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师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就业压力的差异研究

2014-05-25李国栋杨小晶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师范师范生总分

李国栋,杨小晶

(盐城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盐城224002)

伴随教师教育从“封闭、单一”向“开放、多元”的转变,越来越多办学历史悠久、学术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学参与到承办教师教育的队伍之中,致使传统地方高师普遍面临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727 万人,比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还多出28 万人,因而被冠以“更难就业季”。[1]面对激烈的院校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地方高师欲在弘扬师范传统特色的过程中实现成功转型,最迫切的问题便是如何有效地为师范生与非师范生两大群体的就业压力问题进行“切脉问诊”,以便“共时地”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提升就业竞争力。文中的就业压力是指个体在择业过程中,依据个体因素与就业条件形成个体认知评估,进而产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研究者采用自编《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作为工具,在理论分析、深度访谈及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了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的七个因子,分别是F1:就业环境,F2:求职经历,F3:学校因素,F4:专业因素,F5:就业支持,F6:职业定位,F7:家人期望。在试测阶段,采取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抽取了七个公共因素,解释了总变异的54.44%,各个项目所在因素的载荷值基本都超过了0.50。在正式施测阶段,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对七因子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检验,调查数据与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良好,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6 ~0.60 之间,各因素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7 ~0.82 之间,各项目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26 ~0.66 之间,都达到显著水平。此外,量表还采用克伦巴赫α 系数、分半信度、重测信度作为信度指标。总量表的克伦巴赫α 系数为0.96,分半信度为0.96;总问卷重测信度为0.86,各因素重测信度在0.79 ~0.85 之间。问卷共55个条目,采用五级评分制,依次为“无”“较小”“中等”“较大”“很大”。总分越高,就业压力越大;总分越低,就业压力越小。

(二)被试选取

研究人员以某地高师的师范生和非师范生两类大学生群体为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350 份问卷。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主试在测试前先对问卷进行讲解,然后要求被试以自身真实感受进行回答,并强调回答无对错之分。回收有效问卷316 份,有效回收率为90.29%。在有效被试中,师范生154 人(男生56 人,女生98 人),非师范生162 人(男生52 人,女生110 人)。

二、研究结果

(一)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就业压力的总体状况

对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就业压力总体水平及7 个因子进行平均值和方差的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数据显示,师范生就业压力总分中等偏上,就业压力较小、中等偏下、中等偏上、较大的人数分别为6、53、89、6,占总数的3.9%、34.41%、57.79%、3.9%。非师范生就业压力总分中等偏下,就业压力较小、中等偏下、中等偏上的人数分别为13、67、82,占总数的8.02%、41.36%、50.62%。在就业压力的7 个因子中,师范生的就业环境(3.57)、专业因素(3.16)以及非师范生的就业环境(3.34)的平均值大于3,其他因子的平均值处于2.5 ~3 之间,得分最低的是非师范生的专业因素(2.57)。

表1 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就业压力状况的描述性统计

(二)师范生与非师生就业压力及各因子差异比较

对师范生与非师生就业压力总分及其7 个因子的得分进行差异分析,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表明,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在就业压力总分以及就业环境、专业因素和职业定位3 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师范生显著高于非师范生;在求职经历、学校因素、就业支持、家人期望4 个因子上的差异不显著。

表2 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就业压力及各因子差异比较(M±SD)

(三)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就业压力的性别差异比较

对师范生就业压力总分及其7 个因子的得分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不同性别师范生在就业压力总分以及就业环境、求职经历、职业定位和家人期望4 个因子上差异显著,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在学校因素、专业因素、就业支持3 个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对非师范生就业压力总分及其7 个因子的得分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不同性别非师范生的就业压力总分以及就业环境、求职经历、学校因素、专业因素、就业支持、职业定位和家人期望7 个因子上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表3 师范生就业压力的性别差异检验(M±SD)

表4 非师范生就业压力的性别差异检验(M±SD)

(四)不同性别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就业压力的专业差异比较

对男生的就业压力总分及其7 个因子的得分进行专业差异分析,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师范男生和非师范男生在专业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师范男生显著高于非师范男生,在就业环境、求职经历、学校因素、就业支持、职业定位和家人期望及就业压力总分上不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

对女生就业压力总分及其7 个因子的得分进行专业差异分析,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师范女生和非师范女生在就业压力总分、就业环境、专业因素、职业定位和家人期望上存在显著差异,师范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师范女生;在求职经历、学校因素、就业支持上不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

表5 男生就业压力及各因子的专业差异检验(M±SD)

表6 女生就业压力及各因子的专业差异检验(M±SD)

三、讨论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总体状况

从总体状况来看,本科生的就业压力处于“中等”水平,师范生就业压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非师范生就业压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可见,不管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都面临一定的就业压力。

测试结果表明,师范生就业压力总分显著高于非师范生,其原因在于师范生以往通常被看成“准”教师群体,但在现行就业机制下,这一特殊群体在择业方面出现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给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测试结果表明,师范生在就业环境、专业因素、职业定位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师范生,其原因在于中小学适龄学生基数的下降和教师岗位需求的锐减,使师范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环境;在专业因素方面,师范类部分专业的就业率低、就业面窄,很多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对选择就业的地区、就业单位的性质以及专业对口等方面要求过高而导致就业困难。而非师范专业中大多为热门专业,是应社会迫切需求而设置的,就业前景相对较好;在职业定位方面,原本就业目标相对明确的师范生在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下,越来越迷茫,自己没有清晰的职业定位,不知道什么工作能适合自己。有学者统计某校2008、2009、2010年三届师范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情况,结果显示,尽管毕业生在校都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但能够顺利地从事教师职业的不到1/4,[2]而非师范生在入校时就已经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清楚界定自己的职业方向,考取各类技能证书,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性和专业应变能力。

(二)不同专业类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性别差异分析

测试结果表明,女生就业压力显著高于男生,其原因在于师范类本科生中男女生比例极不平衡,加上目前很多中小学的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女教师人数远远超过男教师,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导致女生在获取教师岗位的机会上存在一定劣势。

测试结果表明,女生在就业环境、求职经历、职业定位和家人期望四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究其原因,在就业环境方面,用人单位主要考虑自己的利益,认为招女生后带来的麻烦多,不及男生省心,所以经常借此名义提高对女生的录用条件;在求职经历上,相对男生而言,女生遭遇更多的求职挫折,遇到很多求职困难,这给她们带来了较大压力;在职业定位上,女生的就业观念存在偏差,[3]就业范围狭小,择业的首选是教师类相对稳定的工作,而不太愿意接受竞争性强的职业,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家人期望上,女生的家长期望孩子能够找到好的工作,特别是一些较困难的家庭,既无经济支持又无社会资本,在就业过程中将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使女生产生较大的就业压力。

(三)不同性别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专业差异分析

测试结果表明,师范男生在专业因素上的压力显著高于非师范男生,其原因在于很多男生选择师范专业是被动选择,家长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男教师就业前景较好,于是帮助孩子选择师范专业,而学生本人对此没有兴趣;他们真正开始思考自己职业选择时,发现自己已经被安排在准教师的位置,很多人都想放弃原来的选择。此外,某些师范专业男生的就业情景并非像一些媒体宣传的那样好。例如学前男性教师的社会认可度不高,经常会受到别人嘲笑,在面对恋爱择偶等现实问题时,更是受到百般争议,这些因素使越来越多的男生觉得幼儿男教师社会地位低,没有前途,专业认同感和幸福感随之降低。[4]而非师范男生在选择专业时主要考虑的是自身兴趣和专业性质的结合,学校在设置非师范专业时已考虑到与用人单位要求挂钩,根据市场需求开设热门专业,并鼓励学生主动创业。

测试结果表明,师范女生在就业环境、专业因素、职业定位、家人期望4 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师范女生。其原因在专业因素上,师范女生一般注重教育类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成绩虽然优异,但实际动手能力较为薄弱。非师范女生除了在专业理论学习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外,还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强,工作后一般容易适应。另外,师范女生的职业定位与其家人期望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譬如均希望谋求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岗位,而现实形势的反差往往使她们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致使就业压力增大。

结 语 综上所述,师范生和非师范生都面临着一定的就业压力,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体共同努力。就学校而言,需要加大对两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特别是对于师范生就业面相对较窄、职业定位模糊等问题,学校要拓宽师范生就业渠道,鼓励他们从事非教师职业,引导学生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并对师范生自主创业给予舆论支持和政策鼓励。此外,学校还应逐渐加强与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的联系,获得最新的就业信息,及时修改和完善专业培养计划,以利于切实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保证大学生的就业率。对于两类大学生而言,无论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都必须学会认清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调整就业期望,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新的积极乐观的就业心态,在就业过程中达到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教育部召开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85/201312/160544.html,2014 -3 -27.

[2]张超,张柚华.从地方院校师范生就业现状论师范教育改革[J].教育学术月刊,2012(10).

[3]狄伟峰,沈红.师范院校学生就业的性别歧视[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

[4]李倩.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就业矛盾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猜你喜欢

师范师范生总分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