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对官员的“民主评议”

2014-05-26刘炯

决策探索 2014年8期
关键词:子产民主评议海瑞

刘炯

如今,民主评议干部早已不鲜见。在干部的政绩考核中加入民意成分,是各地推进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其实,在我国古代也有官员民主评议,而且有的朝代搞得还相当红火。

春秋时期,郑国办了许多“乡校”,也就是乡村小学。后来,村里人经常聚在“乡校”里谈论家长里短、国家大事,甚至评论时政得失。一些官员听到“乡校”里的非议之声很不自在,就建议郑国卿子产毁掉“乡校”。子产不同意,他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意思是:他们说我做得对的地方,我就照着实行,他们说我做得错的地方,我就改正,这“乡校”就我的老师啊,怎么能取缔它呢?让民众自由评判官员,把民众的意见当成施政的镜鉴,子产拉开了中国古代“民主评议”的序幕。

“民主评议”的真正开端,是汉魏时期的“乡议选士”制度。当时,官员的选拔、考核都要举行群众评议。西汉时,国家定期派遣官员到各地巡行。每到一地,他们先进行调查问卷,听取群众对各级官员的评价,然后调阅档案资料、听取汇报,最后对官员作出评价。由于群众声望很高,农民朱邑可以从乡官一直升到大司农。相反,“民主评议”不佳的人,也会遭到拖累。汉代的栎阳县令谢游,由于在民间口碑不佳,被上级勒令辞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清议”之风兴起。即使你是乡野村夫,如果受到“清议”表扬,那你去朝廷当官的可能性极大;相反,为官者一旦被“清议”批判,十有八九会丢官罢职。

到了唐宋时期,“民主评议”有了进一步发展。唐朝在考察地方吏治时,把民意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唐宣宗时,醴泉县令李君奭任期满,数十父老代表民众向上级州府具状要求他留任,又一同去庙里设斋求佛,恰巧皇帝微服打猎时知道了此事。此后不久,皇帝亲笔御批:醴泉县令李君奭可为怀州刺史。北宋的刘随任永康军判官时,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当地人尊其为“刘父”。后来,刘随遭人陷害被罢官。当本路监司到永康视察时,许多百姓拦马大喊“还我刘父”。监司把情况上报朝廷,刘随最终得以申冤,并官复原职。

到了明清时期,官员“民主评议”蔚然成风。朱元璋在《大诰》中明确提出,各地“耆宿老人、遍处乡村市井士君子人等”都可以对地方官吏进行评议,其意见可直达中央。明代的海瑞刚正不阿,被百姓誉为“海青天”。海瑞离任淳安县县令时,家家户户在门前供桌上摆放一碗清水和一面明镜,以颂扬他“清如水,明如镜”的官德。退休后的海瑞经常外出视察民情,还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地方官都敬他三分。 然而,由于封建社会官本位思想的束缚,“民主评议”的出发点是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并不是真正为百姓服务,因此古代的“民主评议”虽然红火热闹,但难以持续发挥作用。此外,由于缺乏固定的制度体系约束,“民主评议”具有较大随意性、主观性,也出现了一些投机取巧、假借民意的现象。如,明宣宗时永宁县税课大使刘迪就曾经宰羊置酒,求当地耆老给上级写表扬信,以谋求留任。

“民主评议”的关键,在于如何获得真正的民意,将百姓的意见传递到决策层。只有这样,真正优秀的干部才能脱颖而出,国家才会长治久安,兴旺发达。endprint

猜你喜欢

子产民主评议海瑞
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建立
申徒嘉和子产
“海瑞定理Ⅰ”的历史性反思
宽容的力量
春秋那棵繁茂的树
子产受骗皮皮猪卡通
预备党员能否参加党组织的民主评议活动
如何落实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辛集市政协委员对全市乡科级进行民主评议
论海瑞的“廉名”传播及历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