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娩前后产妇200例心理护理观察

2014-05-25赵传玉潘淑蓉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5期
关键词:母婴产后产妇

赵传玉 潘淑蓉

(荆门市康复医院产科,湖北 荆门 448000)

分娩前后产妇200例心理护理观察

赵传玉 潘淑蓉

(荆门市康复医院产科,湖北 荆门 448000)

目的探讨产妇分娩前后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8月期间,我院分娩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DS及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3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护理满意度为9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0%(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前后加强心理护理可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减轻其焦虑及抑郁状态,促进机体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产妇;分娩;心理护理

孕妇在孕产期生理及心理均经历着巨大变化,尤其是初产妇,在缺乏必要医学知识以及生产体验的情况下,往往对分娩以及初为人母的心理适应性较差,极易产生各类不良心理[1]。相关研究资料显示,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多集中于分娩前后。产妇分娩前后存在负性心理,可影响分娩以及产后康复,严重时甚至可导致难产、大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等[2]。故加强分娩前后的心理护理干预,调整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状态非常必要。本研究对200例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并实施不同的护理模式,旨在探讨分娩前后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和作用,寻找最佳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8月期间,我院分娩的初产妇200例,均为初产妇,年龄在18~33岁,平均为(26.1±5.2)岁;孕周在36~42周之间,平均为(39.2±3.8)周;体质量在48~70 kg,平均为(58.9± 2.2)kg。除外精神疾病史以及智能障碍者。产妇均自愿并知情,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100例,两组年龄、孕周、体质量等经配对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产前心理护理:产妇在进入待产期后,因环境变化,对存在陌生感,加之担心分娩过程中发生异常状况、担心母婴结局等,多存在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针对产妇的这一系列心理特征,首先应为产妇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产妇入院时以端庄的仪表、亲切和蔼的态度迎接产妇,主动向产妇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环境、入院相关注意事项及主管医护人员等,讲解分娩相关诊疗护理措施及其目的、作用、分娩知识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使其能够尽快适应并熟悉待产室以及产房环境。充分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并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予以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安慰等,以缓解其紧张、焦虑等情绪,树立自然分娩及顺利分娩的信心。②产时心理护理:在产时应全程陪伴产妇,向其讲解分娩是一种自然分娩过程,缓解其紧张情绪。协助产妇取舒适体位,讲解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及对母婴的好处,有利于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同时,应鼓励产妇主动描述其疼痛感受,并指导其在宫缩时进行深呼吸,对其腰骶部进行按摩,可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减轻其不适感。通过与其谈话、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其疼痛注意力。鼓励产妇进食适量高热量且予以消化的食物,以确保体力及精神充沛。密切监测胎心音情况,向产妇提供产程信息,及时解除其困惑,消除其紧张、担忧和恐惧等情绪。③产后心理护理:在胎儿娩出以后,酌情应用宫缩剂,以免发生产后出血。同时更多地安慰、关心产妇,以免其过分激动而影响宫缩。指导产妇与新生儿接触或进行早期吸吮,并讲解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益处。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新生儿护理及观察方法,指导其进行新生儿保暖、沐浴,观察新生儿大小便以及消化情况观察。讲解产后相关注意事项,嘱其定期来院进行产后复旧检查。

1.3 评价标准

①心理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产妇分娩前后的负性心理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抑郁或焦虑状态越严重,其中,SDS≤41分表示正常,SAS≤50分表示正常。②分娩方式:统计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包括剖宫产、自然分娩。③护理满意度:以科室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产妇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SAS及SDS比较

两组护理干预前的SAS及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均显著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SAS及SDS比较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SAS及SDS比较

2.2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n(%)]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4 两组母婴结局比较

观察组1例(1.0%)发生产后出血,无新生儿窒息发生,对照组18例(18.0%)产后出血,5例(5.0%)新生儿窒息,总不良反应率为23.0%,两组均无其他严重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分娩对于产妇而言,是一个生理变化以及心理应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妇因对分娩过程缺乏充分的了解、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担心新生儿缺陷、产程意外等,极易出现焦虑、紧张及抑郁等情绪。在分娩前后,产妇的心理及生理均较为脆弱,渴望得到亲友的关心、最佳的护理服务以及理想的分娩,故产妇多存在依赖心理[3]。在此过程中,一些细小的生理变化或者外界刺激均可使产妇非常敏感,引起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4]。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孕妇的心理状态与分娩期多项生物指标具有紧密相关性。焦虑以及恐惧等负性心理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功能紊乱,导致儿茶酚胺的分泌量增加,而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可引起产妇宫缩乏力、疼痛敏感以及产程延长等,增加难产、大出血或者新生儿窒息等的发生风险[4]。故在分娩前后,实施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在护理干预前,应充分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以及实际心理需求,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对策,从而有效消除其不良情绪,将产妇心理因素对产程、母婴结局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在分娩前、分娩过程中以及分娩后,应予以鼓励和安慰,最大限度地避免对产妇的感官刺激,并分散其对不良事件的注意力,有利于减轻其不良情绪[5]。

本研究通过对产妇产前、产中及产后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故认为加强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产妇产后康复,并可提高产妇对于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1] 翟晓珍,郑淑萍.心理护理对分娩的影响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01-102.

[2] 马娟丽,施雪群.心理护理和产前宣教对产妇分娩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61-62.

[3] 柏景爱,朱利华.心理护理在妊娠期及分娩时的应用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08,6(7):712-713.

[4] 杨智莉.孕妇分娩前心理护理100例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5):708-709.

[5] 杨久秀,余红君.心理护理在孕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13,25(5):789-790.

R473.71

B

1671-8194(2014)25-0347-02

猜你喜欢

母婴产后产妇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