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职院校大学生外伤212例浅析
2014-05-26梅冰
梅 冰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保健站,江苏 无锡 214121)
大学生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同时,运动损伤也逐渐增多,对体育运动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据国内学者研究[1-2],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为51.0%~63.6%。做好大学生运动损伤及日常生活中外伤的预防工作,显得比外伤后的治疗更为重要。现对我校最近4年来,学生外伤发生的原因、特点及防范对策与各位同仁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中桥校区的学生,在2008年9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前来保健站就医的学生中外伤病例212例,其中男生135例,女生77例,受伤者年龄18~21岁。
1.2 方法
将4年来学生外伤后前来保健站就医所记载的详细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并进行统计分析。运动损伤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即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田径、体操等体育运动中所受外伤。日常生活中外伤是指学生在教室、实验室、餐厅、宿舍、盥洗间、浴室、校园内等生活学习场所发生的意外受伤;其中包含少数顽皮、淘气者不明智举动所导致的外伤等。
2 结果
2.1 外伤发生的场合
为了较客观准确地了解外伤发生的特点,将大学生外伤发生的场合分为体育课上、体育比赛中、课外自由活动中、日常生活及其他等4大板块。结果在212例外伤中,发生在课外自由活动中77例,占36.3%,位居首位;其次,日常生活中及其他发生的外伤计70例,占33.0%,见表1。
2.2 外伤发生的常见部位
校园内大学生外伤的常见部位多集中在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肌肉劳损、骨折、软组织挫伤和切割伤等。软组织挫伤和切割伤122例,占57.5%,系最常见。其次,踝关节扭伤50例,占23.6%,是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多发部位,见表2。
表1 某校大学生外伤发生的场合统计
表2 某校大学生外伤发生的常见部位
3 大学生外伤的成因探析
3.1 人体解剖生理特点因素
人体软组织广泛分布,尤其是头面部及四肢等暴露部位,遭受外力作用时,即能引起该处及深部组织程度不同的闭合性或开放性损伤。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踝内侧韧带非常坚韧,外侧副韧带较薄弱[3]。外踝较内踝向下向后各约1cm。由于距骨滑车为前宽后窄,故当足部跖屈时,较窄的滑车后部进入宽大的关节窝前部[4]。当运动中起跳后着地、走下坡路或下楼梯、穿着高跟鞋步行时,特别容易导致踝关节内翻及外侧副韧带拉伤。
3.2 运动项目及日常行为的影响
发生外伤较多的体育项目为篮球、足球、田径、体操等。男生特别喜爱参加篮球、足球运动,因此外伤机会增多。女生则更喜好田径、体操等运动项目,但由于力量及技巧等均欠缺而容易受外伤。行走在湿滑的地面,顽皮淘气者拳击墙壁,脚踢课桌椅、树木等坚硬物体,均可造成外伤。其中有1位男生拳击墙壁时,造成右手第5掌骨远端骨折。
3.3 对因外伤给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
大学生血气方刚,尤其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认为身体强壮,也具备了一定的运动技巧,因而思想麻痹,往往会草率行事;还有的学生好胜心强,不顾主客观条件,盲目进行大运动量、高难度的运动;同学之间闹着玩并相互推搡,且没有预见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而跌倒摔伤。
3.4 准备活动不充分
下课铃声响起后,学生们急不可待地冲进运动场地,一展身手。在缺乏必要的热身准备活动的情况下,就投入到紧张的体育运动中去,是学生课外活动中发生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5]。而体育课上,因为有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在做好充分准备活动的前提下,此时关节、韧带已经活动开,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增强,已经能够适应各项体育锻炼,学生受伤的概率则大为减少。
3.5 未掌握技术动作要令
教师讲解示范时,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并深刻领会技术动作要领。正式开始运动后,由于技术动作不规范、不协调,甚至违反了生理机能特点和运动力学原理。在体操、排球等技术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中,容易发生外伤[5]。这是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发生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
3.6 课外活动的组织缺乏严谨性
当代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既有学生会组织的活动,也有自由组织的活动,还有往届毕业的校友也经常来参加运动。所有这些活动,运动前常忽视热身准备活动,很少循序渐进地进行。裁判掌控比赛的能力较低,有时干脆没有裁判。运动中对抗性强、身体接触较多、不规范动作泛滥等常见,碰撞、跌倒时有发生,极易发生外伤。
3.7 运动场地、器材简陋,运动者着装不符合要求
近年来,我校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运动场地、器材等硬件条件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但与专业比赛的要求相比,还是较为简陋的。室外运动场为水泥地,质地较硬。足球运动场虽然种植有天然草坪,但地面平整度欠佳。参加运动的学生有时没有穿着合适的运动鞋、运动服,这些都将成为学生受伤较为直接的原因。
4 大学生外伤的防范对策
4.1 学校教育管理方面
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学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完善体育课程教育。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利用校内各种宣传阵地,开展体育保健知识教育和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在体育运动及日常生活中防范意外伤害发生的意识。从而使大学生养成遵守运动规则,文明参加体育比赛,热爱关心他人的良好道德风尚。
学校还应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进一步改善体育运动场地的条件,提高体育器材的质量,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对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公共场所,建筑环境的装饰最好能够铺设防滑地砖,同时还应加强日常保洁,消除安全隐患。为减少和避免学生外伤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及生活环境。
4.2 体育教师方面
体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提高教学水平,严格体育课堂管理,向学生传授运动医学知识,指导学生以科学、健康的方式参加体育运动。当教授新的运动项目时,教师要讲清动作要领,耐心地给学生做好示范,让学生充分领会各项体育运动的技术要求。加强对课外自由活动和比赛的监督,并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4.3 学生自律方面
体育运动开始前,要充分做好热身准备活动,将体育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在全面热身的基础上,再依据所参加体育运动项目的特殊要求,循序渐进做好全程准备活动[6]。切忌准备活动未做充分就马上投入到紧张激烈的对抗之中。
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要为了一时想表现自己,而做出危险的动作。在某些特定的场所,对安全隐患要有预见性,小心谨慎做事;平时同学之间开玩笑时,尤应注意场合,杜绝做出危险的举动,以免使自身或他人受到伤害。
4.4 医务人员要提高服务水平
学校医务人员要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理念,钻研运动创伤医学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利用各种机会向大学生宣传普及体育卫生知识,把预防学生外伤的工作做扎实。对大学生校园内多发的各种外伤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熟练掌握常见的各种急性外科损伤的现场处理,使得受伤学生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最大限度地防止急性损伤慢性化,全心全意地为学生做好医疗保健服务工作。
大学生校园内外伤几成常见,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育卫生教育、培养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重视对课外运动的指导,是预防大学生校内外伤的有效途径。只有学校、教师、学生、医务人员等共同努力,形成一股合力,才能把学生受伤的概率降到最低,确保学生们的身体健康。
[1]杨萍.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4):123-126.
[2]白卫东,张媛,陈峰,等.广州市大学生运动伤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1):1346-1350.
[3]崔松超.体育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新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8):139-140.
[4]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809-2810.
[5]肖南,赵洪.上海电力学院学生运动损伤特点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84-185.
[6]古婉姝.1305例大学生运动创伤调查[J].中国校医,2007,21(2):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