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主题环境创设“三把握”

2014-05-26徐春燕

好家长·幼教新天地 2014年3期
关键词:创设家长幼儿

徐春燕

环境是幼儿接触密切、使用频率较高的幼教内容之一。因此,在每个主题实施时教师都会进行主题环境的创设,以便为幼儿提供综合、完整的学习环境。那如何让主题环境发挥有效的作用,使它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学习的兴趣点呢?我在主题环境的创设中就比较注重老师、幼儿与家长的互动过程,常常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参与主题环境的构思、设计、准备和布置的工作,使主题环境的创设成为幼儿、教师、家长共同的教育过程。与此同时,为使这种互动过程真实而有效,教师通常需要理性把握以下三组关系:

一、把握好主体和主导的关系

主体(幼儿)和主导(教师)之间相互作用,互为条件、互为补充。一方面,教师的主导对幼儿起规范作用,使幼儿朝着教学目标、标准和要求发展;另一方面,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给予他们自由想象和自主创新的空间,让他们拥有和老师同样的发言权和参考权。为此,在主题环境的创设中,教师正确把握“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是关键。首先,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培养幼儿创设环境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营造和谐的氛围,使主题环境的创设在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调控创设的方向,使活动过程围绕创设目标实施,使师生之间、幼儿之间的操作在有序的状况下进行。其次,教师要重视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充分释放幼儿,如在创设活动时教师要提供给幼儿表现自我的机会,问一问“你有什么建议吗?”等等,这样给予幼儿说的机会后他们想说的胆量会增加,说话的频率也会增多,而当他们提出各种建议时,老师则要认真倾听,及时捕捉兴趣点,并逐步过渡到通过多方合作、多种渠道进行材料的收集,共同创设主题环境。例如,当我们的主题即将进入“鸟类”的时候,老师就向幼儿抛出问题“如何进行我们鸟类主题的环境创设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我们可以用各种材料做鸟。”“我们可以回家收集鸟类的图片、书本。”……孩子们思绪高涨,七嘴八舌地为我们班鸟类的主题环境创设提出各种建议,老师则马上总结了大家的提议并做出决定:(1)设法收集有关的资料及制作材料。(2)设计鸟儿及鸟窝并制作。通过各种材料的收集和环境的创设,孩子们对鸟类的名称、生活习惯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主题环境创设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或幼儿关注的问题,创设的过程也是幼儿不断收集、储存、整理、交流的过程。一方面在师生共同制作及家长协助的过程中,幼儿有了环境创设的兴奋点,愿意主动去获取相关的资料和材料;另一方面,教师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想法,发挥幼儿动手动脑的潜能,幼儿会更加积极地创想、大胆地尝试、主动地讲述。

二、把握好可能和可行的关系

在主题环境创设中,当老师把主动权和说话权交给幼儿,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环境创设的时候,他们中间不乏有“空想家”,他们的所思所想有时如大海一样无边无际,会提一些“可能”实现的建议,这些建议有的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求,有的偏离了主题环境创设的内容等。老师在遇到孩子这样的建议时既不能一票否决,也不能完全采纳,而要在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的基础上发动其他幼儿共同讨论,并定出可创设的内容,将“可能”变“可行”。如一次凡凡跟爸爸妈妈一起去了香港的海洋公园玩,回来后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这个活动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有小朋友就建议要在主题环境中布置一个海洋公园,顽皮的小雨一听,马上也说:还可以布置一条大鲨鱼在海洋公园里。而当时我们正在进行的是“春天”的主题,动物的主题在中班也已经组织过了。于是我适时地启发幼儿,引入话题“一次难忘的游玩”,并通过集体讨论定出利用家庭资源将自己外出游玩时拍的照片带来布置主题环境的一角,这样既满足了幼儿当前的需要,也把握了主题环境创设中的目标和内容。

好的主题环境创设是不断与幼儿或与家长相互作用的过程,孩子、家长会根据墙饰的内容发挥想象、相互交流、快乐参与,而将环境创设中的“可能”转变为“可行”,这不仅使环境发挥了它应有的教育功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还使环境生动、真实地再现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同时也拉近了家园关系。

三、把握好被动和主动的关系

在幼儿园与家庭同向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家长、幼儿都是活动的主体,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家长也是环境创设的参与者、合作者、观察者和指导者。然而从原有的家园配合模式及操作过程来看,家长参与班级主题环境创设存在着不稳定性,家长自身的素质、对家园合作的态度等都是影响环境创设的因素。为此,教师必须先了解家长的不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家长的不同情况采用不一样的联系方式、互动模式,把握好“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对于有智慧、有见解的家长,教师可以主动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环境创设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如在鸟类主题环境布置中,敏敏爸爸就提议在环境创设中要给家长留出一块知识空地,一方面可以激发幼儿创设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家长对主题以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根据这个建议,师生一起设计了一个知识角;对于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的家长,其中当然也存在有特长或有智慧却不愿表现的家长,教师应该及时变被动为主动,寻求家长的配合,让家长明确环境教育中自己的角色,共同参与主题环境的创设。如呈呈的爷爷不善言语,但却知识渊博还有一双灵巧的手,任何东西都会制作,在获知这一信息后,教师马上登门拜访,与呈呈爷爷商谈当班级助教事宜,没想到呈呈爷爷说:“我本来就很喜欢孩子,就是只会做不会说,你们有需要我一定会参加的。”对于另外一些被动型的家长,教师也会在他们提供物质材料时,给予他们感激的目光和语言,或在表扬栏中加以赞扬,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环境创设的意愿。

由于环境创设的互动性,教师与家长的接触密切了,彼此之间也产生了信任。特别难得的是,当家长有了自己的想法、经验和技能时,他们能与教师交流、商谈。这样,教师就能充分利用家长的智慧,完善自身的认识、思考和知识;利用家长不同的思维方式,消除自身的局限思维;利用家长的多才多艺,丰富自身的创设技能。

主题环境的创设从产生、准备到完成及完成后的交流、讲述,都是教育过程。它引发了教师、家长、幼儿的相互配合、合作和交流。我们应该努力使班级主题环境成为课程的一部分,它的教育价值不仅仅是装饰和美化,更重要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和获取家长的支持。

(江苏省无锡市泰伯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创设家长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家长请吃药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