建设验收,增强了中医药技术在医院的开展,更为医院今后继续加强中医药技术方向的科研研究夯实了基础。2013年,脑血管病重点专科开放6个病区,床位达400张,收治病人7981人,较2012年增加2264例,增长率52.13%。

人才是医院的立院之本、发展之基。改制前,医院规模小、设备落后、收入不高,不仅很难引进人才,而且医院的技术骨干流失严重,人才的流失又进一步造成医院的发展困难。如今,随着医院规模的壮大,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及学科带头人纷纷加盟,为医院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架起了桥梁。

总之,改制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创造了有力的改革发展环境,为医院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决策探索:明年,就是您在贵院工作的第30个年头暨从医30周年,请问您选择医疗行业的初衷是什么?

黄合超:我1963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丁沟村,那是一个偏远的小村庄。当时农村医疗条件很差,误诊误治的情况时有发生。让我终生难忘的是,1970年我母亲患消化系统疾病,村医用中药等偏方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最后甚至出现身体衰竭。那时,刚刚懂事的我陪着父亲用架子车将母亲拉到十余里外的公社卫生院,卫生院诊断不清,建议我们到几十公里外的市级医院诊治,那里的医生因我母亲病情过重拒收入院。当时我父亲不想就这样放弃,想起百余公里之外在一家医院工作的二伯,于是想方设法克服了当时交通、通讯都极不便利的实际困难,在一名村医的帮助下,将我母亲护送至二伯所在的解放军155医院。在155医院经过半个月的简单治疗,我母亲就能下床活动,没多久就痊愈出院了。仅仅是慢性胃炎、重度营养不良这么简单的一个病症,当时差点要了母亲的命,这件事对我触动非常大!多年来每当想起此事,我就对二伯和那位村医感激不尽。特别是那位村医,虽然医术不高,但很有责任心、待人很真诚。endprint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觉得医生这个职业愈发神圣、伟大,特别对有知识、有技术的医生很是仰慕,他们甚至能让人起死回生。那个年代,通过高考上大学是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当时高考医学专业的录取分数很高,老师建议我选报其他专业,录取率会高些,但我坚持自己的意愿,毅然将志愿表从头到尾全部填报了医学专业,甚至还报了卫校。后来我被洛阳医专录取了,当时的我非常激动,暗下决心一定加倍努力学习。在学校三年学习期间,我各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我选择了最喜欢的外科专业,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

决策探索:您能讲一下“黄一刀”的来历吗?

黄合超:这一开始只是大家的一句玩笑话。

1994年,我31岁,当时参加了洛阳市外科医生的“技术比武”。在比赛现场,一例许多医生要花近两个小时才能完成的胆囊摘除手术,我从开刀到缝合结束,仅用了40分钟,现场评审的老专家连连赞叹:“这个医生手术基本功扎实、技术娴熟流畅,手把子真快!”因为做手术快、技术标准高,被医疗同行称为“黄一刀”。慕名来找我诊治的病人很多,许多经我诊治痊愈的病人也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口碑,慢慢地,“黄一刀”的称号也就越发传得响亮了。

决策探索:自2007年以来,您每年完成的手术都在300例左右,近两年每年已超400例。请问如此敬业精神的根源是什么?

黄合超:选择医生这个职业是我自幼的梦想,选择外科专业是我大学毕业时的渴望,把外科手术做完美是我对自己严格的要求,让病人满意、痊愈出院是我毕生的追求。

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医学这个行业,更庆幸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能把自己的事业当爱好干是件很幸福的事。一想到手术成功,病人痊愈,再苦再累也值得,让我很有成就感。

决策探索:作为院长,行政事务一定非常繁忙,您是如何科学安排手术与管理时间的?

黄合超:我们医院班子团结,院领导分工明确,副院长都很敬业,给我的临床工作腾出了业务时间。现在我基本上形成了上午业务查房及手术、下午及业余时间办公、周末进行对外交流和对管理知识的学习的工作模式,医院运营状况良好。

决策探索:您是如何合理处理好工作、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关系的?

黄合超:人的精力有限,有得就有失,时间有限,只能合理分配但均衡不了。外科业务占据了我主要时间和精力,家务事管的很少,社会交往相对较少。但在有限的社会交往中,我会真诚对待每个人、每件事,主动宣传、支持和帮助医院的朋友很多,其实,一个人的朋友多少并不取决于你有多少朋友,而是有多少人把你当成朋友。

决策探索: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您作为“最美洛阳人”,请阐释一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黄合超:这个问题太大、太抽象,不好回答。但我觉得做人胸怀要大,心要宽,容得下不同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作为医生,要善待每一位患者,不论贫富贵贱、职位高低,使他们花最少的钱治好病最重要。对自己来说,应终生学习、创新、超越、领航;对下属,要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加倍关心;对事业,我觉得应该瞄准目标,以高超的医术、科学的态度、优质的服务,以大专科、小综合、中西并重、差异发展的战略,锲而不舍地把洛阳新区人民医院建设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名院。

记者手记

采访中,黄合超忙里偷闲给记者讲了三个关于他自己的“花絮”:当院长、知恩图报、做手术。

黄合超的父亲一直“固执”地认为他不适合当院长,因为他父亲以为当领导要圆滑世故,而黄合超却是人太耿直、率真。黄合超1994年任院长助理,1997年任副院长,2000年任院长,直到任院长4个月后,他父亲才知晓此事。很多人认为当领导在某个位置工作的黄金时期是3年,以后的日子也许会备受“煎熬”。但是,他却在院长的位置上有声有色、风生水起、忘我地工作了10多年。

20世纪90年代中期,医院的“婆家”洛钢集团经营效益每况愈下,当时的集团主要负责人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硬是顶住各方压力“抠”出几万元支持黄合超到北京医科大学攻读外科研究生。黄合超知恩图报,多年来坚决拒绝社会上年薪几十万元聘请的诱惑,义无返顾、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梦想、汗水奉献给了洛阳新区人民医院。

“做手术是我最大的兴趣爱好。”黄合超不喜欢把做手术称为“开刀”,他更愿意称之为“创作艺术作品”。“技术有标准,艺术无止境。”黄合超说:“做手术也应该像艺术一样,在符合标准的基础上追求完美。”因为平日里面对的大多为肿瘤患者,黄合超认为,与其他患者相比,肿瘤患者要面临“术后存活时间”和“肿瘤复发”两大问题,而这两大问题与手术的标准和完美程度直接相关。 在手术上努力追求完美的同时,黄合超对病人的康复情况也非常关心。据了解,一位来自新安县农村的食道癌患者老杨(化名)到黄合超所在的医院进行治疗时,已经连续20多天无法吃饭、喝水,仅靠输液维持生命。经过诊断,黄合超决定先为老杨植入食管支架,恢复他的饮食功能。食管支架植入手术后,老杨一口气喝完了一碗白开水。两个月后,为了解老杨的康复情况,黄合超驱车赶往新安县看望。见到老杨,黄合超当时就乐了:现在的老杨比刚进医院时明显胖了一圈,正和他养的6只羊在地里遛达呢!看到黄合超,老杨跑上前去拍着他肩膀、搂着他脖子要和他“做伙计”。“看到病人身体恢复得好,我心里高兴的同时,还充满了成就感。”黄合超说。

谈及医院今后的发展,他踌躇满志:洛阳市洛龙区政府已承诺在医院北侧待拆迁完成后给划拨10~20亩土地,医院将在此建设门急诊大楼、脑血管病大楼、医技楼和学生公寓。届时医院规模将进一步增大、床位数将达到1200张,将会为缓解病人住院难作出更大的贡献。

采访到这里,记者想起了一个小故事:

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记者相信:黄合超就是怀着“一颗纯净仁爱的心”,用专业、敬业、忠诚这三大法宝,深植于洛阳新区人民医院,带领全院职工竭尽全力为患者带来福音,使他们减轻病痛、减少“遗憾”,享受健康生命所带来的快乐人生。

相关链接

洛阳新区人民医院地处洛南新区和伊滨区中心区域、关林庙东200米,是洛阳市洛南地区规模较大、设施功能齐全、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综合医院、爱婴医院,为南阳医专、漯河医专等4所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基地,是洛阳市120急救中心B级急救站(河南省五一先锋号急救站、市内七家之一),是洛阳市洛南地区唯一一家红十字会大病救助定点医院,是洛阳市新农合、职工、居民、工伤保险定点医院和洛阳市困难群众救助直补定点医院。医院连续三年被市卫生监督中心评为A级量化单位,连续十余年被授予“洛阳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廉医、诚信、为民”医院等荣誉称号。

医院占地面积约31亩,建筑面积5.83万平方米,编制床位600张,实际开发床位900张。现有职工700余人,医院设有11个职能科室、8个医技科室及20个临床科室,经洛阳市卫生局批准下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院中院(洛阳脑血管病医院)、1个研究所(脑血管病研究所)、1个省级重点专科、2个市级特色专科。2013年医院门诊人次达31万余人,出院人数2万余人;手术5152台;产科新生儿3000例,综合医院全市排名第一;新农合出院病人8971人,全市排名第四。endprint

猜你喜欢

洛阳市医院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三足鼎立
洛阳市
洛阳市
洛阳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萌萌兔医院
洛阳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看不见的医院
减少对民营医院不必要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