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内涵式发展创建有特色、高水平的财经大学——记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贵州财经大学

2014-05-25蓝玉才

中国商论 2014年16期
关键词:财经大学贵州省学校

本刊记者 蓝玉才

贵州财经大学的前身贵州财经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贵州省唯一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为主体,法学、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财经类大学。学校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拥有河滨、鹿冲关和花溪三个校区,总面积5106.8亩。花溪主校区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是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大学校园。学校现有在校本科生23000余人,研究生1156人。

一、明确培养目标,全面提高质量

贵州财经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明确了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锻铸“儒魂商才”,即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心智、良好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实践能力并富于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的高素质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

学校是贵州省首个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的高等院校。现有53个本科专业,2个职业教育师资方向,1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6个教育部特色专业,9个省级示范专业;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4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7个省级重点学科、16个校级重点学科、8个校级重点扶持学科,6个省级科研机构或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省委、省政府建设的贵州省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开展专业评估。通过评估,学校进一步清晰地了解学校专业建设的现状;学院通过评估理清了专业建设的思路,规范了教学工作的档案管理,明确了专业发展的目标,促进了学院教学的规范管理。为时两年的全校性专业评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制定了《关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举措》,学校“儒魂商才”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通过专业能力架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点的理清,初步凝练形成学校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运行质量标准体系、教育教学质量管控体系、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育质量走上稳步提高的发展道路。

学校积极探索通识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启动虚拟实验班教学,在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三个学科,开设会计学、金融学和法学等专业的双专业双学位教育。

学校鼓励教师潜心课堂教学,开展“教学法推广与创先争优公开课竞赛活动”,进行优秀教师评选;开展“最受学生欢迎的基础课教师”和“大学生最喜欢的管理服务人员、辅导员(班主任)”评选活动,多位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普通老师和管理人员获赞,为广大教职员工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学校注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拥有贵州省高校首个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还拥有贵州省首家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高校前茅。

二、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

贵州财经大学充分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以构筑“人才高地”为目的努力做好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校内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优秀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鼓励优秀教师参加访问学者、交流进修等学习,为优秀教师实现自己的事业追求搭建更好的平台、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打造一支治学严谨、教学能力强、学术潜力大、在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师资队伍。

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大力实施“年薪制人才计划”,通过灵活的全职到校、半职到校、短期到校等形式,全方位引进发达地区的知名专家、活跃在国内科技前沿的著名教授、在海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具有重大科技创新潜力的优秀中青年学者等高端人才。一是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力度,2005~2012年,学校共支出近亿元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仅2010年,学校为博士购买住房及发放安置费就达6000余万元。二是将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化,每个学院都与学校签订人才引进目标责任书,使抓好人才工作成为全校的共识。三是学校出台《年薪制人才管理办法》、《海外院长管理办法》、《候鸟型人才管理办法》等措施,推行优厚政策吸引高端人才为学校发展服务,目前全校有年薪制人才2名,海外院长3名,候鸟型人才4名。

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在改革发展中进一步改善教职工工作条件,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加大公租房建设力度,为教职员工营造舒适、便捷的生活工作条件,以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每个教职工的激情与活力。

推行课程组教研活动方式,建设教学团队,注重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教学工作涉及课程、专业、学科、教学等多个概念,但课程是其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学科和专业、科研与教学联系的纽带,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心脏”。在建设过程中,从重点建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单门课程入手,逐步确立了系列化、立体化的建设思路,在促进课程建设中,也促进课程组这一基层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在全校形成多个有机教学团队,确保了学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推进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全校现有专任教师1024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5人,省政府津贴1人,省管专家10人。具有正高职称167人,占比16%,3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学校聘有数十位海内外知名的经济、管理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我国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接受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聘请,出任贵州财经大学名誉校长。

三、强化科学研究,打造学科特色

贵州财经大学以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将生态经济、山地经济、减贫与发展、农村金融确定为重点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特色研究成果。

建立和扩展研究平台,不断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学校积极与省扶贫办、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科院计量经济所、毕节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建立协同创新合作关系,进一步构建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重大研究与应用平台,成立贵州省金融法律法规政策研究中心,与省金融工作办公室联合成立“贵州省金融研究院”,使学科研究与建设得到加强,理论经济学、统计学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不断增多。

从2007年至2013年,全校教师共出版学术专著181部,教材47部,发表学术论文6300余篇,其中一类刊物1篇,CSSCI和北大核心2696篇,SCI、EI、ISTP 收录 458 篇。

近五年,学校共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71项,省部级、厅局级项目592项,立项数连续5年居全省高校前列,科研经费累计达到6684.96万元。学校2013年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2项,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在近三届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奖中共获得优秀成果奖51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32项。《贵州财经大学学报》曾获得“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和“全国民族地区十佳学报”称号,现为中文核心期刊。

四、明确办学方针,服务地方发展

学校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

学校抓住贵州处于经济社会全力后发赶超的关键期,对人才、智力需求日益旺盛和急迫的时机,在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释放能量。

发挥大学教授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的作用,发挥教授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高端人才的作用,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性、战略性、基础性方面提供决策参考。

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工程、创业园区的建设和科技产业园的建设工作,一是推进学校层面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二是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紧紧围绕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引导,大力推进连片特困区贫困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高水平、应用性强的战略咨询服务。

学校近年来先后成立了贵州省经济系统仿真重点实验室、贵州社会建设研究院、经济史研究所、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贵州省金融研究院、贵州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减贫与发展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等18个科研机构,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多种服务。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和科研团队建设有所提高,获得了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贵州省教育厅创新团队建设项目1项。近五年来,学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科研项目达184项,经费1633.45万元。

五、以学生为本,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贵州财经大学全力打造“高雅、进取、奉献”的特色校园文化。

建设人文素质教育基地,推动人文精神培养和人文氛围建设。学校“三大论坛”近五年来邀请了张五常、何祚庥、叶小文等一大批知名学者来校讲学120场次,拓展师生视野。学校与贵州省文史馆合作,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学校每年召开春秋两季运动会,并积极组织师生参加省级比赛。在历年贵州省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中,学校均取得较好成绩,多次获得“先进集体”称号,多人次获得“先进个人”称号。学校“五四”科技文化月、“一二九”文化艺术节两大系列活动逐渐形成品牌。

此外,学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等比赛中多次获奖。校团委下设18个青年志愿者分会,有注册志愿者4582人,获得了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涌现了以“全国十佳优秀志愿者”彭旸、“贵州省优秀青年志愿者”胡红茜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志愿者。近年来,志愿者为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等重大活动累计出动志愿10000余人次。

学校在教学中、在管理中、在服务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建设校园文化。学校从人才成长规律出发,为各种类型的人才的成长提供服务和帮助,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和愿望。

一是健全制度文化。学校通过制定与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科学合理地构建学校的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促进学校向依法治校、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体制迈进。

二是弘扬大学精神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弘扬乐于思辨的科学精神、忠于真理的求是精神、敢于精进的创新精神、勇于明理的批判精神,统筹兼顾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引导师生追求真善美。

三是培育大学行为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养成文明行为习惯;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四是营造大学环境文化。加强对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强大的思想合力;加强校园网、校园广播、论坛、宣传栏等舆论阵地建设;推广、宣传、使用校徽、校歌、校旗等文化形象标识,特别加强学生公寓的文化建设,发挥公寓环境育人的文化功能。

在教学活动中,以合乎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做到既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中重视学生的自由、平等和自主,实施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学校各职能部门转变作风,转变服务指导职能,和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在服务中改变“门难进、面难看、声难听”的风气,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六、拓展开放办学,扩大对外交流

学校积极拓展国内外交流与战略合作,与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科研教学合作伙伴关系。

2010年,学校成立了国际商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与美国加州州立富乐敦大学、霍普国际大学、奥克兰大学,法国上阿尔萨斯大学,日本大阪经济大学、东京经济大学,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等保持长期的教学科研合作。与加拿大布鲁克大学、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合作举办高等教育项目。与美国蒙大拿大学,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泰国商会大学、苏南拉里理工大学、庄棚皇家大学互派留学生。

至2012年12月,学校与12个国家和地区签约的高校达27所。2012年4月,泰国庄棚皇家大学贵财-庄棚汉语言中心正式挂牌。2013年6月5日,学校首个海外孔子学院在厄立特里亚揭牌成立,开创了学校对外交流工作的新局面。

近年来先后举办全国高等财经院校第六届校长论坛,与全国49所财经类高等学校就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展开深入交流;与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签订战略性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

七、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建设生态文明校园

贵州财经大学连续三届获得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继2010年张志康同志获得第二届全省高校“感动校园十大人物”称号后,张辉同志又获得第三届全省高校“感动校园十大人物”提名。

贵州财经大学全校现有23个基层党委、1个党总支、3个直属党支部、135个党支部,学校党委围绕“致力于锻铸儒魂商才、办人民满意大学”目标,加强“五型”党组织建设,即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服务型党组织、创新型党组织、发展型党组织和和谐型党组织。2006年,学校党委获得中共中央组织部、贵州省委表彰,分别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贵州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2年,学校党委获得“全省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党委”称号。近5年来,学校获得省级“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5个,省直高校“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26个,地厅级以上“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111个,占比77%。

贵州财经大学按照建设“生态园地”的要求加快推进新校区建设,已投入使用的花溪校区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目前,新校区95%的建设任务已顺利完成,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绿化工作初见成效。学校投资近2亿元建设了贵州省高校首套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该系统与常规中央空调相比,可节约40%以上的运行费用。学校投入1600万元启动中水回用系统集中处理校区生活废污水,路灯系统采用LED灯照明,并充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

近年来,贵州财经大学坚持“艰苦奋斗、严谨务实、负重致远”之传统,恪守“厚德、博学、笃行、鼎新”之校训,致力于锻铸“儒魂商才”,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财经大学;成为贵州省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基地,贵州省经济、管理理论研究中心和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研究与咨询中心。

猜你喜欢

财经大学贵州省学校
贵州省种公牛站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王梦媛作品
沈豪杰、孙占平作品
寻找最美校园 吉林财经大学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学校推介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浙江财经大学伦理研究所简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