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律动教学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2014-05-26李晶
李晶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传媒系艺术实验室,新疆阿拉尔市,843300)
二十一世纪以来,学前教育呈现出一个世界性的趋势,即重视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从我们目前培养学前儿童创造力的理论与实践来看,多侧重于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本文试图根据律动教学等研究成果,在如何让学前儿童创编律动动作或作品方面进行实践,提出一些增强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建议,以求教于同行。
一、循序渐进培养学前儿童创造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先针对教材及孩子的实际水平,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地按创编的容量和难度,尽量使每个学前儿童都能体验到其乐趣。
(一)由无主题到有主题
为了激发学前儿童的创编兴趣,一开始,教师可以把创编范围定得很大,待学前儿童产生兴趣后,我们逐步向学前儿童提出有主题的创编要求,即某一律动反应某一主题,如在创编“拍拍小手做什么?”这一律动时,学前儿童可以根据拍身体、做刷牙、洗脸动作等,要求学前儿童围绕成人劳动这一主题来创编动作。由此可以联想出叠被子、擦窗户、扫地、开汽车、打电话、修车等等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动作。
例:1=C 4/4 《拍拍小手做什么?》
歌词谱:(1-4)拍 拍 小 手 站 站 好, 拍 拍 小手 做 做 好,
歌词谱:1、 你 用 小 手 来 刷 牙, 我 们 大家 来 刷 牙。
2、你 用 小 手 来 洗 脸, 我 们 大 家 来 洗脸。
3、你 用 小 手 来 叠 被子, 我 们 大 家 来 叠被子。
4、你 用 小 手 来 擦 窗户, 我 们 大 家 来 擦窗户。
例:1=C 2/4 《举你的小手摆一摆》
(二)由横向到纵向
学前儿童刚进行律动创编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如创编“举你的小手摆一摆”律动时,不仅要让学前儿童想出手上动作向前、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不同方位摆动,在掌握学前儿童思路之后,启发学前儿童根据律动的情节进行创编姿势和动作,形成站着摆手、蹲着摆手、单手摆手、双手摆手、大幅度摆手、小幅度摆手等多种摆动手势的动作。
歌词谱:(1-4)向 前 摆, 向 后 摆, 绕 一个 圆圈,跟 我 来。
向 左 摆, 向 右 摆, 绕 一个 圆圈,做 下 来。
(三)由小节、乐句过渡到段落以致完整音乐作品创编
由于学前儿童年龄层次不同,我们将分成a 、b 、 c 三个阶段。
1. 创编终止造型
要求学前儿童在律动最后一拍或者最后一小节,做造型动作。可以是单人造型、根据乐曲创编相应动作,能激发学前儿童创编兴趣[1]。
2. 为乐句或乐段创编动作
如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第一、第二段动作具有新疆风格,可以让学前儿童随节奏跳,第三段是表现两个好朋友跳舞的内容,把这些动作词汇联系各自生活经验引导学前儿童,启发他们想出你躲、我藏、你站、我蹲、你跑、我跳等形态各异的动作。
例:1=C 4/4 《掀起你的盖头来》
歌词谱:(1-3)掀 起了 你 的 盖 头 来, 让 我 看你的 眉 毛,
掀 起了 你 的 盖 头 来, 让 我 看你的 眼睛,
掀 起了 你 的 盖 头 来, 让 我 看你的 脸儿,
歌词谱:1、 你 的 眉 毛 细 又 长 啊,好象那树梢的 弯 月 亮,
2、 你 的 眼 睛 明 又 亮 啊,好象那秋波的 一般 样,
3、 你 的 脸 儿 红 又 圆 啊,好象那苹果的 到秋 天,
3. 根据乐曲情节线索创编相关动作
如创编律动《我是草原小牧民》时,教师先以讲故事的形式给学前儿童提供创编思路,还可以让学前儿童观看一些有关电视节目,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让学前儿童了解一些蒙古族、藏族舞蹈动作的语汇,因而使他们有能力根据情节将跑马步、扬鞭勒马、风吹草动、喂马、挤奶等动作提取、组合、创造出一个完整的律动小组合[2]。
例:1=C 2/4 《我是草原小牧民》
二、引导学前儿童掌握动作变化和动作组合的创编规律
教师只有让学前儿童掌握创编规律,才能进一步调动学前儿童创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前儿童获得成功体验[3]。
(一)动作变化规律
在教给学前儿童基本动作之后,可以让学前儿童找出许多相似的动作,启发学前儿童很多动作可以变换幅度,增大身体姿态的摇摆幅度等,让学前儿童逐步体会到:可以通过改变某动作的姿态、节奏、幅度、力度、方向创编出别的风格的舞蹈来。
(二)动作组合规律
两个以上的动作组合在一起,就形成新的动作。诚然,学前儿童刚开始创编动作组合,多数是无意识的、没有一定规律的创编,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做以下几种规律引导教学。
1. 对称规律
动作组合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引导学前儿童将同一动作反向重复,使之具有对称美,以便学前儿童效仿后,再自己创编出新动作[4]。
2. 顺序规律
组合时,教师可以帮助学前儿童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即前后次序、上下次序、左右次序等等,千万注意动作与动作之间跨度,以防学前儿童难以接受。
3. 多种组合规律
即反复规律,也就是主题动作加变化动作规律。主题动作加变化动作+主题动作加变化动作+主题动作加变化动作……反复式规律,这种组合使舞蹈具有整体感,也有利于学前儿童较快掌握并运用实践中[5]。
4. 交替规律
即动静交替进行组合,教师可以引导学前儿童将原地动作与进行动作交替,也可以将站的动作与蹲的动作交替等。
5. 随音乐的节奏进行组合的规律
即给抒情乐句配上柔和动作,给欢乐乐句配上活泼的动作,给重复乐句配上反复动作等。
通过以上律动活动设计和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学前儿童自己创编一定范围的舞蹈小组合,不仅使学前儿童在动作的技能灵巧方面获得发展,更重要的是对学前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方式。
[1]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丽莎.论音乐的特殊性[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3]曾繁仁,高旭东.审美教育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
[4]李俊,赵枫.世界音乐教育集萃[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5]张前,刘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