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心灵远离尘埃,让童年更加精彩

2014-05-26江敏

好家长·幼教新天地 2014年3期
关键词:情绪心理幼儿

江敏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剧,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幼儿期的心理健康程度会影响孩子的一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而在幼儿期所造成的心理伤害如不及时根治,则会给孩子留下永远的心灵阴影。

任何人的言行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只要导致孩子在行为、智力、情绪或身体功能等方面受到暂时性或永久性的伤害,即称之心理伤害。造成孩子心理伤害的原因有哪些?

情景1:

教学活动中,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讲完后老师提出了问题:“故事里出现了哪些可爱的小动物?”不少孩子举起了小手,老师为了体现层次性,先请一名平时比较内向的孩子起来回答,该孩子站起来一言不发,老师耐心地等待了一会儿,只好失望地说:“请坐下来再想一想”。

反思1: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要让内向的孩子更加活泼开朗,就应该多进行些“点名”回答,让他们有更多的锻炼和发展的机会。以前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包括去家访的时候,家长也是这样希望的。翻阅了一些资料后我发现,教师应该先了解这些孩子不愿意举手的原因。如果一个能力比较弱而且自卑感比较严重的孩子出于保护自尊心,而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时,教师绝对应该保护他们的这种沉默权,否则,他们会变得更加自卑。

情景2:

游戏中,一名特别调皮的孩子与同伴争抢玩具,同伴未抢到哭了起来,老师气冲冲地走过来说:“xxx,你是怎么搞的,还想不想玩啦?”其他孩子也跟着帮腔,有的说:“把他送到小班去。”有的说:“告诉他的爸爸妈妈。”老师安抚了一下正在哭的孩子,又过来总结:“你呀,看看xxx,他多乖,你应该多向他学习。”这个孩子沮丧地低下了头。

反思2:

《纲要》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发展的需要,从而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而有许多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往往不能做到这点,反而有先入为主,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心理倾向。就拿刚才的例子来说吧,每个班里都会有几个表现特别不好、经常违规的孩子。教师似乎因为这些行为已经“看死”了这些孩子,在处理相关的问题时,潜意识里认为一定是他先错了,有的不分清红皂白批评指责一番。此时,其他的孩子一定是积极地拥护老师。有些老师还会在最后来个总结,希望通过集体让他的行为有所改变,但是这样的教育对那个孩子的心理已造成了伤害,并且这样的教育会误导其他没有犯错误的孩子——当别人犯错误时,我们可以羞辱他。

原因之三:教师将情绪带进工作中

情景3:

小班教室里,老师正闷闷不乐地组织教学活动,此时一孩子因想家而哽咽起来,老师走过来说:“不要哭了,坐正了好好地学习。”可因为音量大了些,孩子哭得更厉害了,老师不由火起,大声说:“不要再哭了,再哭就不让你回家。”孩子的哭声戛然而止。

反思3:

孩子整天和老师生活在一起,教师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展。教师吓唬孩子不让他回家,我想这件事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内心深处的创伤,会对孩子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的发展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如果教师能轻言轻语地安慰孩子,或是把这个孩子抱起来轻轻地拍一拍,孩子应该能逐渐地调整自己的情绪。

原因之四:教师存在着偏爱的心理

情景4:

放学了,一位妈妈问自己的孩子:“老师喜欢你吗?”孩子神采飞扬地说:“老师最喜欢我了。”妈妈高兴地笑了。又一位爸爸问了同样的问题,孩子没精打采地说:“老师对我一点都不好,老师最喜欢xxx。”爸爸很不舒服地问:“你是不是调皮了?”“我没有调皮。”孩子急忙辩解。

反思4:

由于偏爱导致教育行为失当,进而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现象在幼儿园是十分普遍的。上例中的第一个孩子,可能会因为老师的偏爱而骄傲,会认为反正老师喜欢我,我做什么事情老师都不会批评我,各方面表现都很好的孩子也可能会因此退步;第二个孩子和家长的心里肯定是失落的,有一种不被人重视的感觉。此时,孩子的心理就会出现变化,他们会觉得反正老师不喜欢我,我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受到表扬,于是打人、开小差这样的现象就会层出不穷。

情景5:

游戏活动即将结束,孩子们都在老师的引导下收拾各种游戏材料,一个孩子不小心将皱纹纸撒了一地,老师一看,言辞犀利地说:“这点事情都做不好,早上没吃啊,真不知道你爸爸妈妈是怎么教你的!”孩子一听,眉头皱得比皱纹纸还厉害。

反思5: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都会成为影响孩子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上例中,老师在不经意间说出那么伤人的话,难以想象,这样的话对于稚嫩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痛的伤啊,若再传入家长耳中,又定会掀起轩然大波。

这样看来,孩子的心理是脆弱的,一旦受到伤害,将会给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消极影响。怎样才能减少对孩子心理的伤害,使他们的心理能健康成长?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更新观念,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应充分抓住园本培训、网上学习、观摩研讨等机会,加强教育专业理论的学习,树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并着力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对于因能力差而自卑的孩子来说,要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树立其自信心,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说: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应为孩子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让每个孩子在集体面前展示特长和优势。一个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弱,但绘画作品倒是干净清爽,那么教师可在作品评价时,充分肯定他绘画上的成功,再逐渐地引导他介绍自己的作品,只要他说了,就请大家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从而以美术为起点,让他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明察秋毫,对孩子进行积极的评价

教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对孩子进行评价,是为了促使他们进步和产生继续努力的动机。

教师应坚持积极评价,首先要把握好评价的着眼点。即要多关注孩子活动的过程,要多关注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要多关注孩子的进步,对他进行纵向比较。其次,教师一定要考虑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切不可对孩子期望过高,以免由于达不到要求而挫伤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教师还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孩子。教师要注意到孩子发展的各个方面,要有意识地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应当相信和鼓励孩子“你能行,你肯定能学会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发展得更好。

三、加强疏导,教师努力保持乐观的情绪

幼儿园要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要营造平等对话的空间和温馨的工作氛围,对心理压力过大的教师及时给予疏导,通过轻松交谈、互动游戏、心理宣泄等方法,为其缓解压力,鼓励教师适时适度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与情绪,勇于迎接各种挑战。

作为教师也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要求,保持乐观的情绪。每一位教师走进教室后,能将一切烦恼暂时抛诸脑后,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活动中。这种情绪转化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首先,情绪具有情境性,幼儿教师将幼儿园视为特定环境,自觉规范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情绪转变的心理机制。其次,情绪具有可控性。优秀教师总是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状态,他们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愁的神色和抑郁的面容。当一个教师经常做到能主动地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自觉地实现情绪转变,以快乐、饱满和振奋的情绪去感染幼儿,长此以往,他就可能逐步形成一种特定的职业习惯。

四、一视同仁,公平地爱每一个孩子

热爱孩子是幼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直接表现,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基础。这种爱是有原则的、公正的、有理智的和有分寸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作为一个教师要以宽宏的胸怀去爱全体幼儿,要深入了解每个幼儿,不带任何偏见地对待每个幼儿。教师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像花一样幸福、健康地成长。

五、 妙语生花,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

孩子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理解都是以情绪情感的体验为前提的,孩子在心理上难以自制或自我调节来以接纳他们并不感兴趣或憎恶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积极运用语言艺术,通过语言、语调、语速、停顿等变化来反映不同的情感色彩。适宜、生动、形象、直观、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不仅能传情达意,还能激发孩子兴趣,帮助孩子理解相关内容。

教师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允许失败,允许犯错误的氛围。因为孩子经验不足、能力有限,失败和犯错误都是难免的。而且从另外一种角度说,失败和犯错误也是孩子成长所必须经历的。同时,这样的环境应该是不存在任何外在压力的,轻松而自由的,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是十分重要。

作为幼儿教师应努力减少保教工作中的心理伤害,让幼小的心灵远离尘埃,让孩子的童年更加精彩!

(江苏省镇江市润扬幼儿园)

猜你喜欢

情绪心理幼儿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心理感受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