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3-2012年弥渡县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2014-05-25白仙玉皋玉明毕艳萍

卫生软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性传播病种法定

白仙玉,罗 华,皋玉明,毕艳萍

(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弥渡 675600)

● 疾病预防与控制 ●

2003-2012年弥渡县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白仙玉,罗 华,皋玉明,毕艳萍

(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弥渡 675600)

[目的]了解弥渡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弥渡县传染病的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弥渡县2003-201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2年弥渡县共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22种 6,45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1.52/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2.03/10万。发病率自网络直报系统启用的2004年后明显上升,之后至2009年逐渐下降,2010-2012年又逐渐上升。发病分类构成显示: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占21.92 %,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3年15.99%上升至2012年37.29%;肠道传染病占30.65 %,由2003年32.18%上升至2012年37.07%;呼吸道传染病占43.86 %,由2003年42.77%下降至2012年23.87% 。[结论]传染病流行趋势的改变、新的传染病病种的出现、人口的流动等因素给弥渡县的传染病防制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适时调整防治策略,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控制弥渡县传染病的发生、流行。

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发病率

对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进行监测分析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旨在科学地指导法定传染病预防控制实际工作的开展。为了解弥渡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掌握防控形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现对2003-2012年弥渡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作出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传染病发病资料来源于弥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室,人口资料来源于弥渡县统计局。

1.2 统计病种及分类

本次统计分析的病种范围是2003、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27种;2005-2007年为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甲、乙、丙类传染病37种;2008年报告病种中增加了1种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共计38种传染病;2009年之后报告病种增加了1种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共计39种传染病。

传染病归类按《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播途径将其分为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接触性传染病。

1.3 方法

用Excel软件整理传染病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弥渡县2003-2012年甲、乙、丙传染病发病趋势以及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的流行变化趋势。

2 结果

2.1 传染病发病概况

2003-2012年共报告传染病22种6,45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 201.52 /10万,年发病率在2003-2005年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在2006-2008年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06年的222.08/10万下降至2008年的146.46/10万,为10年中的最低发病年,2009-2012年总体呈逐渐显著上升趋势,由2009年的149.60/10万上升至2012年的279.43/10万,为10年之中的发病高峰年,是最低发病年2008年的190.79%,较2008年增长了90.79%。死亡65例,总死亡率为2.03/10万,总病死率为1.01%,见表1。

2.2 传染病发病病种构成

2003-2012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5,367例,年均发病率为167.45/10万,占法定传染病报告的83.09%,其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1,092例,年均发病率为 34.07/10万,占法定传染病报告的16.91%。丙类传染病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2011年,丙类传染病发病占总传染病的46.57%,见表2。

表2 2003-2012年弥渡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

2.3 传染病发病位次

2003-2012年,发病位次位于前面的优势病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肺结核从2003-2009年连续7年位居各病种发病之首,2010-2012年连续3年位于第2位;痢疾、甲肝、伤寒发病位次总体呈下降趋势,痢疾发病从2003年的第2位逐渐后移,至2006、2007年为第4位,2008年又上移至第3位,之后又逐渐后移,2011、2012年分别降至第7位和第6位。甲肝发病由2003年第6位前移至2006、2007年第2位,之后发病位次又后移,至2009年从前8位中消失。伤寒发病由2003年的第4位移至2005年的第7位,之后从前8位中消失;乙肝发病从2003年起有8年位于第3位,其它2年分别是2004年第4位、2008年第2位;淋病发病2003-2008年在第6位左右,之后从前8位中消失;艾滋病发病2008年首次在前8位中出现,之后发病位次逐渐前移,2012年位居第4位;手足口病从2008年开始报告位于第7位,之后前移,至2010年以后,位居各病种发病之首。排序结果显示,弥渡县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是:肺结核、手足口、乙肝、艾滋病、痢疾,见表3。

2.4 流行特征

2.4.1 性别分布

男女性别比为1.52∶1,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2.4.2 年龄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其中以0~9组(25.88%)为主,其后依次为30~39岁(13.79%)、60~69岁(10.99%)、20~29岁(10.81%)。

2.4.3 职业分布

除保育员及保姆无报告外,其余职业均有发病,但分布不均,以农民(59.30%)为主,其后依次为散居儿童(16.65%)、学生(10.65%)、幼托儿童(4.56%)。

表3 2003-2012年弥渡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位次

2.4.4 地区分布

全县8个乡镇均有传染病报告,但以县城弥城镇最多,占 21.26%,其后三位依次为新街镇(17.04%)、寅街镇(15.70%)、红岩镇(14.67%)。

2.4.5 时间分布

各月份均有分布,其中6月份(11.74%)为发病高峰,其后依次为5月份(11.39%)、7月份(10.82%)、1月份(8.36%)。

2.5 各类传染病发病特征

各类传染病发病特征见表4。

2.5.1 呼吸道传染病

共报告麻疹、肺结核、猩红热、风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甲型H1N1流感7种2,83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83.75/10万,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42.50%,其中该类病例中报告居前3位的是:肺结核2452例,占该类病例数的 86.55%,年均发病率为 76.50/10万;流行性腮腺炎149例,占5.26%,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65/10万;流行性感冒130例,占4.59 %,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06/10万。

2.5.2 肠道传染病

共报告伤寒副伤寒、手足口、甲肝、菌痢、戊型肝炎(戊肝)、未分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7种1980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1.77/10万,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30.65%,其中该类病例居前三位的是:菌痢报告 694例,占该类病例数的 35.05%,年均发病率为21.65/10万;手足口报告664例(2008-2012年),占该类病例数的33.54%,5年年均发病率为41.04/10万;甲肝报告368例,占该类病例数的18.59%,年均发病率为11.48/10万,2012年无甲肝病例报告。

2.5.3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

共报告乙肝、丙肝、淋病、梅毒和艾滋病5种141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4.18/10万,占报告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1.92%。此类传染病2003-2007年间为中等度发病状态,从2008年起则呈现持续快速上升趋势,尤其是 2012年发病率达 104.21/10万,较 2003年上升308.40%,位居2012年传染病发病的首位,为近10年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类传染病。该类病例居前三位的是:乙肝报告819例,占该类病例数的57.84%,年均发病率为25.55/10万;艾滋病报告187例,占该类病例数的13.21%,年均发病率为5.83/10万;丙肝报告168例,占该类病例数的11.86%,年均发病率为5.24/10万。此类病例中上升速度最快的是艾滋病,其次是丙肝。

2.5.4 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共报告乙脑、流行性出血热、疟疾、斑疹伤寒、血吸虫5种21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71/10万,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 3.33%。此类传染病处于较低水平,并略有下降趋势。

2.4.5 接触性传染病

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2种15例,在各传播途径传染病中,发病率处于最低水平。

3 讨论

2003-2012年,弥渡全县传染病总体发病水平相对稳定,年均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01.52/10万。10年间传染病发病率呈现“2高1低”形式,即前3年(2003-2005年)和后3年(2010-2012年)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而中间4年(2006-2009年)则逐年下降。这与2004年开始启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提高了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和灵敏性有关,同时2008年之后将手足口病纳入传染病报告也使发病率有所上升;而乙类传染病以及总发病率(2006-2009年)基本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说明弥渡县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由于受新发传染病、流动人口、社会不良行为因素以及全球性肺结核回升,尤其是中国肺结核疫情占世界肺结核患者的1/4以上[1]等因素的影响,增加了传染病防制工作的复杂性,给传染病的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必须适时调整防制策略,有针对性地制定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控制弥渡县传染病的发生、流行。

表4 2003-2012年弥渡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构成情况

从各传播途径传染病的发病率可看出,肠道、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肠道传染病2010-2012年有所上升,主要受手足口病上升的影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起伏上升趋势, 2012年上升尤为明显,从构成来看,该类传染病已由第3位跃居第1位;10年间,传染病的主要发病类型发生了变化,由肠道传染病转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与相关报道一致[2,3],发病的强势病种中除肺结核、乙肝一直保持高发病率外,其它则由肠道传染病为主的伤寒、痢疾、甲肝等转变为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的艾滋病、梅毒、丙肝等,提示今后要加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工作。

[1] 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1)∶3-7.

[2] 刘 江,王 娜.2004-2007年四川省江油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J].疾病监测,2008,23(5)∶317-319.

[3] 赵桂金,凌小凤,杜银梅,等.1997-2006年太原市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J].疾病监测,2008,23(2)∶84-86.

(本文编辑:谢碧钰)

R193

B

1003-2800(2014)04-0249-04

2013-09-22

白仙玉(1972-),女,云南弥渡人,大专,主管医师,主要从事疾病监测与控制工作。

猜你喜欢

性传播病种法定
智取红领巾
重建院落产生纠纷 土地确权程序法定
2010~2015年合肥市某三甲医院梅毒流行特征报告
“新病种”等十五则
交叉式法定刑的功能及其模式选择
性病并不是只能通过性传播
按病种付费渐成主流?
艾滋病的防治与护理
我国全面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
按照法定途径处理公众诉求的探索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