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儿子也坑爹
2014-05-26毛剑杰
毛剑杰
历史上清官的子女历来难做,他们也确实并非都能坚持操守。清代清官张玮曾经慨而言之:“为清官甚难!必妻子奴仆皆肯为清官,而后清官可为,不然则败其守矣。”
清官的子女历来难做。
包拯的次子包绶47岁时,身染重症死在赴任途中。人们打开包绶的行李,发现除了任命状、书籍、文具、著述之外,衣袋里只找出四十六枚铜钱,于是人们猜测,他是连病带饿而死的。
其孙包永年,为官也保持清廉之风,死时照样身无分文,丧事还是两个弟弟出资为其办理的。死时人们“相顾嗟叹”,并称誉说:“包公之后,信乎有是贤孙也。”
严厉的“家法”
清官自身操守坚定,但如果妻儿、部下贪心,夫人子女整天念叨好吃好喝、穿金戴银,并与他人比较,说某官现已置下绸缎铺、木材行等等,清官是否能不动心?
再者,亲情面前,清官是否会心软,为了家人子女的物质富裕而最终放弃自己的坚守?这样的官员其实不在少数。显然, 清官赖以生存的小环境至为重要。
正因为此,不甘沉沦于腐败泥淖的清官,不得不挖空心思安抚子女。明代陕西山原人王恕,历任刑部侍郎、左都御史、吏部尚书等职,掌权50余年,其为人刚正清严、终生如一。
王恕的儿子常为穷困发愁,王恕就对他说:“你怕穷是不?咱家历来有积蓄,不需要做官时像粮仓里的老鼠那样。”他引其子到后宅,指一处说:“这里是藏金的地方,有一窖金。”指另一处说:“这里是藏银的地方,有一窑银。”但他死后,其子去挖掘,“皆空窖也”。
唐代房玄龄深得李世民的信任,其女为王妃,子为驸马。他经常告诫子女,切不可骄傲奢侈,为此,专门搜集古今名人家诫,逐条抄录在屏风上,让子女们各取一套,时刻用这些家诫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北宋司马光则写了不少家训,如《家范》、《居家杂仪》、《训子孙文》、《训俭示康》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他提出的千古箴言。
清代清官张玮曾经慨而言之:“为清官甚难!必妻子奴仆皆肯为清官,而后清官可为,不然则败其守矣。”
照样有扶不起的“二代”
当然,清官的子女也确实并非都能坚持操守,如狄仁杰的兒子狄景晖。唐代的御史监察制度,使得唐朝前期政治大体上还算清明,但也不乏贪污腐化之官、横行乡里之辈,狄仁杰的儿子就是其中之一。
狄仁杰本人虽然是个嫉恶如仇的清官,但他对子女的教育工作相当不到位,狄景晖就是个胡作非为的贪官,为人贪婪残暴,特别是在升任魏州刺史之后,更是生活不检,激起了当地群众的严重不满,而那里正是狄仁杰曾经出任刺史的地方。
当初,狄仁杰担任魏州刺史时,因为政绩卓著,百姓为他建立生祠。后来,由于狄景晖杀人放火无恶不作,魏州人民不敢跟他对着干,发泄手法是捣毁狄仁杰的生祠,塑像碎的跟分尸现场一样。
狄仁杰察觉后,非常气愤,断然罢其官职,停其俸禄。不少大臣一再为狄景晖说情,希望狄仁杰给儿子一个知过改错的机会。狄景晖也跪在父亲面前挥泪求饶,并表示重新做人。但狄仁杰仍然坚持贬子官职不变,并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贤者当举,贪者当罚。这是用人之道,兴邦之法。”
王安石在《伤仲永》一文中,讲述了一个5岁便可指物作诗的神童方仲永的故事。巧合的是,王安石自己也恰有一个聪明绝世、堪称神童的儿子,他叫王雱。《宋史·王雱传》说他在20岁之前,就已著书数万言。
举进士后,朝廷任命他为宣州旌德县尉,王雱竟然拒绝赴任,毫不客气地指出:“雱气豪,睥睨一世,不能作小官。”
王雱于变法中身兼重担,久任御前。一次,王安石在家里与大儒程颢等人谈论新法,颇为改革受到的阻扰焦虑。王雱散发赤脚,披着衣裳从屋子里走出,大刺刺坐到他们中间,大声怒喊:“将韩琦、富弼这几个糟老头子,拖出去砍了,新法立即可行!”
王安石再度为相后,原来的得意助手吕惠卿不停地在神宗皇帝面前挑拨是非,反对加封王雱为龙图阁直学士。熙宁九年(1076年),“心疾”未愈的王雱急怒攻心,背着王安石,指使人给吕惠卿罗布罪名,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不料,把柄落到吕惠卿手里,伺机将脏水泼向王安石,将当年与王安石来往的私信都上交皇帝,令皇帝对王安石顿生嫌隙。这一系列的变故,使本来处于舆论风口浪尖上的王安石非常气愤,一腔怒火便全部倾泄在这个不谙世事的儿子身上,给了他狂风暴雨似的责骂。王雱忧愤难当,从此一蹶不振,卧病在床达三年之久,“疽发背死”时年仅33岁。
又如中唐名相李泌,是传统士大夫“出则为帝王之师,入则为高人隐士”的典型。他谨慎自爱,刚正不阿,称得上是高风亮节的贤相。可他的儿子李繁,却堕落为一个与奸相裴延龄里应外合的党徒。
忠臣陆贽弹劾裴延龄这个无耻佞臣,让李繁起草奏书,然后自己亲笔改定。这小子将全文默记在心,然后偷偷地先去报告裴延龄,使其得以先下手为强。还未等陆贽将参奏之书送呈御鉴之前,裴延龄就诬告陆贽要发动兵变,使陆贽全家被害,并致使无数人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