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池水葫芦规模化圈养对水环境影响的分析

2014-05-25罗延龄

环境科学导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水葫芦类水滇池

罗延龄

(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云南 昆明650228)

滇池水葫芦规模化圈养对水环境影响的分析

罗延龄

(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云南 昆明650228)

介绍了滇池水葫芦规模化圈养的背景,科学选取了调查点位,利用监测数据,分析了滇池水葫芦规模化圈养对水环境的影响。

水葫芦;规模化圈养;污染;治理;滇池

1 项目背景

水葫芦又称凤眼莲,能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但它在江河湖泊中迅速繁衍,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腐烂后污染水质,妨碍其他水生植物生长,造成生态失衡。

与普通水葫芦相比,紫根水葫芦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紫根水葫芦叶片小,使水体透光性加强,利于水体溶解氧的生成与保持。同时,根系发达可迅速把蓝藻吸附到根系周围。另一方面,在生物诱导调控的作用下,紫根水葫芦抗逆性大大增强,根系所分泌的化感物质在最高浓度梯度范围内将吸附在根部的蓝藻迅速抑制,并被微生物等快速降解成紫根水葫芦生长的营养物质[1]。

水葫芦虽然是一种对环境有害的水生植物,已经对环境水体造成了很大污染,但是如果可以资源化利用水葫芦本身,那么就可以在治理污染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造福人类。水葫芦是滇池污染的主要因素,运用经济资源化利用水葫芦研究成果,可以在治理和减轻污染的同时带来经济效益,一举两得。

“十二五”期间对滇池水环境治理的重点将由主要外源性污染控制向外源性污染控制和内源性污染削减并重阶段转变,滇池水葫芦规模化圈养与资源化利用成为 “十二五”期间滇池水污染治理的四大举措之一。2011年在滇池设立“滇池水葫芦规模化圈养和资源化利用”项目。该项目在滇池流域开展 26km2(39000亩)水葫芦控制性种养。其中,外海 16km2(24000亩)、草海6km2(9000亩),流域内其他水域4km2(6000亩)。项目圈养区域主要分布在滇池草海(即内海)和外海北部龙门村、盘龙江入湖口、福保湾、宝丰湾、海东湾、晖湾、新运粮河、老运粮河、西坝河、船房河入湖口、东风坝等区域 (见图 1)。该项目是想利用 “水葫芦是吸收水体中氮、磷能力最强的水生植物之一,在有效控制其生长范围、做好管护、机械化采收及资源化利用等前提下,可进行大面积圈养”。通过水葫芦生长吸收和浓缩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再通过机械化采收,制作有机肥实现资源化利用,从而达到去除水体内源污染的目的。

2 调查点位选取

为调查水葫芦圈养对滇池水环境的影响,在水葫芦圈养后,对水环境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分别开展TN、TP、CODCr、高锰酸盐指数、水体中叶绿素 a、SS、透明度、pH、溶解氧、水温等水质指标监测[2]。

调查点位由8个点晖湾、罗家营、观音山东、观音山中、观音山西、白鱼口、滇池南、海口西组成 (见图2)。

3 滇池外海水质状况

(1)滇池外海2010年水质类别为劣Ⅴ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 69.9,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2010年总磷的平均值达Ⅴ类水标准,高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值达Ⅳ类水标准,其余项目均达Ⅲ类或优于Ⅲ类。超Ⅴ类水标准的指标有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3项,平均值分别为 2.62mg/L、0.201mg/L和65mg/L,分别超Ⅴ类水标准0.31倍、0.01倍和0.63倍。

(2)2011年1月—10月总体水质类别为劣Ⅴ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67.5,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超Ⅴ类水标准的指标有总氮和化学需氧量2项,平均值分别为2.88mg/L和73mg/L,分别超Ⅴ类水标准0.44倍和0.83倍。监测指标中,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值达Ⅴ类水标准,其余项目均达Ⅲ类或优于Ⅲ类。

4 滇池外海水葫芦圈养期内水质变化分析

从滇池外海水葫芦圈养区域 -龙门村的养殖区和对照点,2011年7月—2012年 1月的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水体主要指标:总磷、总氮和叶绿素 a的浓度都是养殖区的基本高于对照点的。2011年 7月—2012年 1月滇池外海水葫芦养殖区与对照点主要水质指标变化情况见图 3、图4、图5。

5 滇池外海水质变化分析

2011年1月—12月,滇池外海水质类别为劣Ⅴ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67.9,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超Ⅴ类水标准的指标有总氮和化学需氧量2项,平均值分别为2.80mg/L和73mg/L,分别超Ⅴ类水标准0.40倍和0.83倍。监测指标中,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值达Ⅴ类水标准,其余项目均达Ⅲ类或优于Ⅲ类。

与2010年同期比较,水质类别及营养状态没有变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降低了 2.83%;水体透明度的平均值上升了 41.2%。主要污染物总磷、氨氮和叶绿素 a的平均值分别降低了 20.5%、2.69%和22.0%,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的平均值分别上升了10.0%和6.87% (见图6)。

滇池外海水葫芦大面积圈养从2011年6月中下旬开始,根据图6可以看出滇池外海1—7月总磷浓度2011年均低于2010年同期水平,8—12月总磷浓度2011年均高于或等于2010年同期水平 (见图7)。

根据图8可以看出滇池外海1—11月总氮浓度2011年均高于或等于 2010年同期水平,只有 12月明显低于同期水平。

根据图9可以看出滇池外海氨氮数据波动较大,从平均水平看1—6月氨氮平均浓度2011年略低于 2010年同期水平,7—11月氨氮平均浓度2011年略高于2010年同期水平。

根据图 10可以看出 2011年滇池外海 2—6月水体中叶绿素 a浓度均低于 2010年同期水平,2011年滇池外海 7—10月叶绿素 a浓度均高于2010年同期水平,2011年滇池外海11—12月叶绿素a浓度均低于2010年同期水平。

6 综合分析结论

滇池 外海 水 葫芦 控 制 性种 养 面 积26km2(39000亩),从2011年6月开始种养水葫芦,10月开始采收水葫芦,在这期间对滇池外海水葫芦圈养区内、对照点及滇池外海8个国控点的水质进行了跟踪监测。综上水质变化分析可看出:至 2011 年12月滇池外海总体水质类别依然是劣Ⅴ类,营养状态仍属重度富营养,水质类别及营养状态没有变化。

水质未改善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滇池外海水葫芦圈养区主要水质指标总磷、总氮和叶绿素 a的浓度从种养到采收基本高于对照点。水葫芦生长快,生命周期短,水温、水体中富营养化程度以及水葫芦种养密度都会对水葫芦吸收水体中氮磷达到饱和产生影响,一旦吸收饱和,水葫芦不及时打捞就会腐烂,导致二次污染。叶绿素 a浓度受水体中藻生物量浓度影响较大,所以用叶绿素 a来看水葫芦圈养效果意义不大。

(2)采收不及时还会造成水葫芦大量繁殖密度大后水底缺氧、缺光线,对滇池原生的水底生物带来较大影响。

(3)此次滇池外海水葫芦控制性种养面积26km2约占滇池外海水体面积 289km2的 9%,滇池外海水葫芦控制性种养区域相对滇池外海水体面积较小,从监测数据看,其圈养水葫芦对滇池外海水体水质没有明显改善。

[1]江锦波,金春华.控制水葫芦疯长的措施 [J].水利渔业,2002,22(2):53.

[2]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Influence of the Large-scale Captive of Water Hyacinth on Water Environment in Dianchi Lake

LUO Yan-ling
(Kunm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Kunming Yunnan 650228,China)

The background of the large-scale captive of water hyacinth in Dianchi Lake was introduced.The monitoring sites were selected scientifically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water hyacinth on water quality.The influence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

water hyacinth;large-scale captive;pollution;treatment;Dianch Lake

X52

A

1673-9655(2014)02-0015-05

2013-12-25

猜你喜欢

水葫芦类水滇池
水葫芦
基于无线遥控的水葫芦清理装置的设计
在滇池东岸看西山
水葫芦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荧光类水滑石的细菌检测及杀菌性能
滇池湿地,美回来了
十四烷酸插层稀土类水滑石的合成及其对PVC的热稳定作用
PA6/类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水葫芦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