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欢迎挑刺

2014-05-23曹世忠

辽河 2014年5期
关键词:挑刺原汁原味小苏

曹世忠

小苏匆匆回到编辑部里取忘在那儿的手提包时,竟发现自己的稿子被刘主编揉作一团扔在垃圾篓里。顿时,他脑子里一阵眩晕,嗡嗡作响;打了一个趔趄,差一点摔倒在地上。

上个月,刘主编拿出一本《黄河魂》杂志。刊头的狂草字遒劲挺拔,洒脱自如。淡蓝色的封面,雪花漫天飞舞,一株红梅迎风怒放,芬芳飘香。翻开了,指着目录里的短篇小说《变脸的魔术师》,笑着问小苏:“拙作,拜托你正一下如何?”

“好的,我一定好好拜读。”小苏一脸虔诚,诚惶诚恐的样子。

“不是拜读,是挑刺,挑得越狠越深,我越欢迎!”

刘主编那种海纳百川的胸襟和风度,让小苏受宠若惊。于是,回到家他挑灯夜战,写了一篇评论,赞扬《变脸的魔术师》构思新颖,选材独特,传递了正能量。“啥叫评论?就是敢于指出作品的成败得失,意见越尖锐越好。看看你写的这篇,尽都是说好话。我的文章能写得那样完美无缺?”刘主编浏览着小苏的评论,眼睛里射出一个大问号。

原以为会受到主编的夸奖,没想到拍马屁拍到了马腿,反被踢了一脚,顿时,小苏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良药苦口利于病。我是真心的,小伙子!”见小苏有些尴尬困窘,刘主编又缓和了语气,一脸灿烂的笑容,“把评论再写一下,特别是要把文章中的不足写彻底,写透;既挑刺就狠狠的,挑得对方一身汗。”

小苏的心里顿时热乎乎的,如同冬天里的一盆炭火……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小苏把刘主编的作品重新阅读之后,又拿给了许多同事看;这一次,小苏记住了刘主编谆谆告诫的话,把大家的意见整合在一起,一股脑儿竟挑出了十几个“刺”,还不留情面,上纲上线去批评……

“文章不厌千遍改。这次的标题就中肯贴切,深刻而深邃!”小苏把评论的标题修改为《一部划时代的文学力作》,刘主编一看就乐了,那眼角的皱纹荡漾开来,如九月里的金菊花瓣那样妩媚;读了两页后,忽然那眉头皱了起来,拧成了一个大疙瘩。让“挑刺”不过是显示一下虚怀若谷而已,没想到这小子蹬鼻子上脸,竟然横加指责自己。什么“人物描述欠妥,细节失真”,真就那个水平能上省级刊物吗?荒唐!

再一想,是自己邀请人家“挑刺”,评论作品时要好就说好,差就说差,不能光抬轿子吹喇叭。要是再对小苏说三道四,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此刻,就像嘴里吃了一个烫山芋,刘主编既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无奈,只得佯装认真读稿的样子,脑子里宛如急速旋转着的马达转个不停:哦,有了!他眼前一亮,便和小苏聊起了家常。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文学作品中的方言问题。譬如你要表现一个不识字的农民,总不能让这个人说的话文绉绉的,跟诗人一样,对不对?啥叫原汁原味?这就叫原汁原味。上次我在郑州开会,有个年轻作者不懂得就瞎指责。当然,你的意见很好,千金难买,千金难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给根针就当棒槌,拿着鸡毛当令箭。错,错,错!?

锣鼓听声,听话听音。尽管绕着弯子说话,小苏还是听出刘主编有点恼火自己评论中那“刺”挑多了,挂不住脸面。之前不是热烈欢迎多给自己的作品“挑刺”吗?怎么一刺刀见红就骨头酥了呢?

困惑。

迷茫。

惊诧。刹那间,他想起了《叶公好龙》的故事,身上不由地打了一个冷颤,又打了一个冷颤……endprint

猜你喜欢

挑刺原汁原味小苏
盲人小苏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苏唯一的心事
鲜香四溢
挑刺儿
UNIQLO叫你来买单了
马英九勘灾遭绿营“挑刺”
欢迎来“挑刺”
人大代表挑刺是“技术”而不是“艺术”
球场揽胜 原汁原味 动静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