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4-05-26杜仲林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7期

杜仲林

摘 要: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老师极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无疑是一条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尊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26-01

老师极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无疑是一条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结合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精辟的开讲,点燃学习兴趣

通过引人入胜的导语激发兴趣,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可用如下导入法:

1、悬念法

初中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积极地心里因素,设置悬念。如在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这一课时,可先问学生:“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共得了多少奖牌?”学生会异口同声地答道:“51块。”我紧接着问:“那同学们知道这第一名也就是冠军的称呼从何而来呢?”学生都不知道,坐在那儿直摇头。然后我就指出:这冠军的称呼在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历史人物——霍去病有关,那为什么有关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

2、社会热点问题与史实联系法

如讲《鸦片战争》这一课时,可先问学生:“国际禁毒日是那一天?毒主要指什么?同学们是否知道吸食毒品的危害?”这样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又因势利导,及时引入本课的主题,为学生继续探究埋下很好的伏笔。

3、强直观性的图片法

教学实践表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如我在上《秦朝的统一》这一课时,首先挂出一幅秦始皇的图像,让学生描绘出他的外貌特征,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灭亡六国、统一全国的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也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千秋一帝”,他究竟有何功过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秦朝的统一》。图像与一个人的事迹结合,学生记忆深刻。

二、课堂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历史并不是单纯记住时间、人物和事件经过就可以,必须学会发现现象的本质、由现象而学会归纳历史规律,这才是真正会学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讲述形象,变枯燥为生动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把史实故事化,以生动形象、富有时代感的语言去形象表述,复原鲜活丰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去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讲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三大战役“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和甲午中日战中的“中日跨海大战”时,我就采用故事讲述法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的情境

创设情景,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情绪高涨,兴趣倍增。图像、实物及电化教学更具直观性和刺激性,可以使学生留下更为深刻和持久的印象。而情景活动教学法,也是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历史兴趣的好方法。

3、设疑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疑难,使学生面临问题,产生求知欲望,教师从中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当然设置疑难应要注意问题的难度,要使学生感到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轻易解决问题,需进行积极努力的思考,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并且经过努力,解决了疑难,感到所学的知识有用,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

4、通过探究激发兴趣

初中生好奇心强,对历史事件的结果,历史人物的命运很关心,有时甚至替古人担忧。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观点,提出一些问题,介绍、提供一些小资料,引导他们初步地研究历史问题,帮助他们在学习上获得成功,体会到创造性活动的乐趣。

三、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的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 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 。

四、创设情境,以情求趣

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 ,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潘长利。胡柏玲主编的《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

[2] 关文信。编著的《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3] 肖 俊 《创设历史情境、生动历史教学》南昌一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