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样修身养性
2014-05-26侯晓刚
侯晓刚
曼德拉狱中修炼心志
被囚禁27年的曼德拉,是如何熬过那段日子的呢?
曼德拉为了保持斗志,在狱中为自己做了一个日历。同时,他认为一个人若不想被狱中生活压垮,就要努力保持健全的身心。所以每天早晨,他都练拳,以自己的拳击嗜好来锻炼自己。他还练习跑步,没场地就原地跑。
曼德拉努力保持自己的尊严,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把院子打扫得一尘不染。他认为一个人能够成就丰功伟业,固然值得骄傲,但当身陷囹圄时,能够把琐碎之事做好,也一样能够为自己找回尊严。他又带头在狱友中掀起互相学习的风气,自己担任政治和经济学课程的老师。这座监狱后来 被人称为“曼德拉大学”。
罗本岛的生活十分艰苦,狱吏凶恶,劳动繁重。就在种种困顿之中,曼德拉忽然想到开辟一块菜地。经过无数次留难,又经过无数次书信往返,曼德拉的申请终于获得批准。虽然只是一块贫瘠、干燥又多石砾的狭小菜地,但曼德拉已经心满意足。这块菜地帮助他度过生命中最黑暗的日子。
年轻时的曼德拉狂热、情绪化、敏感,总是一下就被别人的侮辱或施舍刺痛。出狱后的曼德拉,已经把这些一一洗刷掉,让别人完全再看不到这些特质。从某种意义上讲,监狱也帮曼德拉重新塑造了形象。
【素材解读】27年漫长的监狱生活折磨,没有让曼德拉自暴自弃,放弃抗争,而是开始苦苦思索,锻炼身体,以书为伴,传授知识。他始终坚信有一天会作为自由人,行走在阳光下。曼德拉通过打扫院子等小事寻找满足感,找回自己的尊严。曼德拉的菜地就是他的心灵家园。在这块菜地中,他去芜存菁,学会了忍耐、宽容、坚毅,不断自我修正,不断自我修炼。他重塑自我,变得更加坚强。
遇到困厄,觉得山穷水尽、穷途末路时,我们不妨想一想曼德拉,学一学他如何修身养性,提升自我。
【适用话题】读书、锻炼身体、尊严、琐碎与伟大、精神家园、逆境中奋起、重塑自我……
杨绛平常心对待生活
杨绛先生一百岁生日时曾说:“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这等超然洒脱的心态令人叹服。
杨绛先生笔健高寿,这得益于她达观的人生境界。百年来,她经历过很多人世变故、天灾人祸,但总能本着一份处乱不惊的乐观心态。
“我没有订牛奶,每天给他们亲手做豆浆,要打得非常细。我还会做杏仁酱,那个杏仁酱好吃着呢……”说这些话时,杨绛先生已经年过九旬,而在她的生活中,常常会有这些小小的满足。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砺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她认为一切快乐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的,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大胜利。这便是她的人生哲学。
杨绛的一生,低调是出了名的。她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喜交际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她曾说:“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杨绛先生每天都能从日常生活中得到新体会。八段锦早课,感受舒筋活络的愉悦;翻阅报刊看电视,得到新见闻……
【素材解读】杨绛先生心静如水,用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琐事,烦恼无从生起。杨绛先生把能于每天的琐碎中寻找乐趣,快乐地把忍受变为享受,视为精神对于物质的大胜利,故能年过百岁,仍头脑敏捷,走路轻快。
【适用话题】琐碎中寻找幸福、单纯、恬淡、乐观面对、淡泊名利……
苏东坡节食
据《东坡志林》记载,元符三年八月,苏东坡决定节制饮食,每餐不过“一爵一肉”,即使有贵客临门,也不过三盘肉,可以少但不可以多。而且,为了实现节食的目标,如果有人请客,一定要事先告诉人家这个标准,若主人不从,超过了这个标准,他就不去。
苏东坡还向大家传授节食的方法:“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满前,唯恐其不持去也。”也就是说,待饥饿时再吃饭,即使是普通的蔬菜也是美味,等吃饱了,就是有大鱼大肉你也不想吃了。
苏东坡节食当然不是为了身材苗条,他的目的是:“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苏东坡说,由于不能吃肉,他的嘴不干了,抗议道:“我与子为口,彼与子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废我食,不可。”凭什么你眼睛患病让我嘴不能吃肉?苏东坡竟不能决。嘴又对眼说:“他日我痼,汝视物吾不禁也。”日后等我嘴病了,不禁止你眼睛看东西。这个故事让人忍俊不禁,好像马季先生的相声《五官争功》一般。
【素材解读】文人的形象从屈原开始多是哀怨愁苦的,而苏东坡不同。苏东坡是个彻头彻尾的乐天派,苏东坡的幽默表现了文人的高尚情趣和过人才识,智慧含量极高。克制自己的欲望,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苏东坡却以乐观的方式为我们留下一段佳话。
苏东坡要求请客的人按照自己的标准方去赴会,传授世人节制饮食的方法,留下口眼“斗嘴”的趣话。他把节食当作修身养性的好手段,体现了他的毅力与坚持、风趣与幽默。
【适用话题】坚持、毅力、乐观、风趣幽默、勤俭持家、寻找快乐……
(作者单位:河南濮阳市七中)
(责任编校 筑曾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