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促进牧民稳步增收
2014-05-22杨束芳
杨束芳
经济社会生态/全面深化改革全国党刊联合征文
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县域经济和非公经济
包头市东河区位于大青山南麓、黄河北岸、土默川西部,总面积423平方公里,人口近51.06万,素以“水旱码头”、“塞外通衢”著称,昔日曾是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皮毛、粮食、药材集散地。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东河区围绕“发展、民生、生态”三大主题,以打造“宜商、宜居、宜游的新东河”为目标,着力实施“1427”发展战略,即加快建设“一个示范区”、全力打造“四个基地”、着力优化“两个环境”、切实抓好“七项重点工作”,以增速的下限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为基本要求,凝心聚力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力争到2015年全面完成北梁棚户区改造工程,基本实现“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使东河区达到全市发展的平均水平;到2017年实现宜商、宜居、宜游的“三宜”新东河建设目标;到2020年与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示范区
东河区是包头市重要的非公有制企业集中区,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2.3万户,注册资金66亿元。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数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95.7%,产值占全区总产值的80%以上,上交税金占全区财政收入的70%。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将重点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向加工制造业、农畜产品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向物流、金融、信息、文化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向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农村牧区营利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发展。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国有企业、政府性行业和领域,加强非公经济企业家队伍建设,创建总部经济园、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及个体私营经济创业基地。
努力打造“四个基地”
打造以铝电一体及其应用产业链条为主的新型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铝业产业园区入园企业达130家,具备电解铝42万吨(其中精铝2万吨)、铝轮毂300万只、铝型材10万吨、铝合金棒15万吨、化成箔2200万平方米、铝合金汽车配件75万件的生产能力。扎实推进包铝集团自备电厂2×33万千瓦热电机组、包铝集团15万吨铝综合技改、森都30万吨碳素阳极扩能改造等项目,促成银山铝业6万吨铝盘条生产线、保定立中整合富诚铝业扩能改造200万只铝轮毂、天津佰亿重组汇泽铝业扩建20万吨合金铝等项目投产达效,使园区铝水就地深加工转化能力达到30万吨。以完善煤电铝及其应用产业链条为核心,抓好精深加工,实现多层次综合开发、系列开发和深度开发。
打造以仓储、加工、运输、配送为主的现代物流基地。规划建设占地32平方公里的现代物流园区,建成东兴、古城湾、国际无水港等物流基地,使入园企业年纳税10万元以上的达239户,铁路发运货场达11家。发挥区位交通和已具备的物流基础等优势,大力发展环保煤炭检验、加工、石油储运及工业产品国内外流通等现代物流,构建中西部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打造以蔬菜、果葡、水产为主的绿色农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立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区,着力打造5万亩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使全区蔬菜保护地面积达到2.8万亩,果树、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万亩,特色种养基地达到60个。建成年供种苗3000万株的现代集约化蔬菜育苗中心和32个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农产品交易市场,打造佳园、沙尔沁、南海黄河金翅鲤鱼等绿色农业水产品牌。发挥龙头企业带动示范作用,培育发展育苗、种植、加工、运销、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构建包头市乃至自治区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打造以北梁文化和黄河湿地文化为主的现代文化旅游基地。东河区有近300年的发展历史,有蒙、汉、回、满、朝鲜等26个民族,有伊斯兰教、基督教、汉佛教、喇嘛教、天主教5个宗教界别,蕴藏着深厚的宗教、历史文化。目前,东河区拥有4A级景区1处、3A级景区1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各类文化和旅游经营单位291家。打造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就是要深入挖掘东河区历史、民俗、宗教等文化特色,加快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强北梁地区历史遗迹以及转龙藏、黄河湿地、南海旅游等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着力优化“两个环境”
优化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东河原名博托河,全长24公里,是由北向南纵穿东河区城区的一条季节性河流,东河区因东河而得名。史书记载,这里曾溪水潺潺、水草丰美、鹿鸣呦呦。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企业的扩张和居民活动的频繁,东河区的生态环境一度遭到破坏。近年来,通过对城区环境的综合治理,把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城市绿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东河区的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城市与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大青山、黄河湿地是包头市重要的生态屏障,要加快推进重点区域整治和造林绿化与保护工作,全力实施“四横三纵”路网、天然气、健康水双覆盖、城市雨(污)水管线改造、电网升级改造、城中企“退二进三”等,全面提升城市对发展的支撑带动能力。
搭建社会和谐稳定环境防护网。东河区在发展经济、建设城市过程中出现的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棚户区搬迁改造、流动人口管理等各类问题情况复杂,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全有序。
认真抓好“七项重点工作”
一是坚决打好北梁棚改攻坚战。把北梁棚改作为践行群众路线活动的特色实践载体,确保完成安置居民1.5万户、3.9万人,确保完成房屋拆除面积150万平方米以上,当年实现居民安置房至少50%交付使用,打通利郎路等17条道路及管网。用3至5年时间,完成北梁以外其他办事处、河东镇、沙尔沁镇的棚户区改造任务。
二是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工业方面,以铝业产业园区为平台,以包铝集团为龙头,以铝产业延伸和配套为目标,加大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合金铝及其压铸型材,完善铝电一体及其应用产业链条,构筑铝及铝深加工特色产业优势。力争“十二五”末合金铝产能达到200万吨,园区年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铝资源就地转化率达到80%以上,到2017年园区年收入达到千亿元以上。第三产业方面,依托巴彦塔拉大街黄金产业带,大力发展以大型城市综合体为主的新型城市产业和商贸物流产业,以西口文化产业园、南海湿地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不断提升第三产业的综合水平和实力。现代农业方面,依托沙尔沁镇蔬菜保护地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打造年产值亿元以上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以5万亩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基地。
三是集中精力增投资、上项目。2014年实施好总投资601.14亿元的80个重点项目,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打造新型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包铝综合技改、锦江合金铝、河南天成铝板带箔、立中低铁铝及轮毂等项目建设。围绕打造现代物流基地,推动公积板煤炭物流转型发展,加快华资国储糖、中石油储油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一流的大汽车休闲、维修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区。围绕打造现代文化产业基地,挖掘、开发北梁、黄河湿地文化等文化资源,规划建设以湿地、老包头及鸟类、花卉展览为主题的综合文化产业项目。围绕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扶持华鹿农业等项目做大做强,引进北京顺鑫农业,加快建设现代农畜产品综合市场。
四是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加快推动维多利商业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引进深圳茂业集团、北京华联等大型商贸服务企业,打造东河特色的城市商业精品。加快巴彦塔拉大街两侧的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有计划推进城中村、城边村改造,构建中心集镇、重点村庄延伸体系,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推进城乡结合部、公路铁路沿线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重点加大“三路两河一口”综合治理力度,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五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深入实施 “八大民生幸福”工程,深入推进整村扶贫,继续开展千户扶贫工程,强化“情系北梁”帮扶救助活动。积极鼓励、引导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创业实训基地。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水平多样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均等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加快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完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设施。
六是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基层服务平台。完善社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七是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把北梁棚改作为2014年上半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全面加强各个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完善好北梁123个片区党组织建设。深入推广“456”工作法和北梁棚改干部下基层工作法,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廉洁从政的良好形象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责任编辑:刘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