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开放大学专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4-05-24王学珍

中国远程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专科课程体系设置

□ 王学珍

浅析开放大学专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 王学珍

专科教育是目前开放大学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主体,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远程开放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设置模式。从开放大学专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外部影响因素、现行专科教育课程体系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两方面来考察,构建合理的开放大学专科教育课程体系,应确立新的课程观和课程建设思路,突出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层次性、实用性和职业性,以保证学习者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连贯性和相对完整性。

开放大学;专科教育;课程观;课程体系;培养目标

2012年7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全国电大系统迎来了“开放大学时代”这一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国家开放大学不是新建大学,但是新型大学。”[1]它的使命、任务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形成。[2]它的学历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职业性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一使命、任务和培养目标,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基本保障。基于此,本文立足开放大学的使命、任务和培养目标,结合开放教育专科课程体系现状,就构建开放大学专科教育课程体系及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一、电大开放教育专科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电大创办之初,在专科教育课程设置上主要是借鉴国内普通高等专科教育课程设置的体系和模式。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改造,电大专科教育课程体系已趋于基本稳定和成熟,逐渐形成了具有远程开放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设置模式,同时,也积累了相应的问题和缺陷。

(一)电大开放教育专科课程体系的主要特征

1.课程体系具有相对稳定性,凸显模块化特征

在2009年以前,电大开放教育专科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由四大部分组成:统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为保证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需要,在各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了统设必修课和限选课。统设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专业课程,其学分约占课程总学分的60~70%。在2009年开放教育实行专业规则后,课程设置调整为由六大模块组成,以2012级法学专业规则为例来说明,见表1。

表1 2012级法学科法学类法学(专科)专业规则[3]

从表1可见,六大模块中的前三大模块实际上是由四大部分中的统设必修课部分演变而来,将该部分中原有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专业课程通过增加选修课程和模块化课程设置发展为独立模块,并在每个模块中只规定最低要求的学习量,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增强课程的弹性和适应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课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4]从四大部分到六大模块,在课程体系和结构上所做的一定调整,使原有的模块组合式体系框架更为清晰和具体,凸显了课程设置的模块化特征,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2.统一开设通识课程和基本工具课程,凸显终身学习特征

统一开设通识课程是电大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举措。开放教育专科各专业均设置了通识课程模块,且该模块课程不得免修免考,毕业最低学分为2学分。目前,专科教育设置通识课程40余门供各专业选开,每门课程学分均为2学分,一般在第一学期开设。课程内容涉及职业与人生、个人理财、实用写作、演讲与口才、社交礼仪、环境保护、中国历史、地域文化、家庭与社会、生活方式与健康等与个人就业、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旨在适应学生基于工作和生活的学习,提高学生就业与生活的通用能力。

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两门基础课程,学好这两门课程对于提升学生适应现代社会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开放教育专科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构成上,各专业都开设了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其中英语课程为3~6个学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4个学分。英语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常用词汇和词组及基础语法知识,使学生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谈和对话交流,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零部件的基本知识,掌握日常工作中各种常用系统的操作与应用,培养学生的网络应用技术和信息检索能力以及获取各类学习资源的能力,帮助学生适应网络化的世界。

3.精心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和双证课程,凸显职业性人才培养特征

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和双证课程,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相互沟通和衔接,是电大培养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途径,也是创新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面向各个层次需要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从2009年开始,中央电大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启动了“职业人”教育改革项目,在部分职业倾向性较强的开放教育专业中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课程,将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开放教育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获得学历教育证书的同时能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每个专业一般设5门双证课程(含3门核心双证、2门辅助双证)和职业技能实训(一)、(二),双证课程和职业技能实训达到规定的要求,可以申请四级或三级职业资格证书。[5]此外,电大还与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共同研讨制定课程体系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了课程体系、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有机衔接,增强了专业、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彰显了电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4.强化课程实践环节并专门设置综合实践模块,凸显技能型人才培养特征

强化课程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是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电大开放教育专科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结合课程内容和能力要求设置了平时作业、综合作业、实验等内容,其成绩计入课程学习成绩,并与课程学分挂钩,没有完成的不能取得课程学分。除了课程实践环节外,电大开放教育专科还专门设置了综合实践模块,包括社会实践(调查、实习、岗位实践、案例分析等)、毕业作业(论文、专项设计、技术总结等)以及职业技能实训等,均为统设必修,共8~13个学分,不得免修。综合实践强调与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岗位工作相结合,注重吸纳学生从业经验与在岗成果,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本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电大开放教育专科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些电大教师和管理人员通过行动研究总结了开放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具体问题。分别以“开放教育”和“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3年11月5日),共查找出2008~2013年间来自电大系统教师和管理人员关于开放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的学术论文90篇,其中涉及开放教育专科的有12篇。这些研究成果所反映出的开放教育专科课程体系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见表2。

电大开放教育专科在课程体系上,偏重于“学科知识体系”,简单套用普通高校全日制的课程体系,过多关注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造成面向学生迅速上岗和职业发展的实用性、技能型课程、职业资格课程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电大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特色、实用性和针对性,虽然设有课程实践环节和综合实践,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贴近工作实践和社会生活的课程比较滞后,一些实践环节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造成学生所学课程实际效用不佳,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薄弱。在课程内容上,主要表现为专业课内容太多且陈旧,教材更新慢。许多专业课责任教师普遍反映自己任教的专业课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国家经济建设和制度改革的步伐。一些专家则认为目前的教材太“厚”,太强调学理结构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内容也太多,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焦虑感增加。

表2 开放教育专科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电大专科教育课程体系脱胎于普通专科教育课程体系这一根源性原因外,课程设置没有跳出传统大学教育的课程观,缺乏充分、客观的科学论证,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了解不够深入,课程定位和设计思想不明确,课程设置办法僵化、课程管理存在漏洞等也是重要原因。

二、开放大学专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

无论任何时候,“课程都受两类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即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等;内部因素,即制约自身的活力。”[15]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价值观念的更迭,人口的流动,学生来源的多元化,学习需求的个性化,课程理念的定向,教学方式的改变,等等,都会从不同方面对课程设置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构建开放大学专科教育课程体系,须首先思考与课程密切相关的各基本要素。

(一)开放大学秉持的课程观念

课程设置与实施的基本逻辑是:课程观念决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决定课程编制和实施模式,课程编制和实施模式决定课程的质量和价值。因此,课程观念在课程设置和实施过程中具有方向指导和价值统领作用,是决定课程质量和价值的起始条件。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必须从确立正确的课程观念开始,作出明智的课程决策。

开放大学的课程观念是开放大学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我国开放大学是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在国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突破传统大学模式的一个“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它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强调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向所有愿意接受开放学习的人提供学习机会和服务;强调主动适应社会各种教育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尤其是广大基层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学习需求,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教育公平;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导向,不仅注重学习者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也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发展。这些价值取向为专科教育的课程设置指明了方向,专科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这些价值取向,就必须突破传统课程观和“学历导向型”课程设置思路,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从学习型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教育需求和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出发,注重“职业导向型”(“社会导向型”)课程设置,发展“学习导向型”课程设置,为学习者的职业发展、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开放大学专科教育面临的社会需求

开放大学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教育目标、招生专业、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和毕业生就业都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体现出“网状”特征。分析专科教育面临的社会需求,不仅有助于提升专科教育对社会的适应力,而且有助于体现专科教育积极服务社会的责任和价值。因此,构建合理的专科教育课程体系,必须分析专科教育所面临的社会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专业人员;又要注重教给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技能,引导和鼓励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创造潜力,成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专业人员。开放大学的专科教育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保持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同步性,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三)开放大学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各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而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通过所设置的课程融入教学过程的,要以课程为中介才能实现,事实上,课程本身就被理解为达成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关系图

专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以专科教育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为依据。关于专科教育的教育目的,我国《高等教育法》有明确的规定,即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开放大学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上述规定与社会需求结合的具体化,即培养职业性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体现在政治思想、业务知识和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质的规定性。开放大学专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以上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为基本原则,与培养目标的结构相呼应,体现培养目标的内涵要求,有利于培养目标的整体达成。

(四)开放大学专科学生的基本特征和学习需求

作为教与学的内容,课程是教与学活动的中介,并制约着教与学的方法。课程内容选择及课程体系构建应从学生及其学习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特征和需求,正如奥尔特加·加塞特所说:“高等教育机构以及大学的建设都必须以学生为基础,而不是以教师或知识为基础。”[16]开放教育专科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也不同于开放教育本科生,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入学前提、求学动机与就业目标,在年龄、学习需求、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和多样性。广州电大近几年的数据显示,专科学生低龄化趋势明显,以18~21岁左右的青年为多;高中、职中、技校、职校、职高毕业生增多。他们在生理、心理以及阅历、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比成人单纯,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专业认识和职业意向尚没有形成,对于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也考虑较少。这就需要开设相应的课程予以引导,为学生日后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而在学习需求、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上,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绝大多数是为就业谋生和职业发展而来求学的,对于与就业密切相关的实用课、技能课、热门课认真学,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不肯下工夫。这一方面为增设技能课程、加强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对技能课、实用课的设置和内容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弄清楚哪些知识和技能是学生需要的,是学生将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并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缩减,以达到学生能够真正学会和理解的程度。而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则应该按照一定比例尽量压缩和减少。在学习方式上主要是面授辅导和网上学习相结合。开放教育专科学生能完全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者仅占很小比例,多数学生缺乏必要的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技能,这与已经习惯了网络自主学习的开放教育本科生具有很大的不同。

综上所述,从开放教育专科学生的基本特征和学习需求出发,专科学生需要与就业相关、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课程,需要基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职业技能的学习,同时需要网上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技能方面的培训和引导。

(五)开放大学专业责任教师及其它课程要素

开放大学专科教育课程体系由专业责任教师、管理人员、学科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等共同制定,他们的视野、知识和能力对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会产生重要影响。知名教育学者张楚廷先生曾指出,“杰出的教学管理人员必定对课程有独特的理解,杰出的校长必定对课程有更为先进的理念”,[17]倡导教学管理者关注课程理论的研究,重视课程设置及结构对大学人才培养的作用。美国已故著名教育学者爱德华·希尔斯更进一步指出,不仅仅是大学校长和教学管理者,大学教师也应对所承担的课程和教学有充分的理解,因为这是正确履行其学术责任的前提。[18]作为专业规则和课程体系构建的主导力量,专业责任教师及其团队的课程理念、对专科教育实质的认识、对专科学生的了解程度、对社会需求和本地区市场的把握、对本专业发展趋势的研究,等等,都会影响到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和内容的选择,因此,设置哪些课程,构建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更为合理,应该是专业责任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开放大学的专业责任教师应认真履行好这一职责,切实发挥在课程设置中的主导作用,为专科学生提供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更高质量的课程。

除了专业责任教师外,其它课程要素和教学基本建设,如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环境和实验实训实践条件、学习支持服务指导、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等也会对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构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方面的有机组合决定了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总之,构建合理的专科教育课程体系,应综合考虑上述各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三、开放大学专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

根据开放大学专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结合目前专科教育课程体系现状,借鉴国外开放大学的课程设置经验,可确定开放大学专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性框架,即确立新的课程观和课程建设思路,构建以模块化、层次性、实用性、职业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为专科学习者提供有价值、高品质、短课时、微型化、多样化的“小”课程。

(一)确立新的课程观和课程建设思路

将课程置于开放大学教学系统的核心地位,基于培养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构建动态课程体系,基于课程体系和课程要素加强课程基本建设,带动课程品质和课程建设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

确立课程的核心地位。无论任何时候,课程都是开放大学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开放大学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的最基本的依赖性手段。“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拥有丰富的、能够适应社会成员多样化需求的优质课程。”[19]“一所大学所能提供的课程数量越多、种类越多,它就越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越能应对万千变化的各类社会需求,事实上,也就因为课程的数量和种类众多而有更强的构成新兴专业的能力。”[20]开放大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凝心聚力不断开发与建设体现各种社会需求和学习需求的高质量、高效益课程,以适应经济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助推学生成长、成才、成功。

基于目标和需求动态设置课程。基于培养目标,满足学生需求,是开放大学进行课程设置和建设的基本依据,也是主要目的和要求,亦是衡量课程是否优质的重要标准。开放教育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学习理由,但最常见的学习动机是外部动机,即为获得某一职业和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或者说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必须学习新技能和新知识。他们的学习期望也比较现实,只学需要学习的东西,希望学习具有立竿见影之效,认为有必要尽快完成新的学习。喜欢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喜欢同伴互助式学习、经验性学习、多种手段学习、基于问题和生活的学习等。[21]开放大学要充分理解学生的这些学习动机和需求,在深入挖掘和准确把握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努力为学生提供与职业、生活相关的课程,缩短课时,精简学习内容,突出课程和学习内容的短学时、微型化、小片段、个性化、多媒介等特征,有效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和学习负担,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学习形象,不断增强学习自信心和动力,最终获得学习成功。

基于课程体系和要素加强基本建设。课程体系是课程要素的有机组合,在某种程度上说,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就是加强课程要素的建设。课程要素具有广泛性、多面性和发展性,不仅包括教师、学习者、教学资源及载体,“还包括学习环境和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务,指导学生使用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等等。”[22]这些方面的有机组合和协调发展就构成了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品质和综合能力。开放大学要重视课程体系各要素的建设,围绕课程要素推进教学基本建设,不仅重视课程资源和课程团队的建设,而且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学习过程中的支持服务和指导等其它课程要素的建设,要关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促进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和整体发展,力争在各要素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二)突出专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模块化

国外开放大学主要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来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特点在于,既能保持课程体系的相对完整性,又能对各模块课程进行有机组合,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开放大学的专科教育课程设置应继续突出模块化特征,按照职业导向和能力要求把课程内容模块化并集中安排,构建以“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素质、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岗位通用技能、关键的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为特色、具有弹性和张力、比例适当、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课程模块。

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素质教育课程模块(属于一级课程模块)。一般而言,该模块是所有开放教育专科新生或者说同一专业新生都要学习的起点课程模块,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顺利进入开放学习。具体应包括入学指导课程、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和基本工具课程四类。从专科生入学的基本状态和开放学习态度与行为的养成来说,开放教育入学指导课程对所有接受开放教育的新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他们尽快熟悉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模式具有重要价值。从满足国家对高等专科教育的要求和构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需求的角度,体现国家意志、时代特点和生活需要的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和基本工具课程是开放大学专科教育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目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必备版块之一。从提高专科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的角度看,英语和计算机等基本工具课程是必须的,这将有利于帮助专科生学会运用基本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促进在学期间的有效学习。

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岗位通用技能课程模块(属于二级课程模块)。一方面,开放大学专科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设置的课程内容应该包括使专科生成为社会中一名合格专业人才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从知识的结构以及知识的基础性和专门性而言,一般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提高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素质,增强其发展的潜力和后劲,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课程对于开放大学专科生的专业性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开放大学“大学”属性的具体体现。

关键的专业(职业)核心技能和综合素质课程模块(属于三级课程模块)。从专业知识和职业领域来讲,专科生的学习具有明显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岗位指向性,专业核心和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具有为专科生提供使其学习进一步深化和专业化的职业引领功能,所以,专业核心和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对于专科生的专业性学习和职业选择的定向和深化,具有关键性的价值和功能。事实上,对于已经在职在岗的学生来说,学习专业核心和职业类课程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眼前的工作,提升职业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对于尚未就业的学生来说,则有助于他们深入具体的职业领域,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有机融合,并能“真正知道自己的职业定向是否合适,有没有必要进行调整。”[23]同时,专科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或者是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这就要求专科课程设置必须关注实践性训练、职业岗位能力训练的问题。

(三)突出专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层次性

龚祥国提出,开放大学应该建立一种层级化课程体系,并赋予课程体系学术资格功能,建立课程层级与开放大学所授学术资格之间的对应关系,[24]将开放大学的每一门课程均纳入层级体系中,每一门课程对应一个级别。这是针对开放大学所有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课程而言的。专科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有层级的,或者说是有层次的。所谓专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层次性,一是指课程在层级上的逐步深化和专门化、职业化,如上文所说的,从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素质,到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再到关键的职业核心技能和专业综合素养,专业(职业)指向性越来越强,能力发展越来越高;二是指课程内容知识的纵向衔接和递进,课程知识的学术水平和课程内容的难度逐渐提升;三是指课程所涉及的技能培养渐进复杂和综合化,从通用技能、专业基本技能向专业特长、职业发展能力过渡,理论与实践、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融合相得益彰;四是指课程学习在智力运用的宽度和深度上对学习能力要求的逐步强化,不仅需要记忆力、理解力,而且也需要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专科教育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指向及课程以知识和技能应用来组织教学的原则性理念,使专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不仅要关注课程内容的纵向衔接和递进,更要关注课程在职业能力和知识应用上的逐步深化和专门化、职业化,关注课程在智力运用的宽度和深度上对应用性、职业性要求的逐步强化,以使专科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思维、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得以逐步提升。

(四)突出专科教育课程设置的实用性

开放大学专科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都决定了专科教育课程设置必须注重实用性。这里所说的实用性,有两方面含义:

一是指专科教育课程设置不是针对某一单一职业,而是针对相关职业群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学生以后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所必需的技能和能力。这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在专科教育课程设置和内容中要有明确阐述。何谓“必要技能和知识”?美国劳工部给出了一个基本的描述,涵盖“基础技能、思维技能和个人特性三大基础领域,资源运用、人际关系、信息素养、综合素养和科技运用五大能力领域”,[25]不仅包括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应具备的关键技能,还包括终身学习的技能,直接触及了终身学习。从专科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角度来分析,专科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必须凸显应用性和实用性,“以突出岗位应用性为重心,以必须、够用、先进、实用为原则”。[26]一方面要立足职业、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定期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更新和改造,淘汰陈旧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在学期间学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精选教学内容,减少抽象的、偏深偏难的、纯理论内容的比重,提高应用性教学内容的比重,突出最新知识、岗位关键技能和核心技能,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从终身学习需要的角度来分析,专科教育课程设置,也应包括终身学习技能、信息技术技能的最新动态和趋势等方面的内容,这对专科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和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二是指专科教育课程设置和内容不仅要贴近职业和社会生活实际,而且要注重在职业环境中的实践训练,侧重于实用技能培养。而实用技能培养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加强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践训练,强化在做中学,在岗位中提高。因此,开放大学专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一定要强化实践技能和专项技能课程设置,提高这类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以使其获得更多的时间和关注,普遍提高其可信性和操作性,最终影响更多的学生。同时,在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训中,要结合学生的从业经验,以学生从业经验为起点,强化学生在职业一线岗位工作和经营项目中进行的综合实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在岗提高。

(五)突出专科教育课程设置的职业性

开放大学的专科教育与职业教育是密切相关的,设置职业类课程是开放大学专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应有之义,也是专科教育适应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应然之举。当前城市劳动力市场数据显示,需求量最大的是受过专门职业教育、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力,这部分需求占了需求总量的60%左右,同时,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更容易就业。因此,开放大学专科教育要研究职业类课程设置,突出职业性,增强职业类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

为此,开放大学专科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一方面要对接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及标准课程,合理引入就业必须的国家职业资格等级“热门”课程与教学内容,落实双证书教育,见图2。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合作,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融入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课程,如五级、四级、三级证书课程,将国家职业资格要求与高等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专业教育与证书教育互补,方便学生同时学习专业学科知识和职业技能知识,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同时获得高等学历教育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和转岗就业能力。

图2 开放大学专业课程设置与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课程对应关系

另一方面,开放大学专科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对接劳动力市场职业岗位群工作实际,适当引进市场需求大、社会适应性强的岗位培训、职业培训、非学历教育“小”课程与教学内容。加强与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根据他们对职业岗位群的划分和职业人才素质的要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专科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越是基层的用人单位,越是要求人才素质的多面性,一专多能的人才特别受基层单位的欢迎,有很好的就业前景。因此,开放大学专科教育的专业课程要对应职业岗位群来设置,通过对行业、企业的实地调查以及行业、企业发展的预测性研究,提出客观、有效的课程设置意见,以此作为进行课程设置调整、改革的依据,以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为学生就业乃至创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1]杨志坚.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改革与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13,(7):74.

[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R].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9.

[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级专业规则(专科)[C].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46-55.

[4][26]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印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10年教学改革要点》的通知(电校教[2006]51号)[EB/OL].http://www. open.edu.cn/callcenter/File/new29.aspx.

[5]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央电大启动职业人教育改革,双证课程培养技能人才[EB/OL].中国网,http://dianda.china.com.cn/2009-06/ 08/content_2947242.htm.

[6][12]吴亚娟,王秋.开放大学一种基于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2):16.

[7][9]李学华.基于学习者视角的开放大学课程模块设置刍议[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48.

[8][14]郝丹,冯琳,陈鹏.创新与突破:远程教育的课程建设——第四次“中国远程教育专家论坛”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8,(12):13,10.

[10]刘玉梅,孔少华,卢春香.开放教育课程设置与满足社会需求度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128.

[11]陈小莲,韩素莹.顺应学生学习需求,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以开放教育会计学专科为例[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4. [13]王玮.开放教育广告专科教育现状与对策[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15.

[15]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13.

[16][西班牙]奥尔特加·加塞特,徐小洲,陈军译.大学的使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70-71.

[17][20]张楚廷.大学与课程[J].高等教育研究,2003,(2):74,74.

[18][美]爱德华·希尔斯,徐弢,李思凡,姚丹译.教师的道与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5-45.

[19][22]刘莉.远程开放教育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来自教师的观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课程建设高级研修班教师体会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0(5):5,13.

[21]克里斯托弗·K·纳普尔,阿瑟·J·克罗普利,徐辉,陈晓菲译.高等教育与终身学习(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7-52.

[23]徐同文.大学课程创新的时代抉择[J].教育研究,2012,(11):76.

[24]龚祥国.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2,(15):30.

[25]SkillsandTasksforJobs:ASCANSReportforAmerica2000(1999)[EB/OL].http://wdr.doleta.gov/opr/FULLTEXT/1999_35.pdf.转引徐同文.大学课程创新的时代抉择[J].教育研究,2012(11):74.

责任编辑 石 子

·消息·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选拔水平。《实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实施意见》指出,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实施意见》提出,要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机会,中等职业学校可实行注册入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宽进严出。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参加考试提供服务。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2015年研究出台学分互认和转换的意见。

《实施意见》指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文件。各省(区、市)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充分考虑教育的周期性,提前公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给考生和社会以明确、稳定的预期。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

(石子 摘编)

G423

B

1009—458x(2014)09—0060—08

2014-06-30

王学珍,硕士,副教授,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部(510260)。

*本文系广州市高等教育第四批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开放大学的课程设置研究” (穗教高教〔2012〕25号)、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州开放大学建设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1B04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专科课程体系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