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控制与修复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2014-05-26秦传玉等
秦传玉等
摘 要:污染场地控制与修复是近些年各高校陆续开设的一门环境类专业课。该文阐述了该课程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并论述了从强化实验教学环节、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式、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全方位开放实验室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措施,以期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术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污染场地控制与修复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160-02
Abstract:The controlling and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nted sites is a specialized course in engineering environment,which is opened in succession in each college for the recent years.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problems existed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and analized the reasons.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solid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t also discussed the necessity and measures of teaching reform in terms of strengthening the experiment teaching,reforming the way of inspect experimental results,multi-level experiment teaching mode, all-round opening laboratory.
Key words:controlling and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nted sites experiment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特别是爆炸、泄露、偷排等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产生的有机物及重金属高强度场地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及社会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针对性地对污染场地进行控制和修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满足我国环境保护需要,全国各高校陆续开设“污染场地控制与修复”或类似相关课程。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开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地下环境中污染物的来源、污染途径、污染机制、水土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对策、污染包气带和含水层修复与治理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技术方法与措施。通过在室内模拟水土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的工艺系统等实验教学环节,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工艺的技术原理、方法、操作要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和设计应用能力,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实验技能,来进行污染场地修复方面的科学研究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由于该课程在各高校环境专业开设时间较短甚至刚刚开设,因此教学体系、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相关实验教学还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1 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重理论轻实验
长期以来,由于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验学时往往所占分量较轻。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的实验课时一般只占总学时的20%~30%左右,近几年虽然有所调整但仍不足40%,这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实验学时少,而场地修复实验所需时间往往较长,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导致教学效果很难保证。
此外,实验课往往不单独考虑,不占独立学分,课程最终考核还主要依据卷面成绩,教师素质、业务评价也主要是以理论课的讲课效果为依据,很少有教学督导去实验室听课,考察实验教学的效果。上述原因导致学生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学习理论知识,而认为实验只是验证理论,对实验不重视,实验前不预习,实验中不动手,实验后报告的撰写草草敷衍了事。
1.2 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有限
由于缺乏有效的实验效果评价体系,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了极大的放松,实验态度不端正,导致学生主动实验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有的学生只看别人做,只做旁观者,或当数据记录员,认为只要进了实验室,就算做了实验。所以有相当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参加实验过程,因此无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还有一些学生担心弄坏仪器,不敢操作,实验经验较少,不知从何下手,一步也离不开指导教师,没有独立从事实验的能力。
此外,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的相关仪器设备台套数不够,无法满足实际的实验需求,特别是场地修复实验所必需的模拟柱、模拟槽等往往达不到四个学生一组进行实验的基本要求。因此,经常出现几个甚至十几个学生进行一组实验的被动局面。这种情况不仅无法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会导致学生实验数据雷同,出现抄写他人实验报告的现象。
1.3 创新能力培养欠缺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多数院校场地修复实验课仍然是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相对静态的方式在进行实验教学活动,实验课不是全面系统地统筹安排,而是跟着理论教学走,实验内容之间缺乏相互协调与关联。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较少,这使得学生不能得到系统、全面的能力培养,致使创造能力不强,个性得不到发展[1]。而场地污染的情形往往十分复杂,呈现出多种污染物复合污染的局面,且复杂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也会给修复的方案设计和调控运行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如果学生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没有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是很难应对毕业后面临的实际工程修复的复杂局面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