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式创新团队创建探索
2014-05-21孟亚俐武洲
孟亚俐+武洲
[提要]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我校创新团队通过网络平台创建数字式创新团队的流程,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如何组建数字式创新团队,如何运行团队以及如何提升团队创新能力,最终形成创新梯队,使得创新技能和经验能不断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数字式;创新团队;创新大赛
基金项目: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课题“对我校学生创新人才梯队培养的研究”(课题编号:2012KYC006)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11日
我校老师从2008年开始指导学生参加市、省、国家创新大赛,由于指导老师都是单枪匹马,孤立无援,仅仅凭着一股热情奋战在创新指导工作的一线。无经验的老师如果第一年带出的学生出成绩了,下一年这些指导老师会继续,没成绩的就自动退出了。继续的老师第二第三年还是带这批学生,所以我校2008年、2009年、2010年三年参赛的学生大都是连续参赛的老队员。随着这一届学生的毕业,一切又要重新开始,造成创新技能和经验无法传承,创新大赛的成绩原地踏步,走入尴尬的局面。对于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导老师、学校乃至省市责任部门都开始着手创新团队的建设。我校从2009年开始成立创新名师工作室,学生创新协会,2011年部分老师开始成立创新团队。常州市从2012年3月开始启动首批常州市职业学校“三创”拔尖人才培养导师制。为的是寻求一条新老交替,以赛促创新的螺旋上升式团队建设之路。
在创新团队建设中大家都运用了信息平台。常州市职教除了“职教网”这个公共平台外,其负责创新工作的领导在2011年利用QQ创建了“常州职教创新教育”群,我校建了历年创新作品查询平台,创新团队除了空间上的工作室还在校园网上安了家——创新工作室网页,每位指导老师与学生通过QQ创建了“创新交流群”。下面谈谈2009~2012年以来我们团队探索出建设数字式创新团队的工作流程。
一、组建数字式创新团队
教师与学生一对一,虽然给学校和个人带来了很多辉煌的成绩,但是随着学生的毕业,教师重新开始从零指导起,没有延续性,比较随意,不易出成绩。而且由于学生能力的差异性,让老师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因为这两方面的原因,造成老师没有潜质的学生可教,指导老师也越来越少。如何吸引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呢?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数字式创新团队。
(一)创新宣传。利用两种手段进行创新宣传,其中一种是校活动宣传,另有一种是网络宣传。
1、校活动宣传。用好全校大型的宣传活动:全校大型的宣传活动有两次,第一次是创新比赛参赛前的动员;第二次是获奖后的表彰。指导老师们要利用好这两次机会,积极投入到学校的宣传活动中,并带着自己的选手进行全校展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看到。
老师个人魅力宣传:老师做创新方面的讲座、选修课及课题。老师从理论上提升创新的高度,在师生中扩大影响。老师个人在这些过程中总结了经验并提升了创新指导能力。
2、网络宣传。利用校园网、系部网和所有受学生喜欢的老师的博客进行数字式宣传。还要利用广播台早中晚自由论坛节目给学生普及创新知识及创新宣传。网络和声音的平台增强了创新宣传的效率和效果。
(二)教师创新动员。老师做好身边工作。身边如班主任所带班级,任课老师所授班级,系、校行政人员直接管理的学生或社团。老师们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与授课有关的创新理念,利用课后可以动员学生,不断地吸收热爱创新的学生。
“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利用自己的博客写点创新方面的小知识,留意博客中关注这方面内容的潜在学生。
(三)利用网络手段物色创新团队成员。老师将招募的学生加入自己的QQ群,通过该群布置任务。通过查阅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来观察他们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召集他们交流各自完成任务的心得体会,来考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他们的表达方式,来分析他们的个性化思维。
老师可以进行3~5轮的考察。过程中不断会有学生退缩,老师鼓励并督促学生完成任务,最后选定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其余有热情的学生也可选聘为成员。物色创新团队成员的过程是老师教授不断提升学生创新理念,指导学生思考创新点子的过程。
二、团队实操
团队组建好后,就要建立制度。定期召集团队成员进行创新团队活动,要求成员参加校各类创新方面的活动。师生共同制定创新团队管理制度,指导老师指导成员完成个人创新规划,教师编制时间进程表,团队秘书记录每次团队活动的情况,每个成员记录成长点滴。
(一)学习创新理论。这部分工作虽然在“物色创新团队成员”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做了。但创新涉及面广,需不断学习,并将是大家终生学习的内容之一。理论的深度和广度,让很多人都无从下手。指导老师可以从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始。利用学校创新网络平台学生浏览近几年的创新作品,并选几件感兴趣的作品在老师的帮助下研究其原理及制作流程。学生从实例和生活中学习创新理论,提升了自信心和制作创新作品的欲望。
(二)讨论创新点子。学生边学习边观察并记录生活、学习中的不便及困难,思考可改进和制作的方案,利用网络进行查新,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是最新的。如果不是,看看人家做得和自己想的差距在哪,学习人家的经验。再看看是否有改进的空间。如果是最新的,那就可以放到团队QQ群或BBS中讨论,听听别人的建议和意见(科学性、实用性、环保性、安全性)。对于技术性较强的创新点,我校创新工作室网站专门开辟了一个“校外专家栏”。学校聘评了各行各业的企业专家和创新能手定期做客网站,让他们在线答疑。当然大家也可以将平时的想法和疑问跟他们E-Mail。
(三)制作创新作品。创新点的可操作性由指导老师判定。确立创新点后,学生由指导老师协助在网页创新申报栏中向学校负责创新工作的领导或部门申报创新。申报表中需列出作品名称、制作方案、时间进度及大概金额等。通过申报表报请学校同意后,方可制作(资金方面学校支持)。当然也可以不向学校申请,做好后再申请,但有风险,学校审核后,发现作品价值不大或没价值,那就得不到资金的补助。
学生根据制作方案选择所需材料,在市场和网上采购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制作,团队成员互相探讨并督促,指导老师定期检查进度。作品完成后要进行后期的处理(如:作品验收、仿真作品的工作环境等)。
制作作品中出现瓶颈可以通过网络向技术专家请教,也可以邀请他们来现场进行指导。这样有利于作品的完善,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编制创新作品文件。作品做好后,按照校、市、省创新大赛文件,要开始编制创新作品文件。作者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填写下面三份报告。三份文件通过网络平台先由指导老师修改,随后由市创新导师审核后,打印,签字盖章,统一由学校报送到市里,入围的再由市报送到省里,最后由省里报送到国家。
1、申报书。申报表填写了作品、制作团队的详细信息,让作者用文字和图片讲清楚作品的查新结论和结构原理。它涵盖了下面三方面内容。
(1)制作者资料。作者、指导老师的详细信息。
(2)签字盖章。辅导老师、申报者本人签字和申报者所在学校签字确认。2013年增加了“学校学籍管理部门盖章”,为的是更准确地确认申报者信息。
(3)作品资料。作品选题来源;原专利、产品或生活;项目类别(创新作品、科学调查报告、科学论文)、辅导机构;专利申请号或专利号;申报作品所提供的材料。
2、项目研究论文。项目研究论文,始于2013年,就是要求申报者用文字表达该项目的选题是怎样确定的;设计(或研究)该项目的目的和基本思路;该项目的研究过程;该项目应用了哪些科学方法、科学原理等。
3、查新报告(完善)。查新在点子出来后就开始做了,作品做好后作者完善查新报告。按照报告的格式详细填写以下内容:查新点;检索词及检索式;检索结果;查新结论。报告打印后由作者、指导老师及学校签名、盖章。
查新非常关键,如果不查就做,等做了一半或做好了再查发现该作品已有了,身心受打击。大部分创意你想到别人也会想到,所以在做之前查新非常必要。当然我们做的过程中会完善自己的创意或更换初衷,所以每一个变化都要查新,最后做好后更要查新。最后查新,就是对比自己作品与同类作品的优势和创新点,当然也可以提出自己作品后续可改进的点。
查新可以自己查也可以通过专门从事查新的部门或机构付费查新。创新大赛,校、市、省举办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查新也属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范畴,所以,举办方给定了几个查新网址或搜索引擎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新,并让学生编制查新报告。但是如果要申请专利,就得让专门的查新代理机构负责查新并给出专业的查新报告。
4、附件材料。2013年才正式提出,并作了明确的说明:附件材料均可为复印件,没有的项目可以填“无”。(1)项目研究原始资料(图纸、图表、调查问卷等):有些项目需要对专门的人员或市场进行调查,就可以产生调查问卷。有些项目设计中会有图纸或图标等原始数据;(2)项目研究活动照片:项目活动过程中的会议、学习、研制等影像资料;(3)项目研究活动日志:项目活动过程中的记录;(4)数据光盘或软盘和存储项目数据量:有些数据资料纸张已经无法保留,可以用光盘或软盘来存储;(5)其他(请注明)。2013年的附件材料给真正研制项目的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全面展示的平台,也是研究人员以后开展日常研究工作的指导书。
(五)参加创新比赛。申报后,经赛组委第一轮文件评比后,被选中的作品要现场展示,因此学校会为每个参赛作品制作展板。但展板内容需选手与指导老师共同编辑。展板的内容应能反映出创新作品鲜明的特色,要抓出重点,创新点和实用点。最大限度地吸引眼球,这就成功了一半。
比赛前由学校和选手共同布置会场。参赛选手对作品进行最后的调试。指导老师在参赛前帮助选手对工具及材料进行精心的准备。现场演说及答辩,对选手的要求较高,短而精是要点。全校参赛团队在比赛前由学校组织进行三轮演习,第一轮是各参赛作品的选手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精心组织演讲稿,团队内演习;第二轮选手由系部组织下演习;第三轮选手在校级组织的市或省创新大赛出发前演习。三轮演习后,选手个个像身经百战的战士一样,自信勇敢。
参赛过程中,选手在各自的展柜前多讲多交流。利用比赛间歇期间与其他参赛选手交流,学习他人经验。经过参赛,选手锻炼了应变能力并开拓了眼界。
三、团队提升并吸收新团员
比赛结束后,通过两种方式提升团队能力。一是校、指导老师及选手都会通过网络将参赛过程展示给大家,开阔团队成员的视野;二是参赛团队有指导老师的组织下召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在选手个人方面,总结创新各环节得失,参赛现场学习到他人的创新理念等。对参赛团队来说,讨论和沟通等方面的制度存在很多漏洞,一轮下来有很多方法和制度有了改进措施,大家用行动验证了措施的可行性,编制人员将这些整理成一套完整的档案资料,为下一年创新比赛做准备。
本文详细描述创建数字式创新团队流程的每个环节。全文展现了校内外指导老师的指导性、团队制度的重要性及网络平台的必要性。网络融入每一个环节,既方便又节能,当然这离不开学校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在学校网站的大平台(创新工作室网站)上,给每个创新团队安了一个窝(***团队),提供了技术力量(校外专家栏),开辟了思想碰撞的论坛(BBS)。校指导老师为了便于管理另外开通了QQ群和博客。资料下载和申报审批学校利用OA教师办公系统,节约了耗材,提高了办事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2011年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的通知(苏教职[2011]13号).2011.4.2.
[2]常州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开展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青少年创新拔尖后备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常教发[2011]5号).2011.5.24.
[3]常州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公布首批常州市职业学校“三创”拔尖人才培养导师名单的通知(常教发[2012]3号).201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