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进入“过槛期”

2014-05-21魏董华

西部大开发 2014年4期
关键词:余额金融

魏董华

互联网金融是创新的产物,既然是创新,就肯定有失误和风险。我们既要包容失误,同时也要防范风险,处理好创新、发展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原来一直以为金融理财离自己的生活很远。”25岁的农村青年郭胜是杭州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的工人,他说,如果没有余额宝等各种“宝宝”们,他连什么是货币基金都不知道。

以各类“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给我国网民上了一堂低成本、高覆盖面的理财入门课,许多人从去年开始经营管理自己的网上“钱袋子”。2013年也被业界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货币基金规模迅速膨胀:2013年6月底,货币基金净值3038亿元,至2013年底跃升到7476亿元。

其中,面世不足一年的首只互联网货币基金“余额宝”,目前拥有8100万用户,超过了我国股民的数量,一举超过70多家基金公司过去十几年发展的用户总和,基金规模逼近5000亿元,成为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单体金融产品。

除货币基金外,P2P网络贷款、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业务也在2013年获得快速发展。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互联网金融一方面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一方面也受到审视和质疑,尤其是当其规模不断壮大且以一种“颠覆者”姿态出现的时候。

此前,有财经评论员批评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抬高了社会融资成本”,建议取缔,将有关互联网金融的论战推至高峰。

没错,互联网金融确实动了许多人的蛋糕。余额宝等互联网基金年化收益率可达6%,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的上限为3.3%。这中间巨大的利差让网民用鼠标投票,开始了活期存款的“搬家”。

有人算过一笔账:假设互联网货币基金每年有1万亿元投资银行协议存款,平均年利率4%,银行一年需要付出利息400亿元,若这1万亿元都是年利率0.35%的活期存款,银行只需付出35亿元。投资者多获得的365亿元收益,恰恰是银行损失的利润。

银行们已经开始了反击,理由是互联网金融扰乱了秩序,存在诸多风险。应该说,这样的指责部分是成立的,比如各界对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一大担忧就是,期限错配带来大规模赎回的流动性风险。

中国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给金融体系带来一些负面性影响。首先,互联网金融把支付和货币基金结合起来,用户随时可以赎回资金,而货币基金投资的协议存款有期限约束。这种期限错配很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

今年1月底,在支付宝资金管理部现场目睹了余额宝资金的整个流向:上午9时50分起,5分钟内转入金额2亿元,赎回金额为0.48亿元;截至当时,余额宝3日净申购资金226亿元,另有10亿元到期资产,流动资金总额236亿元。

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假如赎回金额较大,流动性不足,预案会先启动200亿元规模的备付金,假如仍然不足,则继续启用目前450亿规模的应急资金。目前应急资金还没有启用过,不过这种风险始终存在。

此外,近两年来先后发生的“淘金贷”“优易网”等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卷款跑路和倒闭事件,余额宝等账户被盗刷、个人金融信息被泄露等事件,也一再提醒着互联网金融在风险控制、内部管理、技术安全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和风险点。

问题的关键是怎样看待和应对风险。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前不久撰文指出,互联网金融是创新的产物,既然是创新,就肯定有失误和风险。我们既要包容失误,同时也要防范风险,处理好创新、发展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全国“两会”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明确表示,余额宝不会被取缔,但他同时强调,互联网金融业务属于新生事物,过去的政策、监管、调控等已不能完全适应,需要进一步完善。

显然,央行已开始留意并实质性应对互联网金融可能的风险。其最近举动是,暂停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和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

央行称,将条码(二维码)应用于支付领域有关技术、终端的安全标准尚不明确;相关支付指令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尚存疑,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此外,虚拟信用卡突破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

这种谨慎的态度与政府工作报告中“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表述相映衬。无疑,互联网金融正在告别“野蛮生长”期,进入“过槛期”。迈过这道门槛,它将在更高的平台上迎来更大的发展。

猜你喜欢

余额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中央财政债务余额情况
P2P金融解读
余额宝的感知风险
支持“小金融”
余额宝为宝粉年创收118亿元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