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2014-05-25陈红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5期
关键词:盆腔炎灌肠疗程

陈红林

(珠海博爱妇产科医院,广东 珠海 519000)

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陈红林

(珠海博爱妇产科医院,广东 珠海 519000)

目的观察妇产科临床治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取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仅给予西药抗生素治疗,治疗组给予抗生素+中药清盆汤+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痊愈32例,总有效率98.3%(59/60),对照组痊愈17例,总有效率73.3%(44/6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有效率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中西医结合疗法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指女性生殖器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月经紊乱、腰腹疼痛等[1]。该病较为顽固,治疗难度大,并可诱发多种疾病,甚至造成不孕,严重威胁女性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当前,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本次研究抽取了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年龄19~62岁,平均(36.5±3.4)岁,病程9个月~8年,平均(3.6±1.2)年。纳入标准:①存在腰骶疼痛、下腹痛、月经紊乱、白带增多、经量多等现象且经期及性交前后加重;②舌质红、舌苔薄腻、舌苔黄腻、舌苔紫黯、脉细弦、弦滑;③检查显示子宫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附件增厚或压痛,有不规则包块;④B超显示子宫直肠凹陷处无回声不规则暗区,或单双侧附件有炎性包块[2-3]。排除标准:①心、肺、肝、肾及造血系统合并症患者;②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③恶性肿瘤患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临床资料完整,年龄、病程、病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单纯给予西药抗生素治疗。症状较轻者给予甲硝唑0.2 g, 3次/天,左氧氟沙星0.2 g,2次/天,10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症状较重者给予替硝唑0.4 g,2次/天,左氧氟沙星0.2 g静脉滴注,1次/天,10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1.2.2 治疗组:采用抗生素+中药清盆汤+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治疗。抗生素用法同对照组。①待月经干净后3 d给予中药清盆汤:红藤、蒲公英、忍冬藤各30 g、椿根白皮、车前子、六一散各15 g、延胡索10 g、炒川柏6 g、柴胡5 g。用水煎服,1剂/天,分2次服用。挟瘀者加茜草根15 g、失笑散12 g;脾虚者加太子参15 g、焦白术12 g;月经量多者加仙鹤草15 g、苎麻根20 g;不孕者加路路通、桃仁各10 g,三棱6 g;气滞者加橘叶、青皮各6 g。10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②中药保留灌肠:丹参、赤芍、透骨草各30 g,枳实、三棱、乳香、没药、当归、皂刺各15 g,用水煎至100 mL,约38 ℃时进行灌肠,1次/天。10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所有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妇科检查、理化检查炎症转为正常;显效:所有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妇科检查、理化检查炎症明显好转;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妇科检查、理化检查炎症有所好转;无效:以上指标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3]。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χ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以P<0.05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痊愈32例,总有效率98.3%(59/60),对照组痊愈17例,总有效率73.3%(44/6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3 讨 论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生殖器、盆腔腹膜及周围结缔组织发生的炎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小腹坠痛、隐痛等。由于盆腔与生殖器相连,感染炎症后,常会引起周围组织一病发炎病理表现为器官粘连、结缔组织增生、炎性渗出、形成包块等。由于慢性盆腔炎已过急性期,无急性表现,因此,使用抗生素治疗,病原体对药物敏感性较差,再加上慢性盆腔炎所引起的盆腔纤维化、粘连及血液循环变差等原因,常导致病灶处药物浓度降低,难以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3]。

从中医病理上讲,慢性盆腔炎属妇人带下、腹痛病。女性冲任虚衰、气血两亏,胞脉失于濡养,胞脉失畅,冲任瘀阻,发为腹痛。其发生机制与热邪、湿邪、瘀邪有着密切的关系[4]。而湿邪、瘀邪相结,可致使任带二脉受损,发为带下病。在清盆汤方中,椿根白皮、忍冬草、蒲公英、红藤可清热解毒;炒川柏可清热燥湿;柴胡可解郁疏肝;延胡索可止痛理气;车前子、六一散可清热利湿。以上药物联用,具有解毒利湿、行气活血之功效。

从现代医学上讲,清盆汤中所含的中草药能够增强毛细血管张力,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避免或减少渗出。还可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坏死组织的吸收,增强组织的再生与修复能力[2]。

中药保留灌肠的给药过程更加直接,效果更加明显。药物通过肠黏膜被充分吸收,从而松解粘连、消炎抗菌、吸收积液液,加快血液循环,使包块缩小直至消失。此外,中药保留灌肠对肝脏等毒副作用少,不刺激肠胃,能有效防止胃酸对药物造成的破坏,从而使药物被充分吸收,改善盆腔循环,加快组织的再生与修复,加快炎症消散速度[5]。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抗生素+中药清盆汤+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治疗的治疗组患者痊愈率为53.3%(32/60),总有效率为98.3%(59/60),单纯采用西药抗生素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为28.3%(17/60),总有效率为73.3%(44/60),组间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有效率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1] 罗琼英,陈淑芳.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34):145-146.

[2] 钟成霞,朱胜福.中医药治疗妇女慢性盆腔炎48例[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8,21(2):97.

[3] 杨柳明,陈丽霞.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1):75-76.

[4] 杨任亭,任麦存.少腹逐瘀汤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6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13):142.

[5] 杨丽杰,马丽华,程莉,等.透骨川椒汤在妇科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4):2724-2726.

R711.33

B

1671-8194(2014)25-0116-02

猜你喜欢

盆腔炎灌肠疗程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评估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不同温度退黄灌肠液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