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痕德育课程群建设初探

2014-05-26丁飞标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课程群

丁飞标

摘 要:“德育课程群”是由承担着不同德育任务,在内容上有着不同特点,但为了共同的德育目标而形成的由多个子课程有机组成的系统。“无痕德育”是创造性地设计一些载体,浸润、感染学生,内隐地影响、熏陶学生,使学生不由自主、潜移默化地接纳道德规范,自然而然地实现品德的内在生成、自我构建和自我教育的一种德育模式。

关键词:无痕德育;课程群;建设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23-01

近年来,实验中学以“德育课程群”建设为切入点,不断丰富“无痕德育”载体,积极打造“无痕德育”品牌。

一、在情景教学中感受“无痕德育”的学科课程

新课改后教材更趋生活化。实验中学大胆尝试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教材处理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学科情景教学中感受“无痕德育”。学校组织名优骨干教师编写与学科新教材配套的各学科《导与学》。《导与学》或挖掘和引导学生理解德育方面的内涵和要求;或找准文道的结合点,春风化生、润生无声;或站在文化的视角、思维来处理和组织教材内容。

二、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无痕德育”的活动课程

实验中学历来十分重视活动育人工作,努力创设个性化的学生活动空间,为学生潜能和才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学校着力打造具有实验特色的三大德育品牌活动。一是以具有实验特色的系列“主题活动”引领学生发展;二是以展示学生自我能力与创造力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个性;三是以让学生学会沟通、合作、自理为重点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素养。

三、在经典传承中渗透“无痕德育”的文学课程

实验中学以“美在书中寻”读书活动为载体,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如“‘经典传承文明,诵读博雅人生师生同台诵美文”引导学生与经典对话;“孔山文学社”网上写作园地“赛博投稿栏”激发学生文学创作热情;信息网络环境下“经典阅读”活动将常规的阅读写作引入计算机房,趋利避害,提高阅读写作实效。

四、在榜样激励中升华“无痕德育”的励志课程

实验中学精心设计载体,开展“找标杆、树标杆、学标杆”活动,通过学生身边“最美”典型事例的挖掘及一年一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视频的观赏,把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使教育更富形象性、感染性、可行性。学校还坚持开展“最美实验学子”评选表彰活动、“孝星”评选与“孝星”讲孝德活动、“我身边的活雷锋”评选活动等,让寻找的过程成为教育,分享的时刻成为引导,评选的结果成为激励。

五、在艺术熏陶中感悟“无痕德育”的艺术课程

德育浸润在艺术中,能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纳。实验中学在抓好常规艺术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多样化艺术教育活动。如“每周一歌”、“快乐读吧”、“‘欢乐颂·青春志·中国梦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为学生提供自我表演的小天地及任我涂鸦的小空间,让他们尽情唱出心中的歌,自由描绘心中的理想,也能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接受艺术的熏陶与教育,从而实现道德的内化及品质的形成。

六、在文化习得中内化“无痕德育”的文化课程

实验中学前身是有着50多年办学历史的上虞中学初中部,优秀的学校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挂牌成立十多年来,学校想方设法、有意识地让学生充分了解学校文化的深刻内涵。如观看学校专题片,让学生聆听学校“薪火相传、革故鼎新”的耕耘奋进的声音,见证创办的风雨历程和辉煌成就;宣讲“爱国、尚德、乐学、健体”八字校风和“超越自我”的校训,系统地介绍校史、校园精神、办学特色;公开征集校内“心语林”、“励志石”、“文化墙”的内容;组建学生电视台并开设“心海掠影”、“走近上虞民间故事”等栏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播,极大地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我们认为,学生所经历的成长体验本身就是“课程”,如同成长道路上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站点……课程的终点就是教室里的鲜活生命。将“德育课程群”建设与“无痕德育”有机整合,就是要摒弃“赤裸裸”的教育,追求“润生无声”的理想境界,从而形成有实验特色的德育体系,让校园里每一个生命更出彩!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群
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机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面向高精尖信息化产业背景下的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与课程群建设的研究
网络工程专业围绕教学关键点的网络软件课程群构建
应用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大数据课程群建设研究
基于课程群的软件工程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