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快乐,妈妈快乐
2014-05-26周凡荻
周凡荻
母爱是什么样的?它如风一样无处不在,水一般温婉柔情,它如风亲昵热烈,它似水温柔澄明。“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什么?”龙应台把她作为母亲的万丈深情在《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里写得明明白白。安安快乐,妈妈就快乐,尽管自己的种种理想、计划做了妈妈以后都不能实现了,可当孩子趴在妈妈身上,安静地感觉妈妈的心跳和柔软时,龙应台告诉我们,有些经验,不可言传。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上帝把小天使安安送给妈妈,妈妈开始教安安认识这个世界,一个丰富又复杂的世界。一路上,两人都很忙碌,妈妈做导游给安安介绍新世界,而妈妈漏掉的纯真美好,安安指出来,提醒她。安安的妈妈是很细心很有耐心的妈妈,她一点都不着急,不强制安安报补习班,不逼迫安安每次作业都得优,她想得很清楚:蒲公英年年都有,孩子的童年却只有一次。是啊,学习永远不晚,童年则珍贵得可怜。
妈妈给安安讲故事:女娲欢欢喜喜地给泥娃娃取了个名字,一个很简单的名字,叫做“人”。妈妈明白,安安是自己的儿子,可又是独立的人。他不是妈妈的副本,不是妈妈的继续,安安应该是有思想的人,安安就是安安,他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很欣赏龙应台的教育,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家长总爱为孩子铺好路,希望他们朝着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却往往忽略或者否定孩子有成绩不好的权利,也有失败的权利,孩子应该有自己选择目标的权利。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必须成绩优异,乖巧可人。
爱,是必须对幼小生命尊重,而尊重缘于平等—从孩提时代起,就告诉他:你的名字叫做“人”。以爱的名义,以对生命的敬畏说:“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既是书名,也是这本书第一篇的题目。作者在第一篇末写到: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是全书的内涵所在,不要逼迫孩子着急做什么,逼迫往往会适得其反,成长的意义正在于那些美丽的小细节。整本书就是记录孩子纤细的成长,记录下那些易被忽视的成长细节。一篇篇散文,也许只是为了记下孩子的一句话,也许只是为了记下一种感觉,妈妈把事情的经过简单漂亮地描述出来,展现给读者。没有总结性的概念,没有教导性的口号,甚至没有完整的情节,即使读者在阅读中戛然而止,也定会莞尔感慨:我们年幼的时候不也经历了这些片段?没有煽情的句子,却令人怦然心动。一篇篇、一幕幕,长长短短,晶莹剔透。从中我们体会到龙应台所说的孩子是天心的验证,是美的极致。更体会到,极致美丽的母爱。
许多时候,买一本书并没有清晰的目的,而纯粹是一种机缘,正如手头的这本《孩子你慢慢来》。初识龙应台,缘于《野火集》,那时只知道她的笔锋犀利。在学校举行的一次图书展销会上,我看到宣传单上有《野火集》,便兴冲冲地跑去买,不巧卖光了,只好买了她的《孩子你慢慢来》十年纪念版来安慰自己。与一本有爱的书结识,就是这样开始。
龙应台有众多的标签:作家、思想家、社会批评家、学者、教授,据说她最在乎的角色,就是母亲。她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34岁,第一次做母亲,从此开始上人生课,至今未毕业,且成绩不佳。
《孩子你慢慢来》的写作长达八年,龙应台从孩子八个月的时候开始写这本书,且是在她心情最愉快的时候写出来的,书出版之后,出乎作者预料,成为畅销书。从《野火集》中看到的龙应台那么犀利那么凶悍,而《孩子你慢慢来》中读者会发现她是一个温柔得不得了的女性,两本书甚至不像是一个人写出来的。用龙应台的话说,其实她这两本书应该并着看,她是同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做的事情,右手写《野火集》,左手写《孩子你慢慢来》。她有很强烈的理性跟强烈的感性同时存在。只不过当她在面对外在世界的时候,那就是冷静的龙应台,但是这并不妨碍跟孩子玩、跟朋友玩的另外那个自我。
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存在着所谓阴和阳、硬和软、刚和柔的元素。就是说“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件事和“俯首甘为孺子牛”并不矛盾,你往往为了怀里那个还在喝奶的婴儿去横眉冷对社会上的不公和黑暗,就是因为你心中有爱。你对那个小小的人的爱会使得你去做怒发冲冠的事。妈妈饱含着爱,说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是妈妈的轻柔絮语,是不假雕琢的爱的诗篇。它让我们重新打量曾经被我们轻易放弃的情感细节,它让我们再次审视我们在爱的旗帜下对孩子犯下的罪过。站在依然被监视、被剥夺、被伤害的孩子的立场,这本书便是一本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成长童话、亲子典范。记住“安安快乐,妈妈快乐”,我们会以一种更包容的态度看待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