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T第三平台对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影响

2014-05-25梁小庆

中国远程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终端学习者教材

□ 梁小庆

IT第三平台对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影响

□ 梁小庆

信息和通信技术已经发展到以移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和社交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第三平台阶段,这对社会的影响和改变是前所未有的,开放教育也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呈现出革命性的变化。开放教育的学习资源如何适应和满足学习者在新环境中的需求,是资源建设者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对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带来的影响以及所提供的新技术和能力会对学习资源产生何种变革,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期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在泛在学习理念指导下,需要注意和研究的若干要素,以及由此对资源建设管理和团队建设带来的挑战。

第三平台;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泛在学习;媒体融合

著名市场咨询机构IDC(国际数据公司)认为,信息和通讯技术(ICT)行业正在转型为一种可实现增长和创新的新技术平台,这种转型每20-25年发生一次。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主机和终端为主的第一平台;80年代开始的以PC(个人电脑)为核心、以局域网、客户/服务器和互联网为依托的第二平台;目前市场正处于第三平台,它建立在移动设备和应用、云服务、移动宽带网络、大数据分析和社交技术上(如表1所示)。预计到2020年,全球ICT支出将达到5万亿美元(较目前高出1.7万亿美元),至少80%的行业增长是受第三平台技术推动的。在过渡期内,随着新兴市场对第三平台产品和解决方案需求的快速增长,建立在第三平台上的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将呈爆炸式增长[1]。

表1 IT发展各个阶段对照

IT第二平台阶段,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传统业务的效率,比如办公自动化、会计电算化、出版数字化、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计算机辅助教学等。IT第三平台则不同,它对传统业务的影响是颠覆性变革,产生了大量新兴业态,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关于IT第三平台对社会的影响,从人民日报的一则消息可见一斑,“本报北京7月22日电:22日早晨7时30分左右,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近20个省市大量微信用户反映微信发生全面故障,包括微信信息无法发出、无法刷新朋友圈、无法连接微信网页版,或接收到的图片无法打开等”[2]。一时间,“微信遭遇黑色星期一”在微博上迅速成为焦点。网友纷纷吐槽“没有微信的日子里,不仅影响正常工作、耽误日常沟通”,甚至还会“心里发慌”,感觉和小伙伴们“失散”了,与组织“失联”了,在社会“失语”了。有媒体称“上海一锹挖断光缆微信几亿网友失散”[3]。

2011年才出现的微信,到了2013年上半年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4亿[4]。6年前还没有的iOS(2007年1月发布)和Android(2007年11月发布)操作系统,现在已经和Windows三分天下。搭载这两个操作系统的智能移动终端,呈直线增长,后PC时代即将到来[5]。

今天,IT第三平台已经来到我们面前,它的快速发展对开放教育有什么样的影响?对开放教育学习资源建设有什么影响?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一、认清趋势是前提

IT第三平台阶段,有几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1.固定变移动

(1)互联网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7月31日,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8.20亿户,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达到69.2%,3G上网用户比重突破30%。仅1-7月,移动互联网用户就净增5585.2万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总数是1.83亿户[6]。

中国IDC圈10月17日报道,联合国宽带数字发展委员会日前发布的2013年版《宽带状态报告》显示,移动宽带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技术。移动宽带签约用户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用户已可实现利用智能电话、平板电脑和与WiFi相连的笔记本电脑上网。到2013年年底,移动宽带连接将比传统固定宽带用户超出3倍以上[7]。

(2)终端设备

新浪科技援引美国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保有量突破10亿大关,达到10.38亿部。虽然整整16年才实现这一里程碑,但分析师认为,下一个10亿或许只需3年就将实现。

另有数据显示,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智能手机和平板设备数量最多的国家。分析公司Flurry Analytic估计,截至2013年2月,中国的智能移动设备激活量2.46亿[8]。

2.分散变融合

(1)媒体融合

媒体是技术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的,纸质媒体历史悠久,有了电之后才陆续有电影、录音、录像,进入数字时代,形成了计算机可以处理的多媒体。在IT第三平台上,文本、图形、声音、影像已全部融为一体进行处理,无需再单独使用。

媒体融合改变了传媒的业态,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如电子杂志、电子书、网站、博客等,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媒体融合还促进了网络融合。

(2)网络融合

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这些网络的技术属性逐渐趋于一致(数据传输),通过技术改造,使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逐步整合成为全球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以互联网服务为核心。各发达国家纷纷完善法规,规范市场,形成统一的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信息通信网络。

有人提出,在三网融合的基础上加入智能电网,成为四网融合[9]。这已经是物联网的概念了,技术的发展最终会将各种信息网络融合成统一的物联网。

(3)屏幕融合

屏幕融合是媒体融合的表现方式之一,同一内容可以发布和显示在不同终端屏幕上,也称多屏同步或多屏互动。如常见的基于iOS、Android等不同操作系统的不同智能终端设备(像手机、PAD、TV等)之间,进行多媒体(音频、视频、文本、图片)内容的传输、解析、显示和控制等一系列操作,可以在不同平台设备上同时共享和展示内容。

屏幕融合带来了屏幕自适应技术,可以自动识别显示屏幕尺寸并做出相应调整,使同样的内容,在大小迥异的屏幕上,都呈现出满意的效果,无需人工配置参数。

(4)竞争融合

分散变融合的趋势是全方位的,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产业的合作。2013年底,一部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土豆网和优库网同步播出。两大电视平台加国内数一数二的视频网络平台,四大超级平台强强联合,最大化地实现了全平台观众的覆盖[10]。最终结果是两个卫视频道覆盖各自的观众群,重叠度不到10%[11],达到了合作扩大覆盖的目的。而此前他们是竞争关系,拿到优质资源要“独家首播”以取得竞争优势,现在则意识到,这种竞争的融合会给各方带来更大的效益。

目前,众多的开放教育机构和组织都在建设学习资源,如果能够真正像这样在某些领域进行融合,那么团结就是力量。

3.云计算兴起

云计算带来了云服务,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定义指出: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和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传统IT业具有如下缺陷:

•运营成本高昂,需承担软件及服务器等基础架构的各项费用;

•系统利用率较低,小而全一定会造成浪费;

•敏捷度低,无法适应负载变化,使得业务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云服务则相反,吸引用户的就是经济、高效,以及灵活应对负载变化。可见,云服务可以经济、高效地解决现代化IT基础架构与用户所面临的各种需求。

需要强调的是,云服务带来的一个重大变革是从以设备为中心转向以信息为中心,只有信息及人们在信息中的投资才是必须要长期保留的资产。VMware公司原CEOPaulMaritz曾预言:今后在云上每个人都将会有一个伴随终生的个人数据体,这样的个人数据体不会被捆绑到任何机器上,不会随着机器的过期而失效。

4.智能终端迅速发展

云既然具有无所不在的特点,接入的终端也应该无所不在。一般认为,云服务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随需自助服务;

•随时随地用任何网络设备访问;

•多人共享资源池;

•快速重新部署;

•可被监控与测量的服务;

•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

•降低了用户对IT专业知识的依赖。

PC是功能强大的终端设备,但无论如何轻量和小型化,随时随地使用还有困难。随后出现的PDA(掌上电脑),因功能有限,发展缓慢。但当PDA搭上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后,就发生了令人惊讶的变化,形成了快速发展与普及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各种各样的Pad(平板电脑)就是代表。

智能终端具有如下特点:

•具备无线接入互联网的能力;

•具有开放性的操作系统,拥有独立的核心处理器(CPU)和内存,可以安装更多的应用程序,使智能终端的功能可以得到无限扩展;

•人性化: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实时扩展机器内置功能,软件升级,智能识别软件兼容性,实现与软件市场同步的人性化功能;

•功能强大:扩展性能强,第三方软件支持多。随着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APP客户端上网的方式。社交、购物、旅游、阅读等事情均可通过智能手机完成;

•感知能力:这是与PC和PDA的根本区别,再便宜的智能手机也有重力、距离、位置、光线等传感器,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具备NFC(近场无线通信)功能,做到非接触交换信息。

这些特点揭示出智能终端的3个核心特征:

•丰富的感知能力

•多模的联网能力

•开放的操作系统

智能终端的感知能力日益强大。随着智能手机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通讯能力的不断增强,基于移动感知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应用或直接访问传感器硬件,或间接通过传感技术获得情境信息,为用户带来自然的交互体验和智能化服务[12]。

例如,现在的应用程序出现了“终端指纹”的概念,可以搜索出用户的IP地址、路由器型号、接入终端型号、产品序列号等一系列信息,并且将使用者在终端上的动作都一一记录在案,这些信息就构成了终端指纹。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楚地了解用户,使精准投放、精准服务成为可能。依靠这些功能开发的应用程序,使得智能终端比PC功能更强大、更完善。那么在开放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和发挥这些功能,需要认真地加以研究。

如果说今后在云上每个人都将会有一个伴随终生的个人数据体,那么智能终端普及的趋势意味着,我们每个人(包括儿童和老人)都拥有了放在口袋里、随时可用的信息利器。

5.大数据时代来临

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研究表明,全球每人至少产生200GB以上的数据。人类社会各领域产生的海量数据,使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IDC研究指出,未来十年的数据存储量将增长50倍。IBM表明,89%的CEO都迫切希望使用大数据分析来获得更好的洞察力,各行业的先行者都试图利用大数据来改变自身和行业的现状[13]。

目前比较流行的大数据特性被归纳为4个V,即Volume、Variety、Value和Velocity,分别对应: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数据本身有潜在的价值,但价值比较分散;数据高速产生,需高速处理。

“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不是要教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而是要把数学计算运用到海量数据上,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被称为“大数据时代预言家”的牛津大学网络学院互联网研究所治理与管理专业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说[14]。

大数据的出现,使得通过数据分析获得知识、商机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从以往局限于少数象牙塔之中的学术精英圈子扩大到了普通的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大数据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就像公路、铁路、港口、水电和通信网络一样不可或缺。但就其价值特性而言,大数据却和这些物化基础设施不同,不会因为人们的使用而折旧和贬值[15]。

大数据与云计算密切相关,正是因为云计算提供的海量信息处理能力,大数据时代才得以到来。

6.网络原住民进入社会

通常把伴随互联网长大的一代称为“网络原住民”,而出生在互联网之前的上一代,则被称为“网络移民”。对上一代人而言,网络是工具;对网络原住民来说,网络就是世界。

在网络原住民已经开始进入社会、逐渐成为开放教育主要学习群体时,我们必须面对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探索怎么改变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形式,以适应新崛起的一代。

以上6点表明,我们已经处于一个泛在的网络环境中,以往分散的图文声像媒体已经融合为一体,智能移动终端在迅速普及,网络原住民逐渐成为开放教育主体,竞争促进了合作,云服务和大数据提供了支持。这就是我们在新时期建设开放教育学习资源的大前提。

二、泛在学习理念是基础

然而技术终归是技术,要想融入教育,必须有学习理念和方法的支撑。在IT第三平台阶段,技术已经提供了几乎无尽的可能。将这些技术用于教育,泛在学习理念是最合适、最恰当的,像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交互、即时、时空分离等,都被泛在学习理念所涵盖。虽然泛在学习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理论框架,但泛在学习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教育领域,特别是开放教育领域。

杨孝堂和陈守刚在其著作《泛在学习的理论与模式》中,将泛在学习的定义划分为三类[16]:

第一类,强调学习的泛在性,是“人人、时时、处处”的泛在。从广义的学习出发,学习本身就是无处不在的,学习的需求、发生和资源也是无处不在的。

第二类,泛在学习指泛在计算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泛在学习意味着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能获取自己所需的学习信息和学习支持,从而完成学习任务。泛在学习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随手可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的3A(anywhere,anytime,anydevice)学习,也可以将3A拓展到7A来定义泛在学习:任何人(anyone),在任何地方(anywhere)、任何时间(anytime),利用随手可得的学习设备(anydevice),以自己的方式(inanyway),获取自己所需的学习信息 (anycontents) 和学习支持 (any learningsupport)。

第三类,通过与其他学习方式进行比较来定义泛在学习,如泛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与数字化学习相比,泛在学习不用坐在电脑面前,就可以随时、随地、随身地学习,在信息量与日俱增的现代社会里,泛在学习的灵活性满足了学习者在新时代下获取信息的需求。

无论从哪一类观点看,我们都可以归纳出泛在学习方式中学习者的需求:

•学习资源无处不在

•学习支持无处不在

•能够满足对信息获取需求的灵活性

这些需求在技术未能达到之前,只能是美好的构想和未来的理念。IT第三平台的到来,使得实现这些可能的技术基础已经成熟,在泛在学习理念指导下,可以研发出适合不同需求的学习资源。

三、提升认识是关键

泛在学习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各种功能的基础,要编制出适应学习者在新环境下的需求的学习资源,关键是认识要先跟上。

当开放教育的学习者越来越离不开移动终端和社交媒体时,还固执地要求他们坐在电脑或电视机前学习,已经不现实了;当这么多技术手段摆在我们面前时,仅凭以往经验简单说“有用”或“没用”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的体验根本就跟不上。

因此在新时期,首先要有积极的态度,学习、认识和体验新的技术手段,研究如何应用到学习资源建设中。以下这些要素需要在设计学习资源时认真研究和考虑:

1.媒体融合是核心

人对世界的认知是通过眼、耳、鼻、舌、身等器官感知各类信息,从不单一处理某一类信息。但在技术不发达时期,我们不得不单独记录、处理和显示文字、图形、声音、影像等。

以往的文字(图书)、音像(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课件(软件)各自独立,连出版都要分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在教学设计时只好要求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强调各种媒体的有机配合;在应用时不得不将各类媒体在一起配送,形成“教学包”和“学习包”。

到了IT第三平台阶段,图、文、声、像等媒体已经融合在一起处理和显示;而我们现在获取信息的方式,比如智能手机、pad,已经融合了不同媒体的多种功能、多种感知能力,而且这种趋势正在逐步扩大,使我们可以趋近人的认知功能,设计各类应用(包括学习资源)。

因此,新时期的学习资源,不仅不能再按照单一媒体(文字、音像、课件,或图书、光盘)割裂地考虑,也不能按所谓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的理念来设计(这里媒体仍然是分别使用的,只不过强调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弥补),而是要将所有适合的学习资源(素材),内容、导学、测评、自适应等因素放到一起考虑和设计。也就是说,新时期的开放教育课程和学习资源设计,核心是要按照融合的媒体来设计。

在iPad上用iBooks2阅读的互动电子书(多点触控电子书)《Lifeonearth》,是运用媒体融合理念编制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电子教材。该书在一个屏幕上安排了文字、图片、相册、导航图片、视频、3D模型、互动keynote等内容,借助iPad的指划技术,读者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能阅读文字,看图片、视频,做练习。其具体特征如下[17]:

(1)图片

该书中的图片可以实现纸质图书中几乎所有插图的位置和大小,通过指划显示全屏或者退出全屏。图组(或相册)分为两种:一种为对比图组,一个图片框中出现多幅图片,随指划依次出现,此种情况多为所呈现的画面是具有一定关联性的对比显示;另一种为动态图组,此方式需要学习者手指滑动参数条,自行调节参数,以观察在不同参数变化下对象的变化。比如随季节而变化的全球光合作用图,用手指滑动到相应季节,图表内容亦相应变化,并且是连续的。细胞组织的紧密度,随百分比而变化,等等。

导航图片将一张大图中的某个细节拉近,并进行细节解析。例如在描述某国家公园的植被分布时,选择不同地貌和植被的小图,大图和地形图亦相应转变,且都在一屏里显示,使内容连贯,一目了然。

(2)文字

该书中的文字可以实现纸质图书中几乎所有文字的字体、字号和颜色。可以选中文章中的某个词、某个句子、某个段落进行如下操作:

•查看定义:可以单机查字典,联机Google搜索网站关键词,搜索维基;

•标记重点:做5种颜色和红色下划线的不同标注,可以同时添加笔记。标记后,轻点标记过的词或句子,可以修改标记颜色、修改笔记、查询定义、通过Google搜索引擎搜索;

•笔记:针对某个词或句子做简单的笔记,篇幅不受限制。做完笔记后,该词或句子自动进行标记,同时在图书空白处会显示一个小便签,点击便签则放大以查看笔记;

•搜索:可在该书中搜索出相同的关键字所在页,点击可以跳转到对应的页面。也可以联机Google搜索网站关键词,搜索维基。

(3)视频

如同纸质图书中的插图一样位置和大小任意地分布在书中。视频甚至可以是各种形状的,可以自动播放,也可以由学习者自行控制播放哪一段。可以将书中视频放大到全屏观看,也可在播放过程中实现暂停、快进与倒退。

(4)3D模型

在展示分子等无法常规拍摄到的物体时,制作了3D模型,以便学习者观察。直接在屏幕上用手指就可以旋转、缩放3D模型。

(5)交互习题

富媒体练习增加了学习者的参与度。练习类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拖拽题,且练习中充分利用图片进行互动。如在地图中点选正确答案;可以随时查看正确答案;练习结束后可以反馈做题情况等。

与现有的计算机课件和网络课程相比,前者需要滑动鼠标、点击,而《Lifeonearth》这样用于智能终端的电子书更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更重要的是,与互联网搜索引擎相连,革命性地拓展了电子书的功能。在开放教育中,经过媒体融合的教材与网络学习平台协同使用,将会展现出更强大的作用。

媒体融合并不排斥媒体配合,IT第三平台为媒体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促进了媒体间的相互融合。以使用增强现实技术编制的教材为例,纸媒+网络+云+智能终端,同样能起到媒体融合增强效果的作用。

增强现实技术 (AugmentedRealityTechnique,简称AR)是在虚拟现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增加用户对现实世界感知的技术,并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或系统提示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增强”。它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或关于真实物体的非几何信息叠加到真实世界的场景之上,实现了对真实世界的增强。同时,由于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并未被切断,交互方式也就显得更加自然。

AR教材主体是纸媒体,即传统的纸质教材,多媒体资源置于云端,根据阅读需要,读者利用个人持有的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摄像头,阅读关键图像或约定标记(如编码符号),进行图形识别,通过无线网络向云端提出请求,获得媒体资源信息,再通过无线网络下载到个人终端,在读图像或标记的原地,无缝展示,供读者阅读。

云端的媒体资源,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动画,或功能媒体,也可以是特指的公式推导过程,甚至解题指导等等。而且云端媒体资源,除了音视频外,还包括具有交互功能、地理定位功能或其他感应功能的媒体,因此这里所称融合媒体,既包括表示媒体,也包括功能媒体。

这种纸媒+网络+云+智能终端的应用方式,没有打破原有纸质教材的使用习惯、配送(发行)方式,却驾乘在IT第三平台之上,充分享有各种功能。

2.素材建设是基础

开放教育学习资源建设要抓住媒体融合这个核心,并不是要排斥图书这样的传统教材,而是说再也不应该分媒体单独建设了。在明确学习对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前提下,统一建设文字、音像、动画等素材,应用这些素材,组合出文字教材(图书)、网络课程、电子教材、电视课程。这与传统资源建设先文字教材(主教材、基础教材),后音像教材、网络课程,虽然是流程反向,却体现了先整体、再组合、素材一致这样一个根本转变。

虽然,文字和音像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但不再是先形成单一媒体产品,如图书、光盘,再配合使用。而是在文字和音像资源(素材)的基础上,形成二者已经融合了的网络课程、电视课程、APP应用课程等。这一先一后,代表了媒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前者是无奈,只能强调配合;后者是一体,任学习者自选,体现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比如音像,以往有供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课程,有以光盘为载体的音像教材,网络课程里也有音像内容,还有智能终端用的APP产品,不尽相同。现在提出变电视教材为电视素材,是质的跨越。国家开放大学提出了基础视频的概念,就是在有完善课程设计的基础上,拍摄和编辑出完整知识结构的视频素材,作为基础视频。在基础视频上加工成适合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课程、适合网络应用的网络课程、适合智能终端用的APP产品。

文字内容仍然是新时期教材的基础,但不再是以前说的文字教材是主教材或基础教材的概念了。统一设计的文字内容(素材)被融入文字教材、电子教材、网络课程中。

素材要汇聚入库才有价值,得以复用。而资源形成库后,就可以根据需求,源源不断地拼装出各类应用产品。因此,新时期学习资源建设,资源库是极其重要、不可回避的基础建设项目,需要引起各级领导和管理者的重视。

3.云计算和大数据是支撑

开放教育以往的资源建设,受技术限制较少考虑到交互,更做不到大规模交互。通常是单独建设学习资源(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课件),而将需要交互的答疑、测评、社交等放到网络学习平台上,二者缺乏联系。

云服务打通了这条路,它的经济、高效,以及灵活应对负载变化等特点,使得开放教育可以搭建为千万级学习者服务的大平台。这样,每一个学习者,以及他们自己使用的每一个电子教材和融媒体教材都可以和学习平台无缝连接,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无缝连接,从而满足泛在学习方式中学习者的需求。

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可以设计承担学习全过程、自适应学习者程度的学习资源,包括困扰开放教育的学习过程管理。因为内容资源(可实现动态更新)、数据分析等数据量大的存储、复杂运算都可设在云端,用户端调用资源、反馈使用信息。这样大大减轻了用户端的负担,少占用终端资源。

因此,我们在设计学习资源时,不用受终端能力限制,完全可以把需要学习者反馈和交互的内容,比如在线搜索、在线答疑、作业、测评、交流等和学习内容放在一起,让他们手不离“书”(电子书)就可进行全过程学习,而无需在各种界面间切换。

云服务还使得对学习者进行大数据分析成为可能。将学习者使用电子教材、增强现实教材的种种数据(终端种类、时间、地点、时长、学习特征等)反馈到云端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有效地判断学习者是怎么学习的,喜欢哪一类媒体和资源,难点在哪里等。通过分析和使用数据可以做到形成性考核自动测评,科学分析教学效果与学生体验效果,评估得失,并为改进提供依据。从宏观上,学习机构可以分析出哪些专业和课程受学习者喜爱,为什么;学习者学习时间、使用的媒体和终端的分布;地域、年龄、职业差异等。这比问卷调查等研究方式要科学、准确得多,并且实时就可以获得数据。

4.智能终端是工具

我们正在进入“后PC时代”,这个时期的特点是越来越多的人拥有多台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并且对移动智能终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传统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重要性下降。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将会发展为开放教育中学习者的主要学习工具。

智能终端与PC和PDA的最大不同,就是它的感知能力,并且这种感知能力越来越强。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发展,智能手机正成为“人-物-机”三元世界相互沟通和融合的门户。智能手机已经从单纯的计算通讯设备,进化成为一种集计算、感知与通讯为一体的便携式个人智能终端。伴随着用户与终端的紧密耦合,越来越多的上下文相关服务迅猛发展,各种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层出不穷[18]。

对于这样伴随每个人的智能终端在泛在学习中能够发挥的作用,需要认真研究和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移动设备的情境感知(ContextSensitivity)能力将越来越强大,它将集成更多的传感器、探测器、采集器,通过这些电子化的微型感知设备,捕获用户、设备、场所、问题、应对策略方法等真实世界的信息,以及将我们所处生活环境中各种人类感官不能直接感受到的信息,采集到移动设备中,进入到数字化的虚拟世界中,经过计算、处理,变成人类学习、决策的参考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连通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通过虚拟世界的知识学习增强对现实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通过情境感知的移动设备,学习者可以轻松地感知并获取学习对象的详细信息和学习内容,利用头盔式显示器、穿戴式电脑等设备,提供一个新的、虚拟与现实交织的学习空间,并利用位置跟踪器、数据手套、其他手控输入设备、声音等使参与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全心投入和沉浸其中的感觉,并透过无所不在的智能网络,利用对话、实践社区、协作学习、社交过程的内化、参与共同活动来实现社会学习[19]。

如前所述的“终端指纹”,使我们可以随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包括个人活动和习惯爱好等。开放教育因师生分离,最担心的就是不了解学习者,不知道他们看不看学习资源,看哪些,不看哪些,对什么有兴趣,喜欢什么样的方式等。有了终端指纹信息,就可以分析出学习行为,进而了解学习心态,能够有的放矢地设计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

5.社交媒体不可少

IBM在2013年最新首席高管调研报告中,对“实施数字化战略面临的挑战”一项,排在第一位的竟然是“缺乏统一连贯的社交媒体计划是数字化战略的最大障碍”,其次才是相互竞争的优先事项、难以衡量的投资回报、法律和安全方面的顾虑等,缺乏合适的技术等因素还要排在后面。社交网络、移动平台和数字网络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组织与客户之间关系的平等化,也迫使组织重新思考自己的运营方式[20]。

所有的公司都应该清楚,唯有把控制权让渡给客户,业绩才能蒸蒸日上。互联网和Google搜索唯一重大的革命性力量与技术、媒体甚至是商业几乎无关,它是关于人的,是关于营造新型人际关系的[21]。

有学者认为,社交媒体影响力的本质是信息资源的凝聚力和整合力。Web2.0时代,谁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用户贡献内容,谁能对用户贡献信息的流向进行引导、对碎片化信息内容的呈现结构进行优化,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发掘、整合和利用,谁就最有可能获取说服和影响他人的能力[22]。

这应当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技术工作者以警示,社交媒体并不是狭义上的“社交”,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营造了新型人际关系,带给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开放教育、学习模式和学习资源,是否真想和学习者(客户)建立新型人际关系?有统一连贯的社交媒体计划吗?想到过吗?

学习资源建设者往往对学习内容关注多,但对学习对象关注少。建资源时,想到社区、论坛了吗?想到主动和学习者交流了吗?

社交媒体应用得当,可以有效弥补开放教育师生分离、缺乏交流的缺陷,如果能够制定出统一连贯的社交媒体计划,就能实现无处不在的学习支持服务,或者说前者是实现后者的路径。需要开放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资源建设者认真加以研究。

6.按需索取是方向

市场竞争白热化的领域之一零售业,依靠IT第三平台,已经实现了“泛在购物”,购物无处不在。线上线下交易、电子支付、配送服务,使得零售业从产品驱动、渠道驱动发展到客户驱动[23]。

这里的“客户驱动”和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到IT第三平台“以用户为中心”,反映的是同一个理念,现代信息技术则提供了技术支撑。

建筑在IT第三平台上的开放教育学习资源的支持服务,完全应该按照按需索取进行设计。IT第三平台阶段各路媒体都仍有其用武之地:传统纸媒、电子教材、融媒体教材、网络课程、电视课程等,可以满足学习者根据自身条件和偏好按需索取。而按照媒体融合理念编制的这些教材,保证了学习者选择任何一种,内容都是一致的。

相对传统有形学习资源,如图书、光盘的征订、配送,电子商务更便捷、高效,在此不再赘述。而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虽然技术手段是下载,然而怎么服务,大有讲究。零售业强调客户体验,从售前的宣传到售中和售后服务,使消费者满意和放心。IT第三平台还带来了“关联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关联需求。关联服务建立在大数据分析之上,根据消费者行为习惯,推送产品和服务。

这样的理念需要借鉴,不仅要让学习者方便地搜索和获取学习资源,不受个人终端设备的限制,还要推送关联服务:推荐学习材料、咨询答疑,甚至做到学习者学习生活的参谋,成为无所不在的支持服务的一部分。通过对学习者终端指纹信息的分析,可以实现学习资源和服务的主动推送和精准投放。这样做到学习者手里无论有什么样的终端,都可以得到适应的学习资源;喜欢什么样的媒体,就可以使用什么样的媒体;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就可以获得什么样的服务。

四、应对挑战是根本

由此可见,IT第三平台阶段对资源建设者的挑战有多大!单一媒体阶段,文字教材只需考虑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音像教材在文字教材基础上,考虑如何发挥视听媒体特点,将内容视觉化。基本上是一个个信息孤岛,也没有信息渠道沟通关联。即使这样,要做好也不容易。

IT第三平台的技术手段,可以满足泛在学习的各种需求,留给我们的则是如何设计、编制出这样学习资源的大难题。学习资源的设计者现在需要考虑:文字、图形、声音、影像、动画等媒体适合承载什么样的信息;怎么把学习内容分配到这些媒体上;怎么形成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材;怎么交互、怎么答疑、怎么自适应学生程度;怎么形成社交媒体计划,还要统一连贯;怎么进行大数据分析、分析的结果怎么用;在统一的学习资源里,哪些部分放在终端,哪些部分放在云端,云端学习平台的结构等。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如同解方程,多一个“元”,难度就不知大多少。

苹果公司发布iBookauthor互动电子书制作平台时所展示的样书《Lifeonearth》中,主创人员有19人,包括制片人、项目统筹、编剧、主讲、数字导演、动画导演、脚本与教学设计导演、制片人、内容制作团队、特效制作团队。这19人仅仅是参与电子书设计的关键人员,书中所出现的诸如照片、影片等媒体素材,其创作人或机构并没有全部包含在内,并有26个基金会和个人资助支持。

由此可见,一本目标清晰、内容丰富、形式美观的互动电子书并不是仅凭一己之力即可完成的,完全要依靠现代科技工程的管理方式和团队运作,并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资金支持。这需要多个角色参与,形成一个项目团队来制作。

1.资源建设角色要定位

这首先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是原来的资源建设决策、管理、编制链条要升级。应对挑战,高层管理者的决断、管理层的实施、团队的组织,都与以往不同,角色需要重新定位。

对于决策层,要分析和梳理需求,确定学习模式,确定资源建设的投入。如果要建设富媒体、融媒体学习资源,就要承受相应的成本支出、时间周期,并落实组织结构和建设机制。

对管理层而言,资源建设等于产品制造,而不是教学工作。为此,规划、流程、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绩效考核都要拿得起来。

对执行层来说,实行项目管理机制,而不是按学校对教学和科研人员的管理方式。明确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办法,任务、职责、完成时间、薪酬逐一明确并严格执行。

2.团队建设要跟上

互动式电子教材面对关联因素如此之多,涉及对象、内容、平台、互动、大数据分析,按照常规以学科教师牵头的课程组模式就很难适应。因为教师仅是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很难要求他们面对缤纷复杂的媒体,还要做到教育技术、媒体和管理专家。

这样一个工程性的工作,只能成立研发团队,项目主管可以是职业经理人,也可以由教师担当,但这时他的角色是项目经理而不是教师,学科背景仅是他完成项目的有利因素而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视听媒体研究室富媒体教材课题组通过研究认为,从实际出发,开发符合开放教育教学要求的互动电子书的理想团队应包含以下成员:

•项目负责人:负责电子书内容的整体构架,媒体的选择方向,团队成员的角色分配与协调,也还应包括整个项目的进程安排、经费运用等。以《Life onearth》为例,整本电子书是由哈佛大学的EdwardO.Wilson教授为总策划,由他带领一批团队成员,为每个角色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而Wilson教授作为灵魂人物,贯穿整个项目始终,使整本书看起来目标清晰、结构规整、风格统一。

•教师或学科专家:主要进行教学设计与专业知识内容撰写。其中专业知识只能由教师或者专家提供出来,而他们所提供的专业知识,可依据不同知识点,直接生成电子书的“词汇表”。

•媒体专家:主要进行多媒体设计。一本完整美观的电子书中可能包括文字、图片、相册、导航图片、视频、3D模型、交互功能的程序插件,所有的媒体形式是否都要出现,其出现的时机、方式、位置以及媒介之间的对应关系,都应该是媒体专家所要考虑的问题。

•文字编辑组:主要进行文稿撰写。一本耐看的电子书,仅从文字内容看,也不应该是知识点或知识内容的简单罗列。文字编辑所要体现的价值,就应该是在教师或专家所提供的文字稿本基础上进行文字校对与深加工,以使文字表达变得准确无误、文字内涵变得丰富饱满。

•图片编辑组:绘制或搜索电子书中所需图片,并确保解决好版权问题。

•视频制作组:主要根据教师与媒体专家所提出的要求与设计,拍摄相关视频。

•技术支持组:包括将所有文字、图片、相册、导航图片、视频、3D模型、交互功能的程序插件等向电子书中的技术实现及硬件设备支持等方面转化。

•版式设计人员:如何让一本书更加美观漂亮,赏心悦目,好的版式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这里还不包括学习平台、社交媒体、云服务等相关工作团队,可见要想发挥IT第三平台功能,编制出符合泛在学习理念的媒体融合数字化学习资源,需要多么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带给我们在管理上的挑战又有多大。

3.媒体本质要认清

最后要特别强调的是,开放教育乃至整个教育领域,IT第三平台仅是提供了更多功能和手段,怎么应用完全因教而易(或因学而易)。

教学媒体绝无高与低、好和差、先进与落后之分,适用为王。能用简单方式说清楚的,就不用复杂方式;能用低成本媒体就不用高成本媒体。当然不能为技术而技术。

新时期课堂里,黑板仍然是有效的教具,讲义、ppt仍然大有用武之地。只不过应用信息技术,我们有了翻转课堂、慕课(MOOCs),有了网络课程、电子教材,拓展了教与学的空间。

最终我们仍要回归:开放学习教材是那种使得学生在得不到教师帮助的情况下,自己就可以满意地学习的教材。尽管教学包(学习资源)经常以多种媒体形式出现,但不一定要多种媒体。它必须含有的是一位以虚拟状态出现的教师。学生一打开教学包(学习资源),教师立即为他服务,随时帮他学习[24]。

处在IT第三平台阶段的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中,决策者、策划者、设计者要时时想到媒体正在融合、云计算功能强大、电子教材可以和学习平台协同使用,学习资源可以和学习服务连在一起。这样即便仍是一本纸质教材,起点和理念已经不同了。

[1]IDC.第三平台研究报告[EB/OL].[2013-09-30].http://www.idc. asia/microsites/3rd-platform/cn/.

[2]人民日报.上海市政道路施工挖断光缆微信多地出故障[EB/ OL]. [2013-07-23]. 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3/0723/ c1008-22286924.html.

[3]新快报手机报.上海一锹挖断光缆 微信几亿网友失散[EB/OL]. [2013-07-23].http://epaper.xkb.com.cn/view.php?id=874981.

[4]人民日报海外版.百强企业年营收超2000亿[EB/OL]. [2013-08-08].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3-08/ 08/content_1280205.htm.

[5]腾讯科技.后PC时代来临超50%信息工作者至少用3个设备[EB/OL].[2012-02-27].http://tech.qq.com/a/20120227/000262.htm.

[6]人民网.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累计8.2亿[EB/OL].[2013-08-26].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3-08/26/nbs. D110000renmrb_01.htm.

[7]中国信息产业网.联合国宽带委员会发布最新宽带数据报告[EB/ OL].[2012-02-27].http://news.idcquan.com/tx/53289.shtml.

[8]中国文化投资网.中国智能移动终端数量第一[EB/OL]. [2013-03-29].http://culture.ocn.com.cn/Info/201303/wenhua291348. html.

[9]百度百科.四网融合[EB/OL].[2013-11-29].http://baike.baidu. com/view/4143886.htm。

[10]新华娱乐.《咱们结婚吧》优酷获网络版权同步央视湖南开播[EB/OL].[2013-10-10].http://news.xinhuanet.com/ent/2013-10/10/ c_125507238.htm.

[11]北京晚报.《咱们结婚吧》播出大结局[EB/OL].[2013-12-11]. http://media.people.com.cn/BIG5/n/2013/1211/c40606-23813698. html.

[12][18]陈龙彪,李石坚,潘纲.智能手机:普适感知与应用[EB/OL]. [2013-07-08]. http://www.ccf.org.cn/sites/ccf/nry.jsp?contentId= 2746457350456.

[13]蓝色梦工厂.驭数有术智胜大数据Power开启大数据业务在线高峰论坛[EB/OL].[2013-07-08].http://cinema.chinavirtualevent⁃center.com/?m=event&a=activity&activityID=448.

[14]光明日报.大数据时代:从预言走向现实[EB/OL].[2013-11-12]. http://news.gmw.cn/2013-11/12/content_9457496_2.htm.

[15]谢文.实实在在大数据[EB/OL].[2012-12-18].http://cloudgo.cnw. com.cn/cloud-computing/htm2012/20121218_261090.shtml.

[16]杨孝堂,陈守刚.泛在学习的理论与模式[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36-37.

[1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视听媒体研究室.iBooksAuthor研究报告[R].2012.

[19]余胜泉.移动时代的教与学.内部交流资料,2011.

[20]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客户主导企业合作铺就未来来自全球最

高管理层调研的洞察[EB/OL].[2013-11-20].http://www-935.ibm. com/services/cn/c-suite/csuitestudy/.

[21][美]杰夫·贾维斯.Google将带来什么?[M].陈庆新,赵艳峰,胡延平译.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9:3-15.

[22]喻国明,欧亚,张佰明,王斌.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和社会性应用[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24-28.

[23]IBM智慧的企业中国峰会(内部资料),2013.

[24][英]德里克·隆特利,鄂鹤年,蔡枢译.怎样编制开放与远距离学习的教材[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9-11.

责任编辑 日 新

G420

A

1009—458x(2014)03—0072—10

2013-11-30

梁小庆,高级工程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100039)。

猜你喜欢

终端学习者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多功能北斗船载终端的开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