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自然资源 促进全面发展

2014-05-26焦琴

好家长·幼教新天地 2014年3期
关键词:螺蛳幼儿园幼儿

焦琴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了将幼儿熟悉的、具有农味的资源充实到幼儿园来,我们在环境的创设上独具匠心,体现了农村幼儿园的特色。当你走进幼儿园就会发现,活动室的窗户上有生动活泼的窗饰:一楼窗户上是农田里爬的虫子,二楼窗户上是农田里的蔬菜、农作物,三楼窗户上是农田上空飞行的小动物。走廊的吊饰:一楼是蔓延的藤条上挂满了葫芦、南瓜、黄瓜、葡萄等,一幅幅秋意浓浓的秋收图 挂满了走廊。二楼我们用塑料包装袋编织很多渔网,将渔网、小鱼、螺蛳、河蚌、斗笠、太阳帽等,进行染色美化合理搭配后布置成了渔家世界。三楼是麦秸、稻草、藤条、染色的树干、编织的鸟窝,让你仿佛漫步于绿色的森林世界。同时你还会发现我园的主题墙和区域的创设都是利用了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如:成熟的果实、蔬菜插花、种子贴画、麦秸编织等。孩子们和老师用芦苇、红豆、蚕豆、南瓜籽、贝壳、菜籽制作了《美丽的孔雀》;芝麻秸秆、芦苇、雪碧瓶、布做了《可爱的小动物》;米和黄豆做了《月光下的柳树》等。只要你走进我们的幼儿园,你就能充分地感受到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制作的物件挂满了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孩子们在活动中进一步亲近大自然,无处不体现农村的特色,让幼儿产生一种自豪感与成就感,真正体现幼儿与环境的“对话”,给人朴实、祥和,具有农村特色的学习氛围。

在我们玉带镇,不但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丰富社区资源,有传统养殖河蚌、鱼虾及各种养殖场、蔬菜基地。我们组织幼儿参观各种养殖场、蔬菜基地,收集了各种蚌壳用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新鲜的鱼虾、养殖场里动物的照片是小朋友的最爱。珍珠、蚌壳,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与创造,把它们变成造型各异的作品等等。

(一)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我园孩子们的祖辈大多是农民,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许多孩子不知道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对常见的农作物熟视无睹。于是,我们引导孩子将小麦分别种在土里、水里以及漂浮在水面的海绵上。孩子们很快发现:沉在水中的小麦一个个变大了却怎么都发不了芽,而撒落在海绵上的小麦却最先发芽了。从中孩子们懂得了水、阳光、空气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还引导孩子们将小麦分别种在土里、沙子里、锯末里、小石子里,比一比,看一看,小麦在这些材料里是否会发芽,又会在哪种物体上长得高又壮,并引导孩子们测量、及时观察并及时记录观察的结果。我们让孩子带一些植物的种子,创设了“有趣的种子”观察角,孩子们常常来看看说说,交流自己认识的种子,这些富有创意的自然角便成了孩子们探索的乐园、成长的乐园。由此,引导孩子去发现、去探索、去实践。孩子们的观察力,语言表达力,以及对数的认识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农村,水、石、沙、土随处可见,触手可及。在孩子们的眼里,它们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在户外活动时,经常有小朋友把小石子或小泥巴悄悄带到活动室玩,甚至午睡时还有幼儿拿着左看右看,由此可见,他们对身边的自然物都很感兴趣。因此,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设计了一组综合活动——认识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有用的石头》、《有趣的泥巴》、《水的用处》等。这些活动拓宽了视野,活跃了孩子的思维,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丰富了想象。

(二)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

我们把幼儿从“课堂中学习”引领到“自然情景中学习”,让幼儿自由想象。当春回大地、秋叶缤纷,我们总会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孩子们在与各种自然物亲近过程中,在动手动脑中激发对美术的兴趣。从田间回来后,许多幼儿都谈论着自己看到的景色,我对他们说:“你们把看到的画在纸上吧!”幼儿一听很开心,都专心致志地将景色画在了纸上。

(三)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

将幼儿带到田间进行语言教育,可以更好地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如:语言活动《春风》,我们把幼儿带到了田间去,幼儿的学习兴趣浓,他们很快就学会了《春风》这首诗歌,而且都能进行简单的创编。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知:组织教学,要从幼儿生活经验入手,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

(四)对幼儿进行体育游戏教育

农村的田野坑坑洼洼,小沟、土坡、石头、竹子不计其数,我们组织孩子郊游、参观各种养殖场、蔬菜基地时孩子们总爱摸摸、玩玩。我们直接利用这些自然物开展多种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随意坐、躺、爬、打滚,在享受阳光沐浴的同时增强了他们的体能,发展了他们的智力。利用石头,练习幼儿的投掷动作;利用竹子、竹根,让幼儿练习跑、平衡的动作,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体育游戏的动作技能,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五)农村资源与种植、饲养活动

大自然是生态环境最直观、生动的教育课堂,孩子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测量,感知生命的多样性,发现生命的变化,了解动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1.让幼儿在种植园地中实践

在我园自然角里我们开辟了一块“比比谁先发芽?”的种植实验区。在那儿我们提供了泥土、沙子、石子、水等材料供幼儿种植,在种植中让幼儿发现同样的植物种子种在不同的材料中,结果却不一样,以探索植物生长的条件和结果。在种植活动中幼儿懂得了不同植物的种植方法和手段,从而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我们每个班级在自己的种植区里竖上了班级标志牌,大家在各自的园地里种上了蔬菜或其他农作物。孩子们还将自己的观察结果放在班级阅读区里,与同伴自由交流。这些活动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不同植物的种植、生长过程,也体验了播种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

2.让幼儿在饲养角里观察

小动物是孩子们最亲密的伙伴,它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孩子主动去观察、去探究。我们的自然角里有孩子们带来的小蝌蚪、小乌龟、小鱼、小虾、金鱼……孩子们常常在游戏活动时去给它们喂食,和它们说话。有一天不知是谁喊了起来:“你们快来看呀,螺蛳这是怎么啦?”大家都围了过来,阳阳说:“这是螺蛳藏在硬壳壳里的螺蛳肉啊。”“螺蛳还有头呢,头上长着两个触角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文文说:“老师,螺蛳没有脚怎么会走路的呀?”“是么?那我们来找找螺蛳究竟有没有脚。”老师说。亮亮在另一盆螺蛳旁喊了起来:“你们快来看,这个螺蛳正在走路呢。”“哦,原来螺蛳的脚就在头的下面呢。”亮亮用手碰了一下正在向前蠕动的螺蛳,螺蛳的身体和脚一下全都都缩进硬壳里去,还把壳口封闭起来了。“老师这是为什么呀?”“它这是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呀。”“老师你看螺蛳还吃水草皮呢。”望着孩子们认真的神情、专注的探索,我用点头、微笑和抚摸肯定着孩子们的发现。我们在观察饲养的后期还组织孩子把螺蛳送回家,这样不仅让孩子知道了螺蛳生存的最佳地点,也培养了他们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总之,农村的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些资源都是孩子们最喜欢、最感兴趣的素材,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为孩子一生的认知价值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玉带镇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螺蛳幼儿园幼儿
螺蛳树
螺蛳粉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