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社会治理

2014-05-21

西部大开发 2014年4期
关键词:典籍图腾价值观

主持人:

一个社会一定要有一个主流价值观,支配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行为,如果没有一个主流价值观,这个社会肯定是病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我们的主流价值观,他影响着我们的行动,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他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那么,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深入人心?如何转化成我们的行动?如何融入到我们的社会治理体系中?

肖云儒: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和进步的思想道德基础,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和重要推动作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人们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对推进社会进步和创新社会管理意义重大。

首先我们要理解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本身就是传承文化,我们一切行为都是传承的结果。那么,宣扬现代行为文化中的传统内涵,就成为了一个任务,如何把传统文化从书本转入实际的行为中?比如我们的文字观,有时候把文字变成一种图腾,这个图腾代表的是一种幸福图腾,这也就是一种文化。比如节庆文化,中秋的团圆,讲的就是和谐、亲情。也就是说,要把目前传承下来的各种民俗、民间艺术作为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但切记不要搞太形式的东西。

例如对小学教材,要把能够承载传统文化的故事、成语适当的增加分量,而且跟现实的某些教育接轨,变成孩子们的行动,在行动中鉴别,然后再去讲给孩子。还有在适当的时候在小学强制性的背诵一些古籍,不过要转变应试教育,要从应试开始改变。

此外,像我们的民俗、民意就是传统文化的活标本,他一直有生命力存在,有些虽没有进入典籍,但他却一直存在着。文明的传递有两种渠道,一种是典籍传播,一个是行为传播,我们现在就是要把典籍中的文化内容跟行为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对接,变成行动、故事、话语。如我们的社会服务系统的礼貌语言,国家应该有研究或者每个定义都有一个版本,研究十到十五句带有古风的礼貌语言,形成一种特殊的风格,唤醒一种记忆,虽不是具体的,但却是一种古风。

传统文化向现代传播需要一个翻译过程,这个翻译是二度翻译,一度翻译是内容跟表述方式的翻译,二度翻译是传播方式的翻译。而目前,我们把文化进行娱乐化翻译和娱乐化包装的智慧相当强大,而把这种智慧用在翻译我们的典籍文化上做的很不够。把历史变成当下,把历史理论上典籍性的内容转化为当下的关怀和关爱。

传统文化对于城市治理理念,我认为,古代的治国理念对现代用处不大,因为皇权体制下的各种制度不适合现代社会治理。但传统文化对于现代城市管理是有借鉴的,可以把国家对城市的管理纳入几个阶段。就拿西安来说,可分为半坡遗址区,然后就是周秦汉唐,再就是皇权体制下的社区生活。宋明以后,商品经济开始活跃,城市社区开始向现代转型,也就是商品经济下的王朝城市社区形态;辛亥革命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这是中国一个社区多元探索期,农业背景下的中西合璧探索下的城市社区形态,再下来就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社区,就是大院文化,也就是单位用行政资源来管理这个社区,他就比较和睦,因为有命令在里面,也有不好方面就是文化的近亲繁衍,导致了中国的人情社会的关系化;最后就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都市社区文化,进入商品化阶段,在社区层面使得中国人最终脱离了关系,脱离了血缘、地缘的关系,而进入一种自由选择居住地的状态,这样就多元化、活跃化,但是也就冷淡了。

猜你喜欢

典籍图腾价值观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这条比较傻》等
再来一瓶
关注食品安全
在诗词典籍中赏春日盛景
典籍翻译模式的构建与启发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先秦典籍中的男嬖形象探微
沐浴喷头坏了怎么办