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生命在生命教育中绽放
2014-05-26戴文君
戴文君
【摘 要】校长形成教育思想,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从实践中提升是一条重要的可行路径,这样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实践张力,并且这一实践中生成的教育思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与提升。
【关键词】生命教育 教育思想 实践生成
拿破仑认为:世界上有两种最有力量的东西,一是宝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宝剑更有力量。对于校长来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抬头看路比埋头拉车更重要。思想从哪里来?教育学是一门实践学,校长的思想应该从实践中来,实践是校长思想的资源库和不竭动力。
一、实践探询:校长思想的源头活水
案例一:孤僻学生成长为阳光少年
他很小时母亲就离家出走,性格孤僻,长期被同学疏远,小学就曾多次发生过伤害同伴的事件并被媒体报道。他身上总藏着针、小刀之类的东西,只要有同学做了他不顺心的事情就有可能受到袭击;走路总是贴着墙边,考卷上除了思想品德卷写的是自己的真名外,其他全部是孔令辉、刘国梁等体育明星;秋天因“没人陪我玩”跳入学校荷花池并潜在里面让你找不着;有两次因为调体育课他偷偷跑到没人的专用教室试图往下跳,在课桌上、坐凳上用修正液写满了“没人陪我玩,要去跳楼了”之类的话……他就如同一棵长在阴山背后长期没有阳光的小树,还被许多大树遮挡了视线,他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挣扎,可差点儿被当做是问题学生送去精神病院。
解读:认真研究他的成长经历,分析多次事件发生的原因,寻找改善他行为的方法。我们要求同学经常关心他。他喜欢打乒乓球,课间就总有同学主动陪他打乒乓;把他当成一个重要主体,班级的事情预先告知他,牵涉到他的事情更是多征求他的意见。有人戏称“乒乓治好了他”,其实真正改变他的是我们在意了他的需求:需要玩的同伴,需要被人知道他的存在!一年下来,他再也没伤过人,慢慢地有了很多变化:走路不再贴着墙根,胸也挺起来了,眼睛会看着对方了,有微笑了。慢慢地,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阳光的少年,在人群里分辨不出异样……
案例二:一个学生的班级
目无校纪校规,家长对学校不配合,甚至为了孩子闹到教育局,小学毕业时老师有“终于结束噩梦般的生活”的感觉。对这个特殊的孩子,还没来中学报到,我们就开始做功课:特别选派了市优秀班主任和比较有耐心的任课老师,暑期就开始全面分析、研究教育对策,注意发现他的优点,给予信任,宽严相济,遇事谆谆善诱。初一第一学期,进步很大,但小事不断。第二学期“恶习”似乎有回头迹象:多次严重影响课堂纪律,伤害无辜同学甚至殴打老师。于是我们决定,为他单独开设“初一第13班”(我们每一个年级12个班),配备专门班主任,学校动员了四十多位老师,严格按照课程表给他一个人的班级上课,哪怕是体育、音乐、美术课都确保上课的内容和要求到位,认真分析可以帮助他提高学习的对策,也让家长看到了我们为孩子着想的诚意。经过努力他重新回到原来班级。此后,他真像变了个人似的,对老师很有礼貌,上课也比较认真,进入初三后经常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再也没有发生过破坏纪律的事情。
解读:学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关键你有没有走进他们的世界。我们对学生要做到不排斥,不抱成见,让家长理解我们的一切方法都是为了真诚帮助孩子改进问题,将心比心地和家长进行深度沟通,并通过教师们的付出,赢得家长对学校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与此同时,我们用坚决的态度,非常规的做法,暂时“剥夺”了青少年期非常想通过同伴获取自我价值感的机会,类似于缺氧疗法,让学生在第13班的约束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学会遵守班级规则,学会融入到群体中去。
案例三:曾被3个学校赶出去的孩子
这是一个从小跟着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曾经过五关斩六将正式考取某重点学校少科班,可一年不到就因干扰老师无法正常上课被劝退,后又换了两所学校,也因同样的问题被拒。来到我们学校后,老师们像对待亲人那样关注他的成长,用心呵护,细心对待他的一切,为他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以激励他的学习热情,对他的教育问题采取团队化行动,老师们之间相互通气,让他在一事受到批评的同时在其他地方获得表扬,以免泄气。老师们为他的每一个进步而欣慰,也为他健康快乐地成长而动足了脑筋。新年前,老师们不约而同地用不同的方式对其表达新年的祝福。班主任为孩子买了保暖内衣,以填补孩子内心缺失的母爱。校长亲自给孩子送去了一只花篮和一封信,告诉他对于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勇敢的人会把它看成是成长中考验和磨练。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比他更苦的人,如果我们能胸怀天下,视天下之忧乐为忧乐,我们心胸会豁达很多。送的花篮既表示新年祝贺,也是为了告诉他一个道理,在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只要付出努力,鲜花和掌声就会永远伴随!在他就读我校的两年多时间中,老师们痛苦过、沮丧过、欣喜过、激动过,但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从不言放弃,总是相互鼓励,思考对策。最后孩子顺利完成了学业,考入市重点高中。
解读: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爱,这个案例中的学生由于从小缺少母爱,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他在课上经常出现违纪行为,这是他自我意识、自我认同的一种反应,如果对孩子的行为偏差简单处理,采取纵容、强制等不恰当的方法,没能理解和解决孩子内心的真正感受或需求问题,以至在多次重复、强化后就会导致孩子在品行上出现“意义障碍”,对教育者产生强烈的对立情绪,教育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最终变成了所谓的“问题”。这样的孩子需要用爱去融化他,让他感觉到曾经失去的东西,他就会慢慢地回到正常的成长状态。
二、生命教育:来自经验的概括
通过对我校一些特殊学生成长的反思,“生命”这个词逐渐进入了我的视野。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有意义的生命体,你把他们当成生命,他们就会呈现生命的色彩;你不把他们当成生命,他们就会暗淡无光甚至枯萎凋谢。生命教育成为我的追求,当然,生命教育是一个宏大的概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值得注意:
第一,帮助学生发现意义所在。人是一个充满意义的动物,意义是人的内在维度。学生作为一个未成年人,也有其存在的特殊意义。这些特殊学生之所以产生了很多让人难以理解的问题,从表象上看是认知、心理、情感等诸多因素导致,实际上是作为人的意义缺失,他们找不到这个阶段自身角色的价值定位,必然会引起许多混乱无序的行为。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育人,帮助孩子们找到人生的意义。
第二,心中拥有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生命都是等值的,都应该获得足够的重视,放弃一个学生就等于放弃一个生命。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向上、向善的愿望,坚守每一个学生都很重要,坚持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肯定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更好的自己,从而帮助学生完善积极的人格塑造。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些自然赋予的潜在力量和才能,这些潜力和才能都具有渴求发展的倾向,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
第三,关注学生的当下生活。特殊学生的问题发生在现在,问题的解决也应该是现在,脱离学生的生活谈改变,就像拽着头发离开地球。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当下的学习生活,这才是学生生命的本真状态,没有现在生命的幸福快乐,哪有将来生活的理想甜蜜,怎么可能为将来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也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学生生命质量提升的密码,进而实现有针对性地问题改进,促使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中不断成长。
第四,找到不同的生命触发点。不同的生命有不同的触发点,不同的触发点凸显了不同的生命特点,这个触发点可能提供对不同学生生命成长的不同的教育支撑。上述三个案例既有共性的教育策略,也有不同的方式方法,而不同的方式方法就是应对不同的生命成长。这个触发点的寻找就是不断了解生命、研究生命的过程,体现了充分的教育实践智慧,也只有找到了这个触发点,才算是实现了对生命的真正关怀。
三、拓展深化:实现群体全覆盖
对特殊群体的生命关怀获得的教育实效与教育思想的凝炼,促使我去思考将这一特殊性概括出来的普遍性教育主张运用到全体学生,以生命教育提升学生的群体生命质量,并在群体生命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反过来进一步丰富原有的教育思考。围绕生命教育,我校主要进行了如下探索:
首先,强化生命意识,使其成为教育共识。
我们不能选择学生,但是,可以改变教师自己。在实践中教师们正视学生存在的问题,经常开展类似“我们耽误了孩子什么”的大讨论。每一位老师都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反思自身教育教学中的不足,通过“教师论坛”进行教育经验分享,并在“我的教育故事”的主题活动中,撰写教育小故事,它们中有“赏识,孩子信心的源泉”“老师,请您等30分钟……”“智慧与爱同行”“让心灵的花园开满鲜花”“播种一粒宽容的种子在心间”“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和谐——对叛逆期学生的一些对策”……通过这些思考,学校形成了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教育氛围,教师学会了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努力形成上位的教育理解与认识,并将其与学校文化建设紧密匹配。
其次,寻找切实路径,不断进行行为改进。
把学生当做我们的亲人,把学校当做师生平等生活、相互关心的和谐大家庭,这是我们实现生命关怀的重要路径之一。我校所有的活动始终把学生受益最大化作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发展、学生快乐为追求。运动会上有教师们参与的运动项目,艺术节上有师生牵手共同演出,爱心义卖中有师生共同“讨价还价”……我们努力在相互的生命关怀中、在生命感染中唤醒孩子们的生命潜能,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五彩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
第三,反哺教育思考,达成双向互动建构。
生命教育的思想成为我校教育实践的重要导引,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有效变革,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面貌,成为学校发展的思想资源。与此同时,生命教育这一教育思想更需要在实践中完善与丰满,才能成为既有前瞻判断又接地气的活的教育思想,而不是仅仅成为书面上的话语符号,只有这样才会让生命教育不失去应有的教育魅力与实践吸引力。我们努力实现生命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双向推进:一方面,在生命教育的关照下,形成个性化的学校教育实践;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反过来进行生命教育理念的再思考,在生命教育的螺旋发展中,实现学生与学校的生命跃迁。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