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畏垒”到“文胆”

2014-05-26张磊

领导文萃 2014年10期
关键词:南昌蒋介石

张磊

1948年11月12日,在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之际,一代老派幕僚陈布雷在服用了大量安眠药之后,走完了他的悲情一生。他从21岁开始步入上海报界,以文笔犀利、思想尖锐、见解卓越、时评文章为时人称颂而名满天下。随后入幕蒋介石,素有“总统文胆”“领袖智囊”之称,并“直接间接影响了二十年的中国政治”。陈布雷从前者到后者的转变,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

一、“布雷”鸣鼓,“畏垒”无畏

年仅21岁的陈布雷入职《天铎报》时,血气方刚,锋芒毕露,由于深受早期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在铺天盖地的反清浪潮面前,拒绝了总编打“擦边球”的主张,他在文章中但凡提到革命军便直呼“革军”,为推翻封建帝制大造舆论。

之后任职《商报》,别号“畏垒”,开启了他在新闻界的第二个“黄金时代”。1924年7月因抨击租界当局差点入狱,事后仍出豪言:“主笔不吃官司,不是好主笔。”

但是,与十年前在《天铎报》时相比,此时的陈布雷已不复当年的锐利锋芒。25岁那年,“突遭父丧,这对他精神的折磨、身心的挫伤是十分严重的”。在封建宗法制下,作为长子,家庭与宗族事务的重担让他变得更加沉稳,“而在之后,丧妻、丧弟的不断打击与折磨,也使他的思想、性格受了很大的挫折而致忧郁善感”。人世的沧桑、生活的艰辛给初生牛犊的陈布雷上了一堂大课,奠定了他多年后藏而不露、蕴含凝重、谨言慎行的风格,而这正是蒋介石所看重的。

二、赴约南昌,心有所属

1926年,国民革命军一路北上,北伐势如破竹,而此时的陈布雷却焦灼不安。“报馆经济困难”,“穷困异常”,潘更生和潘公展的先后去职,让陈布雷孤掌难鸣,董事会与孙传芳关系暧昧,不能相容,“终觉前途渐黯澹矣”。终于,是年冬天,南昌友人来信约其以记者身份到南昌一游,并转述了蒋介石希望与其相见之意。于是,在1927年农历除夕夜这个不寻常的日子,陈布雷与潘公展抵达南昌。

翌日,拜见蒋介石,蒋介石表现出的谦逊有礼和远大谋略让陈布雷倾心,而蒋介石对陈也倾慕已久,早在1926年春,蒋介石就让邵力子转赠自己戎装照一张给陈布雷,以示敬慕。两天后再次见面时,蒋介石便请陈布雷加入国民党,又过两日,由蒋介石、陈果夫介绍其加入。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陈布雷被蒋介石奉为座上宾,并住进了总司令部的西花厅。很快,陈布雷的第一次“大考”来临——起草《告黄埔同学书》。一杯浓茶,一听香烟,一个晚上,一气呵成。第二天“交卷”时,蒋介石见此锦绣文章难掩兴奋之情,当即希望陈布雷在其身边工作,不料陈布雷“以仍回沪上作记者对”,但还是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

三、风云突变,几经辗转

他回到上海之后,又分别拒绝了《商报》《时事新报》的聘请。可见,南昌、武汉之行后,陈布雷已属意蒋介石,心理上已经入幕。5月下旬,蒋介石设位以待,邀请他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

他接触到国民党中央核心圈之后,才发现“个性与任务格格不入”,理想总是与现实差距甚远,“念国势之危殆,忧革命之多艰”。8月份,在为蒋介石起草第一次下野的《辞职宣言》之后,返回故里,“感到如释重负焉”。但很快,12月份蒋介石便重新复职,并让陈布雷随同返京。

1928年2月召开的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的会议宣言稿几经修改都不合蒋之意,交陈布雷撰拟之后才得以通过。会上,陈布雷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同时,蒋介石对陈布雷在自己下野时表现出的耿耿忠心念念不忘,有意请他出任总司令部秘书长。但陈布雷恐骤登显位招人妒忌,而国民党内部争斗也让他心生畏惧与戒心,再度拒绝,并表示“位不必高,禄不必厚”,“愿为公之私人秘书”,之后又希望办报。蒋介石甚为感动,便遂其愿,收购《时事新报》,让陈布雷出任总主笔,全权负责主持该报,以加强自己的宣传活动。

这是陈布雷第三次踏入新闻界,但与前两次相比,经过在官场的几番磨炼,他已经沦为蒋介石的代言人,《时事新报》也成了揣摩蒋介石意图的御用工具,“这是陈布雷第一次表现出政治上见风使舵与亦步亦趋和文化人格上的倒退与异化”。

四、“入朝”“在野”,两难抉择

1928年6月,张静江提请陈布雷出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也许是出于此前拒绝蒋介石出任总司令部秘书长的顾虑,陈布雷两次呈辞。随后,张静江“以癃疾之身”两次造访,陈布雷推托不过便于8月上任了。这是陈布雷最后一次跨出新闻界,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时隔三个月,蒋介石便调任陈布雷为教育部常务次长,自己身兼教育部长。这下陈布雷陷入了困境,教育部内部两派争斗复杂,要想调和关系尤为艰难。此外,是否进一步踏入蒋介石的幕僚核心圈,陈布雷进退两难。但在邵力子的劝说下,以及中国传统文人“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思想让他在这条路上更进了一步。而接下来,从升任教育部次长到同时出任中央党部宣传部副部长和特种外交委员会委员,陈布雷已经成为国民政府跨教育、党务、外交各领域的实权人物。

五、心驰神往,终入幕僚

从1931年8月蒋介石第二次下野到1934年4月,陈布雷二度出任浙江省教育厅长。1934年3月,在南昌行营召开部分省份民政、教育厅长会议期间,蒋介石表达了“实需如君者在余之左右”之意,要他名义上兼任浙江省教育厅长,让秘书代行其事,或是保举一人代其出任浙江省教育厅长,“总之盼其能来此相助”。同时表示,不必过急,可等学校暑假后再来。但此时的陈布雷早已迫不及待,一方面感蒋知遇之恩,另一方面想尽快摆脱教育厅繁杂的行政事务。4月结束厅务,5月便赴南昌行营报到。从此,正式进入蒋介石的幕僚班子,直至生命终结,长达15年之久。

1934年5月赴任南昌,正式入幕,开始了他悲情的后半生。在以后的从政生涯中,他一步步陷入政治泥潭,无法自拔,终至“不堪勉强支持”,油尽灯枯,仰天长叹“百无一用是书生”,自尽于金陵城。

(摘自《秘书之友》)endprint

猜你喜欢

南昌蒋介石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南昌双子塔
南昌护桥记
蒋介石对江湖习气的爱与恨
蒋介石搓麻将也是玩政治
南昌54座桥梁进行两个月的夏季体检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