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哥

2014-05-26陈全成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高中毕业三哥镇子

陈全成

6月7日那天,骄阳似火。中午时分,我们接到从县城医院打来的一个电话:三哥因脑溢血病突发,抢救无效病故。顿时,一团乌云笼罩着我们的心头。

我急忙乘车,经过4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赶往县城医院已是下午5点时分。这里有早到的姐姐、妹妹、姐夫、妹夫,还有他生前的好友。当我看到他的面容时,他已安详地睡熟了,还是生前那样宽容而慈祥。当三哥去世的消息在家乡传开时,亲朋好友在惋惜中无人不说太可惜了,太年轻了,只有43岁啊!

在古镇街头,临时搭起了一间遮阴棚。在沉痛的哀乐声中,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为一个年轻的生命早逝而默默地流泪。在出殡的那一天,他生前的文朋诗友自发组织为三哥开了一个隆重的追悼会,介绍了他由高中毕业返乡后,热爱文化事业,并创建了华阳农村文化站,后又到乡镇抓企业管理的人生故事。三哥,安息吧!

父亲去世得早,我们兄弟姐妹,三哥长我3岁,和我相处时间最长。我们都经历了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段缺吃少钱用的苦难年月、七十年代家里两次火灾以及八十年代初父亲病故。我们就是从那段多灾多难的家境熬过来的。为了生活,二哥、二姐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全家人经常偷偷地到山上挖野菜求得生存。在假期,三哥领着我,又偷偷地不等鸡鸣上了山,等夜深人静才回家。割毛竹,砍柴,摘野果,偷偷地在镇子上的收购站卖掉,换得极少的钱,买学习用具,供我们上学。

1981年,三哥高中毕业返乡,但他难以舍弃对文学写作的激情。每当我下晚自习回家,他还苦苦地伏在灯下熬更守夜,有时写到特别投入时,还给我读。那时,我刚上初中,不懂得什么是文学,只是听听热闹而已,只知道语文课本上的鲁迅、老舍、郭沫若、贺敬之等人能写文章,叫作家,真没想到他也爱好写作。我们俩睡在一张床上,床头堆满了许多的书。《衮雪》刚刚创刊不久,每到逢集时,三哥就摆摊设点在镇子上卖。《衮雪》第一次经三哥做的“媒”落户“华阳”山村。从那时起,我读的课外书籍就是汉中文学《衮雪》和《洋县文艺》,这些作品启发了我爱写作文的兴趣,使我后来热爱文学。当年三哥是不满20岁的高中返乡青年,风华正茂,正是对未来和理想勾画蓝图、奋进之时。正因为他热爱写作、刻苦学习,1982年县文化馆批准由他负责成立了华阳农村文化站,他号召农村青年,自编、自演节目,宣传农村落实分田责任制的改革政策,宣传地方民间文化,使沉睡多年的山区文化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图书借阅、下棋比赛等娱乐活动使农村文化焕然一新。同时,他又把农村改革开放的新人新事写成新闻,投寄省、地、县报社,杂志社,电视台,广播站等,刊登播放百余篇。1983年,他被破格调入镇机关从事乡镇企业管理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后因体制改革下岗,自谋生路。

三哥,今天是你百天祭日,孩子们都上学去了,我们亲自做了你生前最爱吃的糯米饭和自家酿的米酒,到你的坟前来看你了……

猜你喜欢

高中毕业三哥镇子
谭肖宁
多年以后
多年以后
秩序
老人
菱形小镇的“不速之客”
很晚时驶向镇子寄信
拯救
Yet Again, I Won't Be Moving Up at My High School 可是,我又一次不会从高中毕业
高中毕业四十周年同学会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